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不少是可以用“课中比读”的方法来进行品读欣贯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等。《孔乙已》同样能够这样。
1.第四段中写孔乙己买酒喝“排出就九文钱”,“排”一个一个的一枚一枚的放在柜台上,表现一种卖弄的样子,甚至是表现出一种神秘的样子。11段,“摸出四文大钱”,这一“排”一“摸”的两个细节,就表现出孔乙己命运里某一个方面的微妙变化。
2.前面写到脸色是青白色,后面有写到脸上黑而瘦,从中可以看出,孔乙己过得并不好,他被丁举人打坏了,他的腿被丁举人打折了,他的脸黑而瘦,像鬼一样,脸色的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
3第四段“孔乙己便涨红脸,脸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第11自然段,“他的脸色很像是恳求掌柜”,说明一点自尊都没有了,他的脸色很像在恳求人家,不要再提他偷东西的事了,他没有力气来回答人们对他的挖苦和嘲笑。一个原来曾经睁大眼睛和别人争辩的人,已经是一点气力都没有了,但他仍然维护着自己的面子。
4.第四自然段写站着喝酒和后文写盘着两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孔乙己不再有以前的生活状况,这是让人感觉最悲苦的对比。一个身材高大的人,一个没有谋生能力、偶尔做些偷窃事情的人,被另外一个考取功名利禄的读书人打折了腿,匍匐在地上,高大的身材已经变成了残缺的身躯。
5.前面写孔乙己经常穿的是长衫,后面写他穿的是一件破夹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孔乙己的长衫永远被人剥落了,它的身份和地位也也永远没有了。
6.第四自然段的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和第11段“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但说了一句‘不要取笑’。还有第四段,人们说他偷了人家的东西的时候,他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这是孔乙己说的是真话,在第11段,他说的是“跌断,跌,跌……”这些说的是假话,真话和假话的对比能够微妙的表现出孔乙己心理的变化。不管是真话还是假话,都是维护他的面子,仍然是那一份读书人的自尊。
7.第四自然段孔乙己出场是人们笑话,第11段写他退场时,人们还在笑话他,突出了孔乙己一直都是人们的笑料。
所有的细节都有变化,但这这个孝子没有变化,文中没有变的就是人们的“笑”。
第11段开头写的是“中秋过后,秋天是一天谅比一天,也须穿上棉袄了”写这些话有什么表达作用啊?前面怎么没有季节气候的描写?
用一种很悲凉的环境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命运之悲。写气候,写秋风,表面上是自然景物的描写,其是一种象征孔以及生活的世界是多么的悲凉。“
他穿的是一件破夹袄,在瑟瑟的秋风中,没有长衫为他遮风挡雨了,他的长衫哪里去了?这是永远的悬念。他是怎样被丁举人打折腿的?我们永远不知道。这里,孔乙己所有的挨打描写都是虚写,何家的人打,他丁家的人打他,很多人打他,都是用“伤痕”和“新伤疤”来表现的。“伤痕”二字为孔乙己的挨打描写埋下了伏笔。所有的挨打都是从“伤痕”开始的,先写“伤痕”,接着就有“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接着就有何的人吊着打,接着就有丁巨举人打他。所以“伤痕”就暗示着他的挨打后面就不断地照应。
出场与退场,正常与残缺,长衫与夹袄,伤痕与断腿,清白与黑色,眼睛与眼神,文言与白话,争辩与说谎。
故事中有着表现人物的丰富细腻的线条,时令好,语气,动作,形貌,神态,酒量,这些对比把精神和肉体受到巨大摧残的孔乙己的形象鲜明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激起人们深深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