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境界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心的作用有观照的功能,当你的心被无明遮住时,便让我们的本心无法行使观照的功能。
神秀的谒子体现的境界是:他知道本心是圆满清静本体,只是我们被凡尘俗事所遮住了,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去擦去这些东西。说明神秀还没有看到自己的本心。
慧能的谒子体现的境界是:已见到了自己的本心,不会被凡尘俗事所蒙,他的本心能够照见一切。
真如本性,如虚空一般,并不是镜子。
空是什么?
佛家说的空,是对境不起心。
记得小时候去看歌舞表演,当时看见那些表演的小姐姐,感觉像仙女一样美丽动人,希望自己也像她们一样美丽,于是在无人时经常模仿她们的动作,模仿她们穿的衣服。
这就是典型的对镜起心的例子。看见美丽的境,于是升起对美的追求的心。在无人时模仿,是因为怕别人看见了笑话自己,那是因为我有人像。由此看来,从小建立正确的观念很重要。因为,起了心之后就会去模仿,就会有行动。有什么观念,就会有什么行动,以后就会是什么样的人。建立正确的观念,于佛家就是善护念。
为什么要对境不起心?
假如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勾起无穷欲望的表演呢?如果看到了起了心,勾起了我们无穷的欲望,那么我们就会去做出一连串不好的事情来。如看到黄色录像,就去强奸邻居的小孩;如玩暴力游戏,就容易有暴力的冲动,进而发生暴力事件。
若要对境不起心,需要我们没有那样的心。如婴儿就没有欲心,所以,老子说,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婴儿乎。
如若我们每天减去一种欲心,最后像婴儿一样没有了欲心,我们的心就达到了寂然不动的至高境界,那么我们就得道了。
说出什么样的话,必有一颗怎样的心。我们只所以是一个平庸的人,是一个小人物,是因为我们拥有的是一棵平庸之心,小人物之心。我们要找出自己的那棵平庸之心,小人物之心,然后,把它空掉。
按因果法则来说,如果是一棵富足之心,那么就得富足之果;如果是一棵色欲之心,就得堕落之果;如果是一棵馈乏之心,就得贫穷之果;如果是一棵财富之心,就得财富之果。
相信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位卓越富足之人,那么我们就培植自己的自我成就富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