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眼中,普遍历朝任皇上的帝王们都腰缠万贯、身家丰厚。也正因此,百姓们已经习惯性的先入为主,觉得崇祯既已为帝王,肯定是十分富有的。不光百姓们这么觉得,就连朝堂上的群臣们也都如此认为。
崇祯继位的第五年,曾因国库不足,而向群臣们颁布了一道旨令。大意就是说:“国家已经很穷了,皇库里更是一点金银也不剩,这样下去难以支撑我们国家的发展,你们既为我大明的朝廷重臣,理应一同分担,共同进步。”
朝臣们听完,除了陪伴在崇祯左右的大监利索的捐了五万两白银以外,其余人都支支吾吾半天,有的拿出了一千两,有的拿出了五百两,说自己家中贫困,只能勉强捐出这些。崇祯的妻子明皇后听闻后,也从自己的体己中省出一万两白银,给了自己的父亲,让父亲捐与国库用。
可这明皇后的父亲本身就是个贪财之人,他也和众臣一样,觉得皇上自己是有钱的,有钱却不肯匀出部分来充国库,于是便从明皇后给予他的一万两中抽出五千留着自己用,剩余五千交了上去。崇祯知道后虽很是恼怒,却也毫无办法。
崇祯继位十七年时,由李自成带领的士兵们一路冲锋,明朝的山西、太宣皆被沦陷。崇祯心中惊惧,赶忙找到了当时任总督的吴三桂之父吴襄,请他前去支援战事,而吴襄以军中粮饷不够为由,宣称自己不能担此大任。
崇祯气急,国库中统共不过五六万,而吴襄要三十万军饷,他哪里拿得出。吴襄执意不去支援,眼见着敌军压来,最终北京都城沦陷,崇祯的明朝时代也就此灭亡。此时的众人们都还是认为是帝王不肯拿出钱财为国用,才导致明朝最终被覆灭。可谁又能知道,崇祯已是山穷水尽,哪里还存有自己的私房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