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爆笑笑话 - 《红楼梦》中的王夫人是个怎样的人

《红楼梦》中的王夫人是个怎样的人

宝玉之母王夫人,在《红楼梦》里,成天念佛、吃斋,又以好静为重。然而,究其实质,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名副其实的大恶人,伪善人。是她一巴掌把金钏打进了井里,造成金钏的无辜死亡;后又百般地折磨晴雯,致使晴雯含冤去世。如果说,金钏的死亡,她多少有点自责的话,那么,到了晴雯的死亡,她就丝毫没有内疚感,而是变得“理直气壮”,甚至冷酷无情得令人心寒了。——请看七十七回王夫人对晴雯的“处理”。“王夫人在屋里坐着,一脸怒色,见宝玉也不理。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如今现从炕上拉了下来,蓬头垢面,两个女人才架起来去了。王夫人吩咐,只许把他贴身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当夜,晴雯悲惨地死去,王夫人丝毫没有怜悯之心,又命:“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罢。女儿痨死的,断不可留!”(七十八回)。从金钏之死到晴雯之死,我们可清楚地看出,王夫人变得越来越冷酷,越来越穷凶极恶了。她的“好丫头”、“坏丫头”的标准,即是封建伦理道德,无论是谁,只要一触犯她的至高无上的封建伦理道德,她即会心狠手辣,并毫不留情地予以坚决镇压。 晴雯死后,宝玉极其悲痛和愤慨,写了一篇声泪俱下的、长长的诔文。其中写道:“钳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这句话,实在是晴天霹雳、大有文章! “钳诐奴之口”,这“诐奴”,当然是指刑夫人的陪房、心腹“王善保家的”,若要泛指,亦可把周瑞家的、来旺家的等等勉强包括进去,但,“剖悍妇之心,”这"悍妇",却不是指"王善保家的",更不是指”周瑞家的”、”来旺家的”,它是指谁呢?应该说,它指的是宝玉之母——王夫人! 什么?贾宝玉居然咬牙切齿地骂起他母亲来了?!我说:正是!! “钳诐奴之口”与“剖悍妇之心,”本是互文,它们应该各有所指。"诐奴",既是指"王善保家的",那就不可能把"悍妇"也归结于她的身上,这一点,当是明确的.如果说归结于刑夫人,又与前几句诔文内容显然不合.因为前几句诔文,明确是骂王夫人实在是心狠手辣,令宝玉痛苦不已. 我们看诔文:昨承严命,既趋车而远涉芳园;今犯慈威,复柱杖而遽抛孤匶.及闻槥棺被燹,惭违***穴之盟;石椁成灾,愧迨同灰之诮(下面几句极写宝玉之心痛.)紧接着,诔文写“钳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我们从诔文内容及上下文语气的连接来看,则是宝玉对母亲将晴雯尸首随即抛弃并立马火化,使宝玉与晴雯连最后一面都不得见,实在是怒发冲冠、愤怒之极!其心其意表达得是十分清楚而又十分明白的。 然而还不仅如此。这里面,必隐藏着宝玉(作者)的更大的愤怒。我们知道,晴雯之死,隐射黛玉之死。晴雯死了,王夫人说她是”女儿痨"死的.实际上,晴雯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女儿痨",倒是黛玉多少有点"女儿痨".这实际上暗示了将来黛玉死,是跟宝玉之母王夫人有直接关联的.再从另一个角度看,宝玉在黛玉死后,刚过四个月,即弃钗为僧.如果王夫人与黛玉之死毫无关系,则宝玉不可能在诔文里咬牙切齿地大骂其母,亦不可能下得了那么大的决心,弃宝钗、麝月,并弃王夫人,而一走了之,出家为僧。(其时贾母已死,不点自明)。 我们再从《红楼梦》的固有章法来看。晴雯之死,是起因于王善保家的奸馋;而黛玉之死,是缘于赵姨娘、贾环一党的诬陷(另文论证。)晴雯与黛玉,在"死亡"这一点上,是极其相似的.她们都是在王夫人”惑奸馋”的情况下,被冤而死,而死的时候,宝玉又恰不在身边.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赵姨娘、贾环一党,若要诬陷林黛玉,如不因王夫人的默许,他们吃了几个熊心豹胆,敢于胆大妄为,迫害黛玉!反过来说,黛玉之死真与王夫人无关,宝玉即便为晴雯痛哭流涕、喊冤抱屈,但无论如何,也不至于会恨到咬牙切齿地骂自己母亲的地步,更何况,宝玉后来干脆一走了之,弃宝钗、麝月、并王夫人,出家为僧了。从这些分析里面,难道我们还不能看出一点端倪么? 我们接着分析。在《红楼梦》里,王夫人对晴雯、袭人,与贾母对晴雯、袭人,评价是截然不同的。我们看七十八回,王夫人向贾母汇报情况,说晴雯如何地不好,又说袭人如何地好。贾母听了,点头道:”_----_.但晴雯那丫头我看她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说到袭人,则“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他是个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这里面,极清楚地表明,王夫人恨晴雯、喜袭人,而贾母,喜晴雯,厌袭人。两者之间,冰炭不容。 但,这只是表面文章,另有更深层次的文章存在。我们知道,晴雯隐射黛玉,袭人隐射宝钗。王夫人恨晴雯,实也意味着恨黛玉(至少是很不喜欢)我们看王夫人是怎样形容晴雯的:“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七十四回)”,这话里,明是说晴雯,暗是说黛玉,至少,对黛玉绝无好感,乃是不争的事实。 贾母死了,“金玉无言”,宝黛爱情失去强有力的保护,而赵姨娘、贾环一党,抓住黛玉的所谓“不才之事”大做文章。(“不才之事”是指贾宝玉当年私赠黛玉的两条旧手帕,黛玉后又在上面题“情诗”)这件事,对王夫人来说,岂能了得!“难道我通***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七十七回)毫无疑问,私赠手帕,题诗传情是王夫人绝对不能容忍的,她的至高无上的封建伦理道德,将又一次主宰她的头脑。理所当然的,“惑奸馋”的事件,将又一次发生。黛玉,无疑将遭到晴雯之死的同样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