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爆笑笑话 - 云南八十一怪是什么?

云南八十一怪是什么?

1、斗笠反着戴(滇中元江、新平一带)

谁戴斗笠都是凹面朝地扣住头,而花腰傣的斗笠偏要凹面朝天,挡了太阳,接了雨水,而且使得本来水灵的姑娘愈发灵动欲飞。

2、姑娘四季把花戴(全省)

因为鲜花四季开不败,姑娘也才四季有花戴;把花戴在身上、穿在身上,姑娘便四季如花,成了花姑娘。

3、四季同穿戴(全省)

一方面是在同一时间内,人们分别穿着四季的衣服,即“一天穿四季”;另一方面是在一年当中,可以穿着同样的衣服度过司机,即“穿戴无四季”。

4、大姑娘不用裤腰带(傣族地区)

一块花布首尾相连,形成筒状,罩住下身,三折两裹,往腰间掖紧,不仅显腰身,而且穿脱便当。

5、少时花,老来红褂穿在外(昆明地区)

年少时花枝招展,老来难忘当年俏,于是红褂当外套,鲜艳夺目,喜气洋洋。

6、裙子套在外(全省)

裙子展示女人的美丽,裤子展示女人的勤劳;裙子套在裤子外,美丽便建立在勤劳的基础上。

7、衣服后面尾巴摆(红河等地)

衣尾装饰。学者说,这是由猿变人、尾巴消失的记忆;姑娘们说,走动起来摇摇摆摆,头也漂亮,尾也漂亮。

8、鞋子后面多一块(全省)

鞋子后面多一块绣花布,首先是实用,是永远跟定鞋子的鞋拔子;然后便是装饰作用,图个好看。

9、脚趾头常年露在外(全省)

老式布鞋的剪口开得大,穿上后可见到中间两三个脚趾头的跟部,既通风散热,又节省布料。

食物类

10、粑粑叫饵块(全省)

几乎所有用粮食做成的盘形食品都可以叫粑粑,而云南偏就把用大米饭舂揉而成的食物叫了饵块,其中的烧饵块也是盘形,与粑粑形似。

11、豆腐烧着卖(全省)

实则是烧豆腐,外加干湿作料,香脆糯软一应俱全,十人见了九人馋,还有一人睡着了,梦里梦见豆腐摊。

12、鲜花当蔬菜(全省)

看花、戴花都还不够,索性吃花。吃什么补什么,花好吃,人好看。既当菜,又美容,还当药用,一举多得。据说云南可食用花卉达160多种。

13、青菜叫苦菜(全省)

云南人所叫的苦菜是外省人眼中的青菜,不过味略苦而已。苦菜则是苦苣,为菊科植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野生苦菜生长。从前常在青黄不接时救荒,被誉为“救命菜”。

14、蚂蚱当作下酒菜(滇西等地)

同类说法还有“牛屎拱拱(屎克螂)当做下酒菜”;“蚂蝗也当下酒菜”。

15、地瓜当菜卖(全省)

地瓜、云南人叫“土瓜”,从泥土中刨出,撕了皮当水果吃,而切成片炒肉吃则是一道独特的风味菜。相反,萝卜本是菜,云南人则拿了当水果生吃。街头常有老太卖泡腌萝卜片,抹点辣酱,便是小孩、姑娘的零食。是故,又说“萝卜也当水果卖”。

16、石头煮青苔(西双版纳)

版纳江河中生长着一种青苔(滑苔),秋冬水浅时,妇女和孩子多喜潜水捞之。洗净晒干可收存,如干紫菜,集市上常见有售。青苔可油炸食,煮汤更佳;加入姜、葱、蒜、辣子和清水、油盐,将洗净的鹅卵石烧烫放如青苔汤盆,水沸即成。

17、家果野果难分开(全省)

植物王国,果实繁多,但许多并未经过人工驯化栽培,未成大宗商品。要想品尝,只有到当地、即时一饱口福。曾有一首打油诗写了云南人常吃、街头常见的水果。全文***有69句,就说到58种果子,其中很多是“野果”,如稀稀果、火把果、鸡嗉子果、多依果、酸木瓜、葛根、拐枣、糠枇枣、锁梅、酸角、桑椹、火麻子等。

18、游春炊锅当主菜(全省)

锅与炉合二为一,用铜打制而成。栗炭火置于中空的柱筒中,食物环绕周围,边煮边吃。郊游野炊,携带使用方便,而且保温。

19、过桥米线人人爱(全省)

不用炒,不用煮,生肉、生菜和米线在滚烫的鸡汤中烫熟了就吃。故又有“过桥米线烫生菜”之说。

20、香蕉油炸卖(全省)

90年代初,昆明市场出现一种叫“云南十九怪”的食物,其实是将香蕉晒干后,用油炸着吃。

21、牛奶做成片片卖(滇西)

将液体的奶做成固体的扇形奶片,云南人叫“乳扇”。熟吃,生吃都行;咸、甜、淡均可。

22、洋芋、包谷街前卖(全省)

漫步昆明大排挡、小吃摊,只见洋芋(马铃薯)剥皮后,一个个囫囵浑圆或一块块成串地在油锅里煎炸,黄灿灿香喷喷,时髦男女围坐一团吃得津津有味。包谷(玉米)上市时,街头巷尾常见人支一只火锅、一口大锅现煮现卖,热气腾腾,无论老幼皆喜买一只当点心边走边吃。

23、哈尼吃饭街心摆(元阳省)

元阳哈尼族春节“昂玛突”节,是他们一年之中祭护寨神,拜龙求雨的日子。届时家家户户要做40多种民族风味的菜肴,每家凑一二桌,抬到村子中心的小街上一字摆开。足足有700多米长,蔚为壮观。当地人称“长龙宴”或“街心酒”,堪可号称中国第一长宴。开席时,全村数千人“倾巢出动”,围桌而坐。主持人“龙头”被推出来坐首席,各家菜肴他先尝过后扒出一部分堆在一起,由他又分发到各户各桌,表示齐心协力,不分彼此。接着全体举杯***同祈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吃菜喝酒,聊天逗乐,唱歌跳舞,入夜则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这样的大宴要吃三天三夜方才罢休。

24、豪筵佳肴数野菜(全省)

山国云南,可食花草无计其数。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鸡鸭鱼肉吃腻了,想吃个稀奇,吃个清淡,吃个美丽,便将眼光投向山茅野菜。这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没有化肥,没有杀虫剂,没有废气废水污染。常见的有如水芹菜、水蕨菜、折耳根、杉松尖、树花、树蝴蝶(又叫青蛙皮),灰挑菜、鹅肠菜等。昆明的一些国际饭店、食府,将这些山茅野菜请上了豪华筵席,或炒或烩或凉拌(所以又有“花花草草拌凉菜”之说)。

25、竹筒当烟袋(全省)

云南当竹,用竹筒烧饭、烤肉、酿酒、装水,可偏偏将竹筒吸烟视为怪。含有尼古丁的烟气经水过滤后再进入肺部,这是竹烟筒的主要功效。除了口鼻喷云吐雾,且手操之、眼观之、耳闻之,多官能享用。

26、烟筒装酒卖(全省)

近年来云南不少酒厂开发了一种“烟筒装酒卖”的专利产品。说明标签称“为体现民族特色,用云南十八怪之一的水烟筒装酒。一物多用,喝完酒,换上底部空心盖,其包装即可用于抽烟”及“作工艺品摆设”。

27、宵夜点心是咸菜(全省)

夜市上,往往有咸菜大席。主食不过一碗稀饭,咸菜则有二三十碟,什么韭菜花、茄子酢、大头菜、卤腐、太和豆豉、泡萝卜、酸腌菜、糖渍蒜、骨头糁、猪肝酢、腌干巴菌苤蓝丁、油炸鸡枞……可谓倾滇池之所有,展咸菜之大观。如此丰盛的咸菜宴仅不过区区1元人民币,实在划算。

住宅类

28、泥巴当瓦盖(怒江、金沙江等峡谷地带)

夯土筑墙,抹为顶,就地取材,冬暖夏凉。土平屋顶成为山区特有的晒粮场子和活动院子。这叫“土掌房”。*山吃山,从“千层饼”似的板岩上一层层、一片片剥下平整的石片,当瓦做屋顶,任风吹雨打,稳稳当当,却也头重脚轻,故又说“石板当瓦盖”。

29、盖房木头垒起来(滇西等地)

一根根整木头垒成一面墙,四面木墙呈“井”字形围成一间房,加个顶便成了家。俗称“木楞房”,学名“井干”建筑。

30、房子空中盖(热带湿润地区)

立柱悬空盖房,想是由巢居演变而来。说是通风透气、防水防兽。下面养家畜、堆杂物,上面住人,各得其所。

31、泥巴土基当砖块(全省)

在稀泥中加入稻草、头发之类,用木框基模一块块脱出,晒干后便成了“泥巴砖块”,俗称:“土基”。

32、石头砌墙实实在在(大理地区)

大理有三宝,其中之一是“鹅卵石砌墙不会倒”。从地基到墙身、屋檐全以石头砌成,从院落到村巷、水井的高矮隔墙也是石头砌成。

行游类

33、火车没有汽车快(全省)

善于在平直之路驰骋的火车,到了山高坡陡的云南也只能干着急。桥隧多,弯道多,如何快得起来?机动灵活的汽车抢先在前也在情理之中。

34、袖珍小马有能耐(全省)

一方水土养一方马,云南马马小重心低,善于爬坡下坎,山地运输远在高头大马之上。

35、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滇南)

20世纪初由法国人修筑的滇越铁路,是云南乃至大西南唯一的铁路,而且是条“国际铁路”。修路的目的是掠夺资源,自然只能通国外。

36、溜索比船快(怒江峡谷)

两山之间拉一条绳索,人悬吊于琐上溜来溜去,这恐怕是最原始的“桥”。两点一线直来直去,船速如何能比?

37、山间铃响马帮来(全省)

马帮是一种原始的运输方式。对于山高谷深的云南,马帮曾经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说是马,实际多是没有生殖能力却有耐力的骡子。山道崎岖狭窄,有时面临深渊,如有对头马帮来,根本无法相让,所以老远听见马铃响,便要早做让避的打算。

38、出国旅游新马泰(全省)

云南人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旅游,是改革开放后90年代以来的事。东南亚地区与云南在人文、地理等方面殊多异同,有亲缘关系;二则地理位置挨近;三则费用相对低廉,故有“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云南人在曼谷”之戏言。

——用物类—— 39、树上松毛扭着卖(全省)

云南山区多松树,松针散落满地遍山,集拢起来,扭结成麻花串,便于携带,便于买卖。用松毛串发火易燃火旺,烧烤食物清香扑鼻。

40、蚕豆数着卖(全省)

一来蚕豆个大,二来没有用秤的习惯,三则买卖双方有的是时间,于是,一五、一十慢慢数来。

41、鸡蛋拴着卖(全省)

同类还有“柿饼串着卖’:将新鲜柿子压制风干成饼状,用线穿联成串,挂起来存放,上街买卖携带方便,以串论价交易明白。与“鸡蛋拴着卖”大同小异。

42、背篓用头带(全省)

背篓背在背脊上,背带勒在脑门上,使力使在脖子上。多山的云南坡坎多;背篓重,取上放下伤腰;又要腾出手搓线等,故然。

43。草荐当铺盖(全省)

草荐就是用草编织成的垫褥,防潮,保温,透气。在没有棉花的地区,草荐就是“棉絮”。

44、吃饭不用碗和筷(西双版纳、德宏等地)

傣族的“手抓饭”又糯又黏,用碗用筷都不方便,索性出手取而代之,省了碗筷,多了情趣,少了对资源的消耗,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45、草帽当锅盖(全省)

草编的锅盖形似草帽状,不仅具有锅盖的所有品质,而且草锅盖下的菜格外香。

46、牛屎粑粑墙上晒(藏族地区)

饼状的牛屎糊在墙上晾晒,晒干后的牛屎是很好的燃料。这是就地取材,废物利用,而且清洁环境

——习俗类—— 47,背着娃娃谈恋爱(某些少数民族地区)

一说先结婚后恋爱,二说结了婚还能再恋爱,三说背着弟妹去谈恋爱。总之是对某些民族婚恋性爱习俗的极致说法。

48、有话不说歌来代(全省)

从来说的就没有唱的好听,而且往往说不出口的却唱得出口。以歌代话,更中听、更动听、更耐听。

49,水火当作神来拜(全省)

敬重水与火,便就有了生命和希望,有了光明和温暖;如果丧失对水与火的敬畏,灾难也就临头了。

50、男背娃娃去赶街(全省)

又说“娃娃出门男人带”。贤内助未必是女人,男主内未尝不可。在汉族眼里,这是角色颠倒,其实是不懂男女平等。云南山高坡陡,男人背娃娃不仅安全可靠,而且方显出男人本色。

51、男人赶出家门外(某些少数民族地区)

以女承家,从侣居,男人只好暮合朝离地走婚,婚后新娘便回娘家,所谓不落夫家,男人虽婚却无家,这是一些古老的习俗。

52、姑娘叫老太(滇中地区)

“老太’’实为“姑太”、“姨太”;冠以“老”字,是昵称,即“老小”之意。近似于北方的“小姑于”、“小姨子”,“小姑奶奶”的意思。

53、两斤当作一斤买(昆明等地)

多数地方的市面论价是以市斤计,而云南有地方偏就要以公斤计。初来乍到者误以为价高,实则是两市斤的价。

54、敢上刀山下火海(怒江地区)

“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常用作表示对某人某事的忠心或决心,殊不知在僳僳族中真有其事。每年二月初八要举行“刀杆节”,在两根20多米高的笔直树干间,绑上36或72把锋利的钢刀做成刀梯,好汉们全凭一双徒手一双赤足拾级攀登。上“刀山”之前或之后,还兴“下火海”。在一堆炎炎通红的炭火面前,下“海”者赤足在火堆中疾跑、跳跃和翻滚,甚至还要手捧炭火“洗睑”。“上刀山下火海”以手脚没有伤为成功,这样表明自己勇敢、清白的习俗活动已有500余年历史。

—环境类— 55,山有多高水长在(全省)

水往低处流,说明水原本在高处。这高处之水就在云南,山有多高水有多长,因此日本人说云南是“亚洲的水塔”。

56、石头长到云天外(石林县)

云南石头如同树木般栽在地上,高耸入云,成片成林。实则乃大自然的风雨如雕刻刀般塑造出石头的森林。

57,—年四季花不败(全省)

占尽天时地利,适合多种花卉生长。于是,你方开罢我吐艳,你刚凋谢我盛开,花与花之间形成默契的“花期接力”。

58、常年都出好瓜菜(全省)

鲜花不败,自然也有好瓜菜。不同时节自有不同的瓜果蔬菜,常年不断。云南人从来口福不浅。

59、奇花异卉居家栽(全省)

“春城无处不飞花”不仅在山野、公园,也在居家百姓小院、阳台。云南人爱花,各地都有居家养花的传统。无论你是去机关、单位办事,还是步入幽深的民居,都能见到各种花或盆景。如昆明人说:“有城无花,民心窄狭,有城无树,民心燥怒”;保山别号“兰城”;大理素以“风花雪月”闻名于世丽江家家养花,推门即见。要说私家花园最有名者,当数建水朱家花园。该园系滇军陆军中将朱朝瑛清末所建。整个花园占地2万多平方米,***有42个天井。有水上戏台、花厅绣楼,假山荷池,花台、庭荫花木遍布其间,晓它是“滇南大观园”一点也不过分。

60,煮蛋“蒸人”用热海(腾冲县)

中国热泉数云南,云南热泉数腾冲。腾冲火山多,热泉也多。距县城西南24公里左右的黄瓜箐地热区,一片约9平方公里面积的山谷间,有80多处热泉沸沸盈盈。其中最大的一眼直径6米多,深1.5米,水温高达97℃。池水昼夜喷涌翻滚,活活一口“大滚锅”(当地人语)。传说曾有黄牛失足落水,片刻只剩一副骨架。鸡蛋放进一旁开挖的小沟中,几分钟便“煮”熟可享。当地人很早就利用这热海治病,每年春节前后这一带便搭满草棚,成群结队由四方赶来的人,在冒气的地面铺细沙石、松毛、草席制成“蒸床”,卧于上蒸个半把小时,起“床”又洗。如此坚持十天半月,便可“来时骑马抬轿拐棍带,走时稳步挺胸两腿迈”了。

61、百县难与一县赛(罗平县)

罗平是云南的一个县,然一县之内,却有“长江三峡”、“桂林山水”、“黄果树瀑布”、“九寨沟风光”、“黄山云海”、“路南石林”、“版纳森林”、“腾冲热泉”、“九乡溶洞”、“天府油田”等87种景观(尚不包括人文景点)。可谓一县囊括百县景,云南旅游大世界。

62、风吹石头打脑袋(大理)

“下关风,上关花”,大理下关城因风势了得而有“风城”之称。由洱海出水口形成的风势能窜上跌下,石仗风势,脑袋便有苦吃。

63、小小湖泊叫做海(全省)

云南山高离海远,却将大大小小的湖泊叫做“海”、“海子”。此种现象不独云南,北京也有,如“北海”、“什刹海”之类。据方家考证,这与元朝蒙古族入主中原有关。蒙古族世居内陆,因缺水而缺水之词汇,故将水域通称为“海子”及“河”。元朝定都北京后,自然打上了其文化烙印,湖成“海子”,进而简化为“海”。云南是个移民社会,随之将湖称作海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怪的倒是,此于京城为“合法”之子,却在云南成了“怪孽”。

64.东边下雨西边晒(全省)

高山的立体气候形成了“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的独特景观,热带、温带、寒带一应俱全,因此,“这边下雨那边晒”、“山头落雪[1J脚晒”之类便不 足为奇。

65,塔树互包相亲爱(滇南)

云南南部地处亚热带,气候炎热,雨量丰沛,植物易于生长,傣寨佛塔竞长出大树。树种不知是风吹来还是鸟衔来,在塔身缝隙中慢慢生长,终扎根于大地,成树包塔,或塔包树,相依相拥,相亲相爱,蔚为奇观。

66,圆通赏花人如海(昆明)

昆明圆通山二三月间日本樱花、垂丝海棠万树绽放,是谓“圆通花潮”。到圆通山赏花,清代即为昆明民俗盛事。

67、红嘴鸥,进城来(昆明)

自1985年始,昆明的冬天增添厂一景:大批从西伯利亚飞来越冬的红嘴鸥栖息于滇池、大观楼、翠湖等水面上,深得市民喜爱。

68,三个蚊子一盘菜(热带地区)

云南一年无四季,却干湿季分明,尤其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酷暑、湿热,又密不透风,便成“瘴疠之气”,蚊蝇如何不多不大?当然而今早巳不然,此实属对过去年代的夸张之说

69、街容市貌变得快(全省)

云南各地尤其是昆明,改革开放以来,加快旧城改造,改善交通,绿化美化。抓住机遇,办了几个大节、盛会,市容市貌日新月异,“土著”居民也时也有“迷路”趣闻发生。

70,四个竹鼠一麻袋(某些地区)

竹鼠,生存于竹林间,食竹笋而肥大,一个就有1——1.5公斤。捉来烹食,是佳肴,也是护竹之道.

——其他—— 71、“馒头腔”吃酸辣菜(全省)

云南方言属北方语系,因在滇汉族基本是省外(尤其是江淮、华北一带)移民,又因地处西南一隅,与中原汉语演变不能完全同步,故音韵及词汇等仍有较多“古迹”留存。如昆明南郊叫“哥哥”作“高高”(音),此为上古旨读法“街”、“鞋”读作“该”、“孩”,是为中古音。再如词汇——“刻薄”作“鹊薄”,出自明清小说中的土语俚语,如《西游记》例句:“这个美猴王,性情能鹊薄”;“一向”、“从前”作“一了”,出自元明清戏曲,如《冻苏秦》例句:“一了说‘若要富,土里做”’;“吃”的骂人话为“疃”,《集韵》解:“疃,食无廉也”;膀胱叫“脬”,《仓颉篇》解:“脬,盛尿者也”。如此等等,看似土,实则古。传说保山回民领袖杜文秀曾—土京告状,被京官误为京中讼棍喝下堂去,原因就在他操一口“小京腔”。所以至今保山人爱自嘲:“吃酸辣菜,说馒头腔”,此种现象,全省皆然。

72、“姐勒姐告”姐不在(瑞丽地区)

姐勒是瑞丽县一个区,辖内有著名姐勒金塔;姐告是云南的“天涯海角”,楔入缅甸境内的一个傣寨。“姐”在傣语中是“城镇”的意思,并非姐妹。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许多地名据民族语言用汉字注音而来,如按汉字本义去理解,极易望文生义,相去甚远,闹出误会、笑话。

3、东寺塔不在东寺街(昆明)

昆明市区有四座塔,两南两北遥相对峙。北二塔相距仅27米,皆在华山东路上段东侧;南二塔则“东寺塔”坐落在书林街,而“西寺塔”在东寺街,二者相隔两条街。当地人熟视无睹,外地人不免纳闷。原来,建于南诏时期的这两座塔,一名“觉照寺塔”(或“常乐寺塔”),一名“慧光寺塔”,因分立东西,被老百姓以东西冠之。清道光年间东寺塔因地震倾圮,后在原塔址以东重建,此便是东寺塔不在东寺街,亦无寺之故。’

74、大理有条“洋人”街(大理方城)

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新风景,大理古城二招附近是老外最喜落脚之处。这里西餐馆、吧间遍布,墙上满是外文水牌、广告。老外三三两两或坐或躺或读书或聊天,悠然自得。有的甚至在此安家落户,有的因这里山好水好,不惮遥遥万里,常来常往,可见大理魅力之大。

75、金马碧鸡排大街(昆明)

昆明金碧路与正义路相交处两侧建有“金马”、“碧鸡”两座牌坊。始于明代,后屡毁屡建,今之所见系1999年所建。传说每逢一甲子(即秋分与中秋重迭之日),由于地球、月亮、太阳三者运转角度的关系,下午五六点钟时日月(两坊倒影)会在此“交辉”。故民谣唱道:“奇怪奇怪真奇怪,两座牌坊排大街。金碧交辉霞光灿,日月斗光六十年”。

76、阿诗玛会说“古得拜”(石林县)

石林景区外,辟有商业区,各种民族工艺品、土特产琳琅满目。做生意的多是当地撒尼妇女,在长期的“对外贸易”熏陶下,也懂得用外语讨价还价了,有的“阿诗玛”还把生意做到昆明宾馆门口,甚至做到了国外。

77、湖通游鱼不往来(华宁、澄江、江川县境内)

澄江抚仙湖与江川星云湖两湖相连通,相连处名为海门。二湖之鱼从古至今“老死不相往来”,究其原因,抚仙湖水深百米,清澈寒冽,而星云湖水深数米,水浑肥温润,故两湖鱼种不同,习性亦不同,各守其域,“井水不犯河水”。

78、老母猪扎武装带(全省)

如同放羊放马一样,猪也在山上放养,奔跑起来未必在犬羊之下。在其身上扎上带子,无非是为了拴得住、管得住。

79,霓虹灯下对歌来(昆明)

都说广西有个刘三姐,其实云南民歌浩如海,据有关部门统计,***有11万多首。“要唱调子我最多,三天三夜还没唱完一只牛耳朵。前面装了十八驮,后面还在九凸坡”。号称“歌舞之乡”的云南,少数民族就不用说了,几乎都能歌善舞,就是省城汉族也“人人都会哼山歌,个个都是风流人”。不但旧时有“赶马调”、“求雨歌”、“讨饭歌”、“猜谜调”,改革开放后的八九十年代更呈兴旺景象,·打歌对调、“歪花灯”从田间地头“长驱直入”至市中心,与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相映成趣。活脱脱一个“都市里的村庄”,一‘个歌舞的墟集,圩场。

80,东巴文化名在外(丽江)

纳西族创造的东巴文化包括东巴教、东巴经、形文字、东巴舞及古乐等。东巴经***有1000多卷,内容涵括天文、地理、数学、文学、艺术、医药学、动植物学等人类智慧的诸多方面。其记录经书、舞谱的东巴文是世界上现今还“活着”(使用着)的象形文字。早在本世纪初便引起了国外学者的注意,至今学术交流不断。纳西古乐中有一部分保存了中原唐宋宫廷及道教洞经音乐的菁华,堪称音乐“活化石”。其幽远古老、典雅曼妙的韵味,受到中外宾客青睐,古乐队多次受邀飞往国外访演讲学。

81、“八国联军”打进来(全省)

云南人民风纯朴,耻于言商,许多高寒山区生存环境恶劣,只一味苦吃苦做;滇中则富庶,气候温和,谋生较易,怪的是或穷或富皆“安分守己”,大多性情安祥恬退;同时也形成了保守、疏懒、缺乏冒险进取精神,不事拼搏,不愿告讦争讼的性格。所以在提倡竞争的今天,在许多宗生意场上常常“丢城失地”,节节败退,让江浙、四川等外地人所占领,如菜摊子、美发店、成衣铺、修鞋点、建筑工地等等。无奈之下云南人只好以此戏谑,不过既认识到这点,能吃苦的云南人会发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