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是故事中的主人年轻时的像片
刀光剑影的年代已成为过去。战争的硝烟,也渐渐散去。千百年来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1950年在中国***产党的领导下。国内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张北县由此拉开了序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从1954年到1974年近20年的时间内有这样一个团队在开发和建设张北做出了贡献,用百姓的话说创下了汗马功劳,这个团队的名字叫做老农机。老农机顾名思义应该是老的农业机械,其实这里说的老农机就是在张北县境内最早操作农业机械的人,说白了也就是开拖拉机的人。内行的人都知道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开始单位的名称叫移民委员会,后改名为张北县国营拖拉机站1963年又变成了张北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因为当时发电厂使用大型柴油机为动力发电,类属农机局管理,就连当时引进的面粉加工机。马拉收割机都是有农机局管理分配。1952年国家在张北境内建立了察北牧场。为适应北京市民用水需要,在怀来境内建设官厅水库,水库周边的居民大部都搬迁到了张北和尚义境内,国家为移民盖了新房解决了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在张北建立了移民委员会,这就是县城东面的新村大队,农机局负责给新村居民开荒种地。张家口地委副书记任察北牧场厂长,专属财政科长白换织任办公室主任。任凯任河北省第三拖拉机站长,沈振涛任省农业厅管理处处长。保定地区农机局局长开荒大队长是父亲刘继英。当时在群众心目中这些领导都是了不起的人物都是国家的工程大员。
1955年三月正式成立了张北县国营拖拉机站,第一任站长是中***张北县委常委副书记刘朝胡。副站长是白换织和张举,后兼河北省张北县委员会区委书记。父亲刘继英任技师,王凯,绿远恒任统计,后二人调任张家口地区农业局,退休在张家口地区农机公司。张北县国营拖拉机站的财政人事统归河北农业机械厅管理。
当时引进的内燃拖拉机也是河北省首创。1954年国家花重金从匈牙利进口拖拉机六台。还有华南垦植局拨给的苏联产斯大林100马力拖拉机,父亲带领站上的人从张家口火车上卸下来运到张北境内。当时国家是一穷二白。重工业基本上是零。只有上海天津出现了纺织机械和面粉加工机械。火车在张家口才能见到。汽车当时用的内燃机是用木头作燃料。产生蒸汽热量推动活塞做功,从而带动汽车行走,早上天不亮从张家口出发,晚上黑夜熄火时才能到达张北县城,中途上坡发动机温度过高,走不动要休息好几次降温,当时百姓都没见过拖拉机,苐一次见到这个铁家伙,当时轰动了整个县城和农村,作业期间四面八方的人都出来观看,走了一波又一波,大家都弄不懂拖拉机的工作原理。一些老年人指着拖拉机说。这个大铁家伙怎么就能走,还跑得挺快。一会儿就把一大片荒草地变成了耕地,还耕的很深不会是神仙造的吧,还有的人说我看就是神仙造的,这开拖拉机的人也是半神仙,大家一阵哈哈大笑,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农业机械的无知,再后来对农机人的称呼更多。有的称工人老大哥,还有的称呼开拖拉机的人叫油黑子,其实我们农机人正式名字叫拖拉机驾驶员和农机手。
我们把1954年到1957年参加农机工作的人称作第一代农机人。1958年到1964年称为第二代农机人。1965年到1970年统称为第三代农机人。
当时从事农机系统的组成人员大部分是从外地调来的。过去张家口农机校原名叫张家口农业学校。也就是张家口农机学校的前身。隶属河北省农林部管属,原址在张家口得胜堡后移到沙岭镇。在沙岭子期间曾在宁远堡大庙内上课,解放初期学校学的是林木专业。国家缺少农机方面的人才。这批学生后改学农机专业。毕业后大部分配到了察北牧场和张北拖拉机站工作,这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专业人才。同时从朝鲜战场转业分配到地方一批官兵,大都是汽车兵.炮兵.坦克兵。他们懂一点机械知识。这都分人和毕业生融入到这一块,接替了华南垦植队从广东海南分配来的技工师傅,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农机队伍,这就是张北县苐一代农机人。他们思想先进,并具有一定专业水平,觉悟高。互相学习。尤其是他们扛过枪。渡过江,吃过糠,受过伤。有的是从战场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