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有没有可能成为丰子恺的知己,可能。
丰子恺画人不爱画五官,对此,有人感到奇怪,但更多的人却体会到了独特的韵味。
朱自清在为丰子恺第一部漫画集《子恺漫画》所作的序文中就曾写道:
“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
朱自清不愧是丰子恺的知己,其实,这正是丰子恺在漫画创作中所追求的“表情”。
在他看来,嘴是表情中最重要的部分,有时候只画一张嘴就够了。“非但够了,有时眉、目、鼻竟不可描,描了使观者没有想象的余地,反而减弱人物画的表情。”
丰子恺曾经描述过自己的创作过程:
有时眼前会现出一个幻象来,若隐若现,如有如无。立刻提起笔来写,只写得一个概略,那幻想已经消失。我看看纸上,只有寥寥数笔的轮廓,眉目都不全,但是颇能代表那个幻象,不要求加详了。
有一次我偶然再提起笔加详描写,结果变成和那幻象全异的一种现象,竟糟塌了那张画。恍悟古人之言:“意到笔不到”,真非欺人之谈。
他曾经画过两幅叫《锣鼓响》的相似漫画,这两幅《锣鼓响》的内容基本一致,都描绘了奶奶和孙子两人听见锣鼓声响的场景,孙子着急地拉着奶奶往前跑,腿脚不便的奶奶跟在后面,有点跑不动。
两幅画最大的区别,就是其中一幅祖孙两人五官俱全,而在另一幅中,两人的眉眼却没有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