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没觉得这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古时就有韩信受胯下之辱,当代职场社畜,为了解决工作上的问题,受点委屈,说几句好听的话,都不算是什么大事,反而是“结果导向”,敬业和专业的表现。
但互联网时代,调动情绪的门槛越来越高。如今,“哈哈”已经成了表达不满的意思,“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才算稍有诚意。
这有些让人担心,过几年,“叫爸爸”是否已经不够表达这份情意,要不,叫祖宗?
“爸爸”两个字,透露的是对父权威严的崇拜。给人一种既尊重你,又把你当亲人的感觉。职场不是字母圈,若只是打打嘴炮增添些交流润滑剂,其实也没啥,但就怕叫着叫着,在这的玩笑话中,完成了职场等级与文化的塑造,把这当成了职场关系里应有的状态,从而丧失了自我。
想“做自己”不容易。在一个专门探讨职场PUA的视频里,脉脉职业成长专家Yogi指出,有三种情况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被PUA:害怕冲突;容易依赖上级;逆商低。如果没了自我,PUA、霸凌、抑郁等一些列的问题都会乘虚而入。
在我从事广告的岁月里,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一句文案,一张海报,一个细节,甲方就是不通过,广告人反复修改了十几稿早已经懵逼,也没有了创作热情,只好拿时间磨,花了一晚上或者几天的时间,终于勉强定稿了,最后出街连个屁响都听不到。
我能理解甲方为什么会这样做。一类甲方是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坚持己见,一类甲方是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所以反复尝试。但这两种都有一个***同的动机,都是站在个人的立场,希望自己的判断,获得公司(领导)的基本认同,钱没白花。
一旦甲方是这种价值取向的,那么恭喜你遇到了一个能陪你加班的甲方,所以我也能理解很多乙方为什么要叫甲方“爸爸”,即便心中有怒火,依然不倦如初恋,毕竟甲方也在加班呢,而且遵守契约精神,收了钱就得办事,况且公司里还养了这么多吃肉的狼。
结果就是啥都没效果,你累他也累,心情down到地狱,终究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