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电视的人应该知道,皇帝头上戴的帽子前面有帘子,实际上这种帘子是一种礼仪。在古代被称为?冕旒制度?,只有地位崇高的人才能有这样的规格。那些全部都是用线穿好的玉石,可不是我们口中所说的帘子。古代人是非常注重礼仪的,他们在衣食住行上,都有很大的讲究。
1、冕旒是一种礼仪
这种制度在古代一直被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礼仪制度在周朝的时候达到了顶峰,后来有很多推崇周礼的帝王。这种制度就是在周朝时期被完善的,相当于一种礼仪制度。皇帝一般佩戴的帽子有十二根,每根上会有12块玉石。随着官位的降低,数量也会慢慢减少。除此之外玉石的质量和颜色也是有差别的,皇帝带的是最好的一种,王侯将相依次往后排。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这种文化重新修改,到汉朝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颜色的区分了。
2、为了区分等级制度
古代人对于等级制度是非常看重的,会把不同的行业和人分成等级,每个朝代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冕旒制度相当于区分等级,头上的帘子越多,说明你的地位就越高。而且这样还可以限制皇上的行为,如果走路的时候过于匆忙,玉珠就会打到自己的脸上。在坐下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自己不够稳重的话,脸部就会受到玉珠的锤击。这种做法也有一定的好处,挡住眼睛之后,可以避免官员们在朝堂上的交流。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没有必要的,不过古代非常推崇礼制,很多皇帝为了稳定自己的江山,都会拿周礼出来说事。这样的做法会让他人以为,皇帝是个讲礼仪的人,可以为百姓谋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