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国学一直热。我也热了,热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虽然好学,但文化不高,只好来一本儒家劝世的通俗读物《围炉夜话》来凑热闹。
看书名是不是很文人,不瞒你说,我就是看了他一眼书名,才决定好好把它读读。儒家经典,修身养性,特别适合我现在的状态。虽然看着简单,如果能从简单悟出人生深刻道理来,岂不是没有白读一回吗?
一次买了很多国学经典,都是非常便宜的小册子。(千万别笑话,多少年了,就是这个样子,舍不得花大价钱购书,我的温饱解决了,还有许多人没有解决)
《围炉夜话》是清代的王永彬写的,它和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一起,被后人合称为“处世三大奇书”,也是许多人床头案桌经常摆着的读物。
之所以选择《围炉夜话》,跟它的作者有很大关系。这个王永彬,王宜山,是湖北人,清代的大学者。据说他不喜欢科举制度,而且脾气率真。有资料可考,他经常与朋友喝酒谈天说地。
每当说到古时那些忠孝义烈之事的时候,经常泪流满面。从这一点来看,此人还是我辈中人(当然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了),他深受儒家思想熏陶,重视高尚情操的培养(怎么样,是不是有点像我?我在教学生时,道德品质放第一位,你可以不读书,但不可以不明白道理。许多老人没有文化,但通情达理,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的人,依然受到人们的尊敬。)
全书就五个部分,一百三十多页。如果静下心来好好读,应该占不了多少时间的,我是用了每天在学习班等孩子们下学的一周时间,把它认认真真地读完的。
第一部分,理想。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还谈不谈理想了。已经很长时间听不到理想这两个字了。那好,咱们谈流行的格局和气质,这两个词,就是能实现理想的重要因素。(我在教孩子的时候,经常问他们长大了干什么,这就是在问他们理想。很可惜,经常听到的理想是挣钱,很现实吧?不过没有大格局和好的气质,你就猥琐地去挣钱吗?能挣上钱吗?)
人格,一定要从小树立起来优秀的品质和德行。一个人是否成功,基本上取决于他的人格。可能世风日下,让许多人都找不到方向。但中国的社会,一定会需要这些的。再过几年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拥有光明磊落正直宽广的人格,你一定会成功的。
人格高尚,这就是正大光明气象。(清心为正本,直道是身谋。北宋名臣包拯《书端州斋壁》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第二部分,教育。这不就叫瞌睡来了枕头了吗?每当谈起教育,有些人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甚至认为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满足他的无理要求。王永彬,也就是作者指出,幼年时期是塑造和培养的关键时期,把孩子幼年教育搞好了,对他们的前途和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放眼读书,立足做人(读书是必须的,历史学家桑兵说:“放眼读书,前十年未必胜,”我小时候家境贫寒;“中十年不会败”我一直以为我是侥幸活到今天的,看来幸运还是跟读书有关;“后十年无须战”就是这样啊!我现在不用去拼了啊!)
第三部分,交友。提倡多结交能指出我们错误的诤友,这样的朋友能让人明辨是非,促使人的修养不断提高。这就是我经常说的话,也不知道是不是从前看过这本书,或者看过它的片段?总之,王永彬书中所说,正中我的下怀,不谋而合了。
(都说要有情商和智商,看来未必。我的情商和智商是公认非常低的,但交友,只要有朋友能给我指出错误,我都会感激人家一辈子的。在上也一样,稍后会写一篇感激这些好友的文章,用具体实例来说明问题。)
第四部分,贫富。这个有孟子的经典论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一般人都知道。还是像王永彬那样认为精神的富有、品德的高尚才是真正的富有。似乎现在很少有人这样说了,被拿来反驳的就是什么阿桂精神。
(莫欺少年穷,往往有眼光的人,是不会在乎你经济上贫困的。我年轻的时候也很困难,是‘大哥’发现我的,一路领着我前进,慢慢才好起来。)
第五部分,读书。王永彬反复强调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即便他不是热衷科举,但还是修身养性的最佳方法。作者说要在阅读中找到乐趣,把书中的智慧和精神变成自己心灵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许多读书人,无论什么方式。
(读书,一时半会儿是看不出来它有多大益处的,但时间长了,一定会慢慢显现出来的。相信我,如果我不是那么喜欢读书,这辈子是不会有出头之日的,也不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昨天就在视频上看见了简友在读书,书名跟道德经有关系。我因为岁数大了,他举起来放下的速度太快,又没有听出他说的什么,所以一时半会儿没有弄明白。不过,有机会问问他不就行了。活到老,学到老。有机会还是要多读书,读好书!
《围炉夜话》可以说是最简单的国学经典书籍了,又不存在读不懂的问题,要的是踏下心来,认真来读,仔细思考。我们在上写文章,“感恩知福,学求精进”。常怀感恩之心,发奋读书写作,争取早日回报。
身不饥寒,天未曾负我;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不解释了,还用解释吗?)
《围炉夜话》读起来很享受,短短的句子,精辟的分析,直白的翻译。一般人都能看得懂,我喜欢这种既便宜又有内容的书。
里面有许多励志的话,虽然让许多人感觉到不是很符合现代生活,但我们学习古人,学习他们的处世之道,肯定会有收获的,而且还能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
这本书读完了,因为他的确是简短,不够一本书的厚度,编者就在后面又加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更简单了,它是清代张潮的《幽梦影》。
可能编者也感觉他太简单了,连译文都没有。我有几个朋友,每次遇到没有译文的书籍,立刻喊着看不懂,怎么说都没有用。看来也一部分人是不看没有译文书籍的。
最后,我也摘抄一句:儒者多文为富,君子疾名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