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爆笑笑话 - 《有一种爱叫幽默》作文600字

《有一种爱叫幽默》作文600字

"幽默"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九章 怀沙》里:"煦兮杳杳,孔静幽默."不过这里的"幽默",是"幽静无声"的意思.而现在使用的"幽默"一词是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指一种令人发笑而有余味的情操. 笑是幽默的外部特征,没有笑就不成其为幽默;但笑还不是幽默的本质特征, 因为笑的种类很多.从笑的形态看,有满足的笑,尴尬的笑,会心的笑……

从笑的机制来看,有生理的笑,社会的笑,心理的笑等等.只有"会心的笑", "心理的笑",才与幽默的本质有缘.所谓"会心的笑",是说使人在笑声中明白点什么道理,得到点什么启示. 哈哈 幽默的逗笑,其来源只能在于人与人之间发生。逗出的笑,是人看来听来感觉到的。人与人之间交往,都靠语言,这就要考察语言里会不会出幽默。

中国有几千年文明史,语言文化日渐成熟。语言从原始到进化,有不断渐进的历程。原始人劳动方式简单,只是打猎、耕种的活动,语言也就简单,说的就是一般生活和干活的事。使用机械生产后,劳动方式复杂了,在集体活动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与交往也变得复杂了,特别是在商业和外交活动中,语言稍有不慎常会造成麻烦。在交往中,由于许多话不宜用直白的说法,人们就学会了用启发式的语言。  俗话说熟能生巧,使用语言也一样,尤其是在玩笑之间,人们说话常会用“巧”。法意思明白,又很滑稽,显然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语法,是创造性的语言,自然是出于智慧的。 幽默,就是可以让别人在开心或不开心的时候,都会想到你,给人以亲切的印象,不乏情趣,总可以让人在无意间开怀一笑!  最近看到几人谈幽默的对话,讲的是如何保持轻松心态与笑以及在遇到挫折时采取的态度等等。这也是学者们曾谈到过的涉及幽默的问题。

如果从幽默的原理说来,幽默是一种巧妙的语言方法,其特性是用曲折、含蓄的方式表达(或表现)使人领悟,而不是用直叙表达的。比如俗话里就有许多含蓄的说法,比如说某人“不卖油,光敲梆子”,人们一听就明白,是“只会说,不会干”的意思。两人争吵,有人评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也是一听就明白,说的是:“发生争吵不归咎于哪一位,而是这两人都有责任”,或是说:“这两人在一起就会争吵”。又如《资谈异语》载“曼卿戏言”:“石曼卿善谑,尝出御马,一日失鞍马惊,曼卿坠地,从吏慌忙扶掖升鞍。曼卿曰,赖我是石学士,若是瓦学士,岂不跌碎乎?”这话一听就明白,石曼卿不怪那马和那从吏,表示不介意了。这种语言方法出人意料,也挺巧,听着有趣,会把人逗乐了。所以幽默也可说是用轻松滑稽的方式说话,或是用这种态度处理问题,正如前面提到的那些人所讲的。

逗笑的现象,我国习惯统称:“滑稽”;西方国家习惯统称:“幽默”。意思是一样的。后来学者们发现,逗笑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出现,或无意中出现的逗笑;另一种是人有意想出来的逗笑。这里我们就借用“滑稽”和“幽默”这两个词,用“幽默”表明想出的逗笑。现在还有不少学者把逗笑和幽默混为一谈。例如,许多学者论文中,常引用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康德写的,说幽默是“在紧张的期待突然消失之际产生的一种情感”。实际上这是一种逗人笑的原因。幽默的逗笑常用这种方法,滑稽的逗笑也是由于这个原因。例如孩子放大鞭炮,用香火点燃了,在一旁的人以为这样大的鞭炮一定很响,都堵上两耳跑开。没想到这鞭炮有毛病,只刺出火星,不爆响!跑的人先很紧张,突然变得没什么可怕的了,就觉滑稽可笑了。 论及滑稽和幽默,常用“奇巧”二字来简括造成滑稽和幽默的原因。奇是出奇,出人意料;巧是合乎情理,可以理解。巧又是巧合,要巧得合情理,出奇而不合情理,就不会造成滑稽。用滑稽方式的发言或表现,就是幽默。

不协调是造成滑稽的普遍原因,这是论幽默的学者们,大都同意的,因为不协调现象总是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可以理解的。

 说俏皮

我国北方俗话“俏皮”,意为机巧、有趣,有时带有弄巧的含义。俏皮话,就是巧而有趣的话。平常说:“吃饭去”!改说:“填肚子去”!这里就有点游戏的口气。人们喜好游戏,得机会总想玩一下、轻松一下,有时也会是想显摆一下个人智巧,故作俏皮取笑。在一般民间俗语里面,就有说得挺俏皮的话,如说:“不卖油,光敲梆子”,是只说不干的意思。又如:“趁台阶下驴”,借机会罢手的意思;“打一巴掌揉三揉”,打击之后安抚一下的意思;“吃豆腐报肉账”,这句更好理解。比喻,意思很明白,有幽默感。

北方有一种俏皮话,分两句说。头一句像谜语,后一句像解谜。如:“狗咬刺猬——没处下嘴”“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老虎屁股——摸不得”。也多用比喻,都很有趣逗笑。

幽默的语言方式,大多很俏皮。《调谑编》记载过苏轼的幽默:坡公在维扬,一日设客,十余人皆名士。米元章亦在座。酒半,元章忽起自赞曰:“世人皆以芾为颠,愿质之子瞻。”公笑曰:“吾从众。”(米元章名芾,苏轼字子瞻)

“吾从众”用现代话说是“我服从多数”,而且“吾从众”又是巧借《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这都是含蓄地说:“就是颠的。”说得俏皮,很有趣。《启颜录》记载:后魏孙绍为太府少卿,高帝问:“卿年何老?”曰:“臣年虽老,臣卿乃少。”遂迁正卿。

一句俏皮的回答,使孙绍从少卿提为正卿,升了一大级。

笑话也幽默

因为研究幽默的道理,必须读许多幽默的作品,如漫画、相声、幽默的小品文和小说以及讲笑话的书等等,从这些笑话集就能看出来,所有书里的笑话,都是到处收集来,个人创作的,一本也没见过。由此可想,像笑话这种短小精练的幽默小品,都是出于智慧。能编出三五个笑话,就很了不起,想编出几百上千合成一本集子,实在很难。如果谁能编得出一本笑话书来,我想,那一定是个很有学问的老先生。这种学问家是罕见的。

说来有幸,我真是见到了一本个人编出的笑话集了。那还是作者亲手送给我的,书名《Y先生语录》。翻开书随便挑一条妙语来,请看是不是有点意思?写的是:

进商场,挤热闹。一楼食品,二楼服装,三楼体育用品,四楼儿童玩具。Y先生说:“吃好穿好,运动生娃,布局合理。”

有意思吧?别人有这样想的吗?另一条写的是:某君写诗明白如话,所以大骂朦胧诗看不懂。Y先生说:“看不懂的诗绝不是坏诗。既然看不懂,你就不能批。既然不能批,你就不能说它坏。反过来说,毒草都是看得懂的。”

最后这一句是话里有话的,细想就明白。再看一条:Y先生多年被昵称为小Y。团支部书记问:“小Y,你难道没有缺点吗?”他答:“当然有嘛。第一个缺点是看不清楚自己的优点,需要别人经常表扬。”团支部书记是一位女同志,忍不住掩口笑了,又问:“第二个缺点呢?”他答:“看不清楚别人的缺点,需要别人经常检讨。”

.夜读“文革”史,窗外鼠窥灯。Y先生盯着窗外说:“我看见的是一片黑暗,它看见的是一片光明。人鼠之间没法认同,哪怕彼此距离很近。”

中国人应该是最理解幽默的,幽默是由于社会文明进化、社会生产复杂多样、人间交往随之复杂、有些语言不便直说等等所引出的曲折的语言方式,渐渐形成幽默的语法。中国历史久远,有上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记录,语言的进化,自然会形成一些普遍运用的幽默语言。例如,在“文革”期间,在河南农村看到一块地里的庄稼萎靡不振,长得稀稀拉拉、不像样,问身旁的一位老农是怎么回事,他说:“这是块卫生地。”一听乐了,明白他说的是没上肥料的地——当地主要使用农家肥,是人畜粪便。地没有上粪便,就说是卫生地,自然很可笑。

人们使用语言是和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关的,文化知识越广,幽默语言使用越广,也会越灵活。

还有一点,中国语言文字和别国不同,不是用拼音组合的,每个字有它独特的形、独特的音与意。相同和相近的字很多,这种谐音很容易造成滑稽。老百姓常常用谐音说幽默的话,外国人一般很难听明白。当时我问:“气管炎,明白吗?”好几位会普通话的,一听就笑起来。他们知道那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妻管严”的谐音,但不知道的人就听不懂,也就不可能笑了。

谐音使语言压韵,压韵有它的美感。写诗就以压韵见美,如李白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般人也常用像诗那样压韵的话,在俗话、谚语里就不少。举例来说,如:

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将出马,一个顶俩。浑的怕横的,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就是文化不高的保姆,哄孩子也会用压韵的歌唱着:大拇哥(点着孩子的大拇指),二拇弟(点食指),中(钟)鼓楼(点中指),四出戏,笑妞妞,托茶盘(点手心),挂花篮(点肘),挑水地儿(点肩),听风儿(点耳朵),看灯儿(点眼睛),闻香儿(点鼻儿),吃饭的嘴儿(点嘴)。抖一个。(挑下巴逗孩子笑。)

这都是中国北方一般老百姓运用谐趣语言的例子。谐趣的话,也属于一种幽默语法。 个 各国有各国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有一些笑话就常以此为题编出来。有的看了就明白,有的要想一下才理会。很多法国人风流倜傥,就出过不少笑话:

一位学者试图分析各国的民族性,每个国家挑出二男一女为一组,分别送到无人的岛上生活。数月后,学者来到英国人住的岛上,看见三个人互不相干地各行其是,问其原因,他们答道:“你没有替我们介绍呀!”

学者又来到法国人住的岛上,见一个男人在院里整理花木。学者问他,那两个人在哪里?他答道:“那女人三个月前是我的情人,从昨天起,她成了他的情人,轮到我整理花木。”

另一个笑话是:一个小男孩报警:“大街上有人打我爸爸!”警察跟着孩子跑去,果然见两人在厮打。警察问:“哪个是你爸爸?”“我也不知道,他们正是为这事打起来的。”

还有一个:一个万能电脑公司开展览。安格尔教授前往参观。推销员说:“可以提出任何问题,这电脑会给你正确答案。”

教授写下他的问题:“我爸爸在哪里?”

推锁员将这句话输入,一会儿答案就出来了:“你爸爸在海上钓鱼。”

“乱讲!”安格尔教授说,“我爸爸已经去世十年了!”

“电脑是不会出错的。”推销员坚持说,“不如你再试试用别种方式问。”

于是安格尔教授再问:“我妈妈的丈夫在哪里?”

电脑回答说:“他去世十年了,但你爸爸在海边钓鱼。” 博览群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与不同的人在各种场合接触就会胸有成竹、从容自如。

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乐观的信念。一个心胸狭窄、思想消极的人是不会有幽默感的,幽默属于那些心胸宽广、对生活满怀热情的人。

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要善于运用联想和比喻。多参加社会交往,多接触不同性格的人。增强社会交往能力,也可以使自己的幽默感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