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书艺人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处-- 一个是:唱大鼓的姑娘秀莲(主角),在认识了一个剧作家之后,剧作家鼓励她去学校上课。秀莲很忐忑但也很兴奋地来到了学校,那是一所女校,在战争年代学费很贵,秀莲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结果到教室屁股都没坐稳呢,一帮女同学就开始歧视她,嘲笑她,话说的很难听,诸如“老师把这臭婊子轰出去”,“我们不能跟这小婊子坐一个屋里学习”。秀莲自尊心很强,扭头就走,再也没回去过那个学校。可是这些所谓的追求上进的女同学是些什么人呢--军阀的姨太太,官员的二奶,等等。秀莲虽然是旧社会唱大鼓的所谓下九流人,但非常洁身自好,而且自食其力。但中国是什么情况呢,因为你来自下九流,你再清白,在别人眼里,也是黑的。只要你有钱有势,做的虽然是一样不堪的事,也没人会笑话你。军阀的姨太太或者官员的二奶,做的无非也是妓女之事,只不过嫖客是个固定的老头子,就自以为高贵起来,嘲笑人家唱大鼓挣钱的姑娘,我觉得简直可笑。但六十多年过去了,中国也还是这样。
另外一段我很喜欢的描写是写琴珠的。琴珠也是一个唱大鼓的姑娘,可以算是秀莲的朋友,但她岁数比较大,人比较世故,除了唱大鼓,也卖身,就是所谓的“暗门子”。她折腾了好些年才结婚,结婚以后发现折腾过头,生不出孩子了。但这时秀莲却生了一个女儿。老舍是怎么表现琴珠的人性的呢。老舍这么写的:“琴珠非常羡慕秀莲的孩子。你真走运,宝贝儿。她跪在地板上,抚弄着娃娃粉红色的脚趾头。‘我就是生不出来,你到底还有个孩子。有个亲生的孩子,比世界上所有的钱加起来还强。’”这就是琴珠说的话。琴珠是一个俗不可耐的妇女,基本上只认钱,但她的心里就没有温情么。显然不是的。一个人物怎么才能活呢,一定是多面才能活。琴珠流露了她软的一面,一下就活了,就不是一个只认钱的在台上抛媚眼的艺人了,你就看到她的内心了。
由这两段描写(清白的秀莲在学校遭歧视和琴珠羡慕秀莲有孩子)我想说什么呢。我想说中国人是什么样的呢。中国人肯定是有丑恶的一面,柏杨说的没错,势力、酱缸、袖手旁观,一点也不比别的民族少。但中国人的软呢,中国人的爱呢,一点也不比别的民族差!中国人的爱国心和凝聚力平时不露,但不露不意味着我们没有!
自己精略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