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北美大陆,飞机的晚点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大影响。下飞机的那一刻,窗外的大平原,让我联想到几百年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谁又预料得到,几百年前几无人烟的土地如今已遍布现代化的城市?
匹兹堡是我此行的目的地所在,我将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假期实习。这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坐拥30万人口,没有纽约大都会的嘈杂,亦不似美国大农村的幽静。安德鲁·卡内基似乎是这个城市的灵魂所在,曾经的钢铁大王,给这座城市敲上了深深的烙印,市内更有卡内基博物馆和闻名世界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站在MountWashington上俯瞰匹兹堡市区三河交汇,满眼是全钢结构的桥梁,似乎诉说着曾经钢铁之都的辉煌。
同样,漫步在匹兹堡市内大道,也能时刻能感受这座城市过去发达的传统工业。路旁时不时就会遇到由过去厂房改建而成的建筑,难怪有人评价匹兹堡为“过气”的城市。昔日的支柱产业逐渐凋零,城市的活力日渐消失,这个辉煌的重工业城市不得不面临转型。
美国城市发展史是一部竞争的 历史 ,出现过很多在竞争中失败而消亡的城市。幸运的是,这一情形并没有在匹兹堡发生。随着市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成功实施,匹兹堡的转型的大幕逐渐拉开。转型的首要问题即是治理耗煤造成的烟雾污染。1941年控制烟雾法令获得通过;随后阿勒根尼社区发展会议和烟雾控制联合理事会两个市民组织的成立以及市长戴维劳伦斯的极力推动使法令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弥漫匹兹堡几十年的烟雾逐渐消除,这对匹兹堡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随后的匹兹堡开始向多元化经济的方向发展,一是进一步培育原有的服务产业;二是打造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产业规模小但更富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这其中,与高校的密切合作而打造的高新技术产业令我印象最为深刻。 匹兹堡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这两所研究型大学将高 科技 研究和匹兹堡的经济 社会 发展紧密相连,使这座城市焕发着朝气与活力。匹兹堡大学 健康 医疗中心(UPMC)的广泛设立使匹兹堡成为医学研究及临床治疗的国际性中心,在匹兹堡市区行走,经常能遇到UPMC的机构分支,时不时也会有UPMC所属的医疗车驶过。而卡内基梅隆大学则成为了计算机科学和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机构。
得益于这些举措,匹兹堡的经济逐渐复苏,成功转型。而这也促成了二零零九年奥巴马总统最终将G20峰会安排在匹兹堡举办,以向世界展示一个强有力的转型样板。
匹兹堡是全美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它的治安管理水平让我逐渐打消了对安全的顾虑,从而尽享舒适惬意。每天出发前往实验室的路上总是蓝天白云陪伴,路过卡内基图书馆,馆外不乏坐在草坪上看书读报的人,安静的林荫大道偶尔会有跑步健身的人从你身旁经过,而你亦正好背着书包踏着节奏向着目的地前进。
这样轻松的节奏同样体现在马路上。匹兹堡不缺 汽车 ,但往来马路上难得出现争先恐后的情形。遇见十字路口,车辆会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观察路况;当见到行人穿越马路,亦会提前很久停车并友好地招手示意行人通过。通畅有序的交通也带动周围的一切显得更加井井有条。
规矩之中人们的热情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有一次我去往卡内基梅隆大学的邮局寄明信片,工作人员是一位披散着头发蓄着胡子的中年男子,给顾客办理业务时,他总是以一种积极的口吻交谈,并不时插入几句玩笑话,顾客自然也很享受整个愉快的过程。
还有一次是和小伙伴儿们前往Mount Washington的公交上,我们准备按着谷歌地图的指示登上这座小山,而当问女司机什么时候下站时,她示意我们乘错路线了!到达终点站后,她亲自下车,带我们乘上有轨电车,并和有轨电车的司机说我们迷路了,让他免费带我们一程,去往正确的站点下车。就这样,我们第一次免费在美国坐了回有轨电车。
每一次在超市购物,付完款,店员总是会送上一句“Have a nice day!”不管工作岗位是大是小,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爱、信心和满足,从而带动周围的人也有了一份好心情。上周末,我们住的房子里举办了一次聚会,整个房子里的人都贡献自己的食物,展现自己的手艺,大家享受着 美食 ,谈论着各种欢乐的话题。
实习期间,我还去了纽约,感受大都会的繁华;也去了华盛顿,领略政治中心的魄力。但倘若说要居住,我还是会选择匹兹堡。如今完美变身的它,带给我的是理想的城市生活,繁华但不喧嚣,居民安居乐业,经济欣欣向荣。如今的匹兹堡注重城市的综合发展而不再单纯追求经济指标,这也给中国的很多城市提供了“由重到轻”转型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