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爆笑笑话 - “三维目标”的三个问题 教学设计三维目标模板

“三维目标”的三个问题 教学设计三维目标模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历经十年,透过这风风雨雨的十年岁月,笔者发现,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下简称“三维目标”),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予以明确,以期提高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推动新课改工作稳步前进。笔者认为,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漏洞百出

“三维目标”漏洞百出,有遗珠之憾。

“三维目标”中没有“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与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甚符合。

“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丢弃了一个合格社会公民必须具有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世界观和人生观”又是人们对“世界”及“人生”的根本看法,它决定一个人的政治方向、理想信念和思维方式,还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没有“世界观”和“人生观”,又哪来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中的“价值观”自然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还有,这个“目标”只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忽视了对教师本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要求以及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等。

“三维目标”还缺少党和国家十分关注的——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崇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等目标维度,亦即缺失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目标。所以新课程标准是“不标准”的“课程标准”,是“漏洞百出”的“课程标准”,还有扰乱人们思想,与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甚符合之嫌。

二、逻辑混乱

笔者认为,“三维目标”还存在逻辑和分类不当的弊端。如“过程和方法”目标与“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包含关系——“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包含于“过程和方法”目标中,它的达成就是“过程和方法”的抉择和运用的结果,所以,“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结果,“过程和方法”是过程。另外,教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其中就包括“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和训练。但教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又不仅仅是完成“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维度的目标和任务,还有前面说过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心理健康”、“创新意识和能力”及“品德”等维度的目标和任务,亦即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所以“三维目标”存在逻辑和分类方面的问题。鉴于上述原因,有必要将“三维目标”修改为“四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品德和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育与心育”、“创新意识和能力”,将“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删除。这样就理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是各个目标之间不存在逻辑混乱问题;二是更加直观、具体和浅显易懂,尤其是与党的教育方针相吻合,亦即涵盖了对学生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

三、不便操作

课程目标必须是“具体”、“明确”和“可检测”的,不是“笼统”、“模糊”和“难以检测”的。可是,“三维目标”既笼统又抽象,不易操作。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它存在“什么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门学科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范围有哪些?”“各学段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达到一个什么标准?”“如何进行有效评价?”等问题未明确和具体化的缺陷,模棱两可,使新课程实施者——教师难以全面领会、准确把握和有效实施。

由于“三维目标”存在上面一些问题,引发了基础教育课堂的“四个满堂”和“四个虚假”。“四个满堂”即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四个虚假”即虚假地自主、虚假地合作、虚假地探究、虚假地渗透[1]。因此,那些“低效”、“无效”或“负效”的课堂就频频出现,使新课改演变成了一场“笑话”和不小的灾难,实在令人感到痛心。所以有的科学家尖锐批评课程改革“新理念”导引下的学科“新课程标准”,好比“一间房子里挂满各种美丽的装饰,却把承重墙推倒了”,表现出“非常明显的错误,而且后患无穷”,需要“悬崖勒马”[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一个方向迷失的危险之旅,唯有迷途知返,方能浴火重生[2]。为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真正起到构筑“高效”课堂、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促使基础教育走向科学化和正常化轨道、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审视十年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反思和研讨,全面总结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扬长避短,重新制定既符合国情,又符合教育规律的“课程标准”,使“新课标”从“笼统、抽象、矛盾、不便于操作”走向“明确、具体、清晰、操作性强”的轨道,还基础教育一片祥和的天空。

最后套用一句名言来结束这篇短文——“课改,我爱你!但是你要小心啊!”[1]

参考文献

[1] 程少堂.第三只眼睛看课改——中小学课改四年的回顾与反思.深圳特区报,2004-11-02(08).

[2] 邢红军.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迷失的危险之旅.教育科学研究,2011(4).

(责任编辑 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