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精彩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一个高大的形象总是映入我的眼帘。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和航海家罗宾逊。他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航海的梦想。
我仿佛看到这样一个人站在船的甲板上:他放弃了自己富裕舒适的生活,厌恶那种平庸的生活,从而开始了一场与死亡决斗的生存大挑战。种种不幸和困难并没有压垮罗宾逊,反而让他更加坚强。上帝给罗宾逊的困难,对他来说更是挑战!
在风暴和海啸中,除了罗宾逊,所有的船只都幸免于难,真正的生存挑战才刚刚开始!
在孤岛上流浪,为了找到合适的住处,他在岸边跑了一天,在一块岩石下找到了栖身之所。鲁滨逊在山下搭起了一个帐篷,帐篷越大越好,里面放了几根木桩,用来挂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做木筏的箱子、木板、材料都堆成了防御工事的临时围栏。但是仅仅过了十几天,山体滑坡突然发生了。罗宾逊不仅把掉落的松土运了出去,还安装了天花板,由下面的柱子支撑,避免了又一场滑坡灾难。永不放弃,罗宾逊奠定了生活的基础。
有一次,鲁滨逊不小心把谷壳掉在角落里,它居然长出了一根绿色的茎。很快,长了几十根尖刺,真是老天的眷顾。从那以后,罗宾逊在雨季播种了一半的种子,以获得更多的食物。在最差的实验中,大麦和稻穗的收成只有半桶。然而,经过这次实验,罗宾逊成为了一名农业专家。知道什么时候播种,现在他知道一年播种两次,收获两次。永不放弃,鲁宾逊拥有生命的口粮。
鲁滨逊花了几年时间和无数的努力建造了一艘船并返回家园。光是砍树就需要几个月。但由于事先考虑不周全,船离海太远,他无法让它下水。现在,多年的努力都白费了,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直到周五,这种希望才再次升起!
鲁滨逊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他独自在这个荒岛上生活了27年。他敢于与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努力工作,有条不紊地管理着这个岛屿。他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成就了非凡的事业。这本书教导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努力才能摆脱困境。努力比信念更重要...
我的人生也将随着这本书起航。在人生的航程中,我会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罗宾逊,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几乎每个人都提到。他是世界闻名的早期探险家。前几天刚看完英国作家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飘流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直到现在,我还会想起鲁滨逊流浪的惊心动魄。
《鲁滨逊漂流记》讲的是从小就想在海上航行的鲁滨逊。当他大一点的时候,他和他的好朋友一起去航海,学了一些技能,但他失败了几次,九死一生才活下来。有一次,他从巴西出发,遭遇了巨大的海啸和风暴。除他之外,船上所有的人都淹死了。他游到了一个无人居住的荒岛,用他在失事船只上找到的东西,在森林里采集的野果,以及捕获的野生动物,在这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上生活了28年零几个月,才经历了和一些外国人的一些战斗,回到巴西。
看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一个普通人,仅靠几支枪,一些数不清的大米小麦,甚至没有鞋子,怎么能在岛上生存28年?这种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鲁滨逊做到了。他发高烧不吃药,用简单的烟叶、水和少量食物做了一个可食用的东西。几天来他四肢无力,但他坚持到了最后,坚信他的病会治好。他不因为一些很困难的事情而不顾一切的精神激励了我。
在这方面我也有同感。有一段时间,我的成绩急剧下降,我想:为什么我考得这么差?后来我找原因,重新振作起来,努力复习。终于又一次进了前几名。我深深地认识到,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在自己无法理解的奋斗中坚持到底。不要被客观条件束缚,要努力创造条件。学习也是如此。考一次容易,坚持每次都考好就难了。我想,只要我勤奋,努力,坚持,心中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这些天,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未来,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克服许多困难,罗宾逊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答案。
寒假期间,我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很感人。它告诉人们在困难中不要失去勇气。勇气和毅力是最可贵的。没有它,你将永远无法摆脱困境。这本书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它讲述了一个名叫罗宾逊的英国人的故事,他喜欢航海和冒险。他本可以按照父亲的安排,依靠稳固的家业,过上平静富足的生活。然而,想出去旅行的鲁滨逊却成了一名充满惊险和刺激的水手。由于他超乎想象的力量、毅力和勇气,他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开垦土地,砍伐树木建造房屋,饲养山羊,建造船只,营救野蛮的“星期五”。正当鲁滨逊准备营救一群已经变成土著的西班牙水手时,他被一群暴徒劫持并被送往一个荒岛。罗宾逊再次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他单枪匹马打败暴徒,救出船员,夺回大船,结束了自己在荒岛上的生命。有一次,他乘船去南美,遇到了大风,船翻了,他的同伴都死了。只有罗宾逊幸运地活了下来。罗宾逊被大浪冲到了岛的边缘。这是一个无人居住的荒岛。面对这种恶劣的环境,他不知道如何生活。最后,鲁滨逊用他的毅力战胜了一切。看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只有努力,再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看完《鲁滨逊漂流记》,感觉五一假期,我看了一本原版的《鲁滨逊漂流记》,被它深深吸引。因为看了双语版,缩水太厉害了。所以我迫不及待的想找一个中文版的。心里有很多感触。首先,我觉得《鲁滨逊漂流记》这个标题似乎有点不合适。鲁滨逊一生最重要的经历是在一个荒岛上度过了28年,与漂流无关。在海上度过的日子里,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有目的地航行。即使他偶尔遇到风暴,船偏离了航向或者他掉进了水里,他也没有让它漂流。而是尽量把船开回航线,或者自己游到目的地。所以我认为《鲁滨逊漂流记》的书名和内容不符,有些名字不真实。我还不如改成《鲁滨逊历险记》,更能体现他的冒险经历。鲁滨逊在一个荒岛上呆了28年,其间他忍受了孤独、困苦、疾病和危险。在岛上,他遇到了残忍的野蛮人。再也没遇到过任何人。在这二十八年里,他无数次回忆父亲的忠告,每次都很后悔,责怪自己当初没有听父亲的劝告。他第一次出航,在一场风暴中安全归来后,曾经试图放弃继续出航的念头,但最终,无知战胜了理智。我觉得罗宾逊太不理智了。他有一个好家庭,一份好工作,一份好工作。但他至少花了28年的时间在自己的冲动上,甚至是他的一生。我想如果我是罗宾逊,也许我会听他的建议。毕竟他是我爸爸,人生阅历比我丰富,比我冷静。在这28年里,罗宾逊做了很多事情。他在自己家里建了三个洞穴。起初,他杀野生动物吃,用它们的皮。然后自己种谷物,做面包,等等。我很难想象罗宾逊的生活有多艰难。我很难想象,如果我是罗宾逊,我能忍受所有的困难吗?我恐怕不能,所以我必须学习鲁滨逊的精神。也许这是我读这本书的原因之一。在书中,作者笛福以第一人称视角对鲁滨逊的心理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描述,将我们带入了另一个真实的世界,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这场冒险。值得一提的是,文中错误种类繁多,前后错别字等。等一下。不知道作者是因为写书太仓促了,还是想把这篇文章变成真正的水手日记,故意犯了错误。可能只有作者能看懂吧。总之,我从罗宾逊那里学到了很多。也许,从现在开始,我必须自己去做一些重要的事情。
2.读完《中国梦》
看了《中国梦》这本书,我深刻理解了中国梦的由来,如何实现,实现后要做什么。
中国梦就是人民复兴,国家强大,人民健康幸福。
这个梦想我们几代人都在想,几千年的艰苦奋斗,很难实现。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开始觉醒。祖国必须强大,民族必须复兴,才不会被外敌欺凌。经过广大人民和爱国人士的不懈努力,没有坚强而有远见的先锋领导;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凝聚,这个梦想就无法实现。从1921年开始,中国* * *生产党的先锋队就建立了,它具有卓越的远见。能够联系群众、自我监督、自我改造的坚强领导核心,艰苦奋斗,跋山涉水,克服千难万险,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的梦想才逐渐实现,赶走了帝国主义,推翻了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打击了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新中国。这个梦是不够的,它至少是初级的。要不断升级、转型、创新,要有顺应潮流、适应民生的更高梦想。
中国梦不仅是中国人的复兴之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国家的复兴和人民的强大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相互依存。要唤起广大人民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完成它;我们必须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克己奉公。要实现这个梦想,任重道远,一路上荆棘丛生,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继续努力和拼搏。中国梦的实现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是一次伟大的升华,也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修课,更能丰富我们自身的文化内涵和修养,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精彩动人。
解放后,中国* * *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传播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人民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与时俱进,实现“两弹一星”;天空一号上天,神舟十号卫星第二次与天空一号对接。从此,中国人实现了天空实验室的梦想。深海潜艇“蛟龙”号的出现;大型航母下水作战,震慑了敌人的威风,壮大了我们的国家,增加了全国人民的志气;再加上中国农业连续八年增收,人民安居乐业,引以为豪。一个强大的中国屹立在东方,世界上所有的大事小事都离不开中国人的参与。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
实现更高更完美的中国梦,必须把中国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强国兴国之魂,使之能够自我强大和净化;我们必须团结全国各界人民,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搞活经济,戒骄戒躁,不满足于现状决不罢休,使中国人民永远站在世界的前列。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绝不会袖手旁观。我意气风发的奋斗就像初升的太阳。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更高的“中国梦”,坚信梦想一定会实现!
3.关于昆虫的两点注记
灯光下,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一手拖着下巴,一手拿着笔。书桌上是《昆虫》,读了无数遍。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去观察和研究昆虫,这是一个奇迹。一个人一生为昆虫写了十卷书,这是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是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斯。他的《昆虫》让我辗转反侧,睡不着。《昆虫学》是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和作家法布尔的传世杰作。它也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全书。
《昆虫故事》详细介绍了许多昆虫,包括它们的本能、习性、劳动、婚姻、繁殖和死亡。
昆虫学是一部非常吸引人的作品,因为这部科学百科全书也是文学的。文章的每一个字都体现了作者的感受和昆虫的独特个性。刘洋桂圆像个守财奴,穿着一件似乎“缺布”的短燕尾服;小甲虫“为后代无私奉献,为孩子心碎”;被蜘蛛咬过的小麻雀也会“吃得很开心,如果我们喂得慢,它甚至会哭得像个婴儿。”多可爱的小精灵啊!难怪鲁迅把《昆虫故事》视为“谈昆虫生活”的典范。法布尔斯对昆虫感兴趣,所以他的昆虫故事让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只昆虫在一边看一边读。每一种昆虫都有和人类一样的感情。比如“已经慌了神的蝗虫,完全忘记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
昆虫学是法布尔一生的时间和精力。他仔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种族的生存和繁衍的斗争,并将观察结果详细而确切地记录下来,最后写成了一本书。《昆虫》十卷,每卷包含几章,每一章都详细而深刻地描述了一种或多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因多语种出版,被誉为“昆虫诗人”,翻译出版了大量自己的作品。其中《昆虫学》在中国被翻译成昆虫学,作者被当时的法国和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奠基人”。晚年,法布尔出版了《昆虫》的最后几卷,这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各国为他赢得了许多读者。在世界范围内,作者昆虫学的名字也已经为读者所熟悉。文学于是恭敬地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但遗憾的是,在诺贝尔委员会下定决心授予他这个大奖之前,这位赞美昆虫的伟大诗人已经在他的眼中死去了。
在灯光和文字中,我回到了故乡。主人的身材和我的重叠...
昆虫学是一本很吸引人的书,也影响了几代人。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布尔,他一生都在研究昆虫世界。我真的很佩服他的坚持和毅力。这本书充满了惊喜和趣味。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另一个世界的奥秘——昆虫世界的真实面目,让我发现了自然界蕴含的各种科学道理。这真是一个极其宝贵的生命运动。
昆虫世界多奇妙啊。作者用他生动的文笔和轻松幽默的笔调向我们描述了昆虫世界里的场景。因为这本科学百科全书也是文艺的,里面的每一个字都体现了作者的情怀和昆虫的独特个性。白杨甲虫像个守财奴,穿着一件似乎缺布的短燕尾连衣裙;“小甲虫为后代无私奉献,为孩子心碎”;被毒蜘蛛咬了的小麻雀也会“吃得很开心,如果我们喂得慢,他甚至会哭得像个婴儿。”有萤火虫、蚂蚁、蜘蛛、蟋蟀、毛毛虫、燕子和麻雀...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生动的昆虫场景几乎涵盖了所有关于进食、保护自己、交配、养育后代、工作、狩猎和生死的细节。仿佛身在现场,一次次把我带入了昆虫的世界。多么美好的生活啊!我也知道为什么被鲁迅奉为“谈虫生”的典范。确实如此!
昆虫学的确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是一部美不胜收的文学经典,是一部不朽的昆虫史诗。无愧于“昆虫史诗”、“昆虫荷马”的称号!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怀昆虫,呕心沥血写出了巨著《昆虫》,留下了一部富于知识性、趣味性、美感和思想性的散文宝库。每一天每一夜,他都是孤独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然而,这位感情细腻、思想深邃的天才,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却以哲学家的一般思维、艺术家的一般观察、作家的一般叙述,打开了一扇通往昆虫世界,也通往科学的大门。我很佩服法布尔探索自然的精神,让我觉得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也让我感受到作者的独到之处和细微观察。昆虫学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换了一个角度看问题,让我比以前更深刻的理解了问题。我认为《昆虫故事》是一本值得我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任何一个认真读《昆虫物语》的人一定会知道更多。
我很受作者精神的启发:要有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从头到尾做好,相信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潜力。哪怕你的追求在别人看来是枯燥、孤独、无趣的,只要你有毅力,就一定能创造奇迹。
有两个,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5.元元堂
丰子恺先生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和漫画家。最近看了他的随笔,关于作者在石门湾的家圆圆堂,后来日军侵占石门湾时被炸了。书中讲述了作者对童年、亲人、家乡的回忆和思考。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我妈和几篇关于元元堂的文章,从我妈开始。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了自己对母亲的回忆。他的母亲总是坐在八仙的椅子上,眼里闪着严肃的光芒,嘴角挂着慈爱的微笑。当她询问作者的学业时,她是认真的;当她欢迎作者回家时,她很友好;在劝诫作者时,她是认真的;在照顾作者时,她是善良的...
作者的母亲在他33岁的时候去世了,但作者对她的记忆依然如此深刻。在这段记忆里,有幸福,也有忏悔。因为作者接受了母亲的赞扬,却没有接受她所有的批评。正如文中所说:“以前听长辈说的话,捂着耳朵就不喜欢了。”他为此感到有点后悔。在他的文章中,他还展示了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和新鲜记忆。
几篇关于元元堂的文章让我对它的记忆更加深刻。他首先介绍,元源堂是自己设计的,在房子的陈设上坚持自己的风格。有人给了他一件黑色木雕,但他不想要。因为他认为元元堂的性格是平和快乐的,这种“残忍却不人道”的东西不适合它。从“缘源堂”这个名字产生开始,作者就把这个房子当成了一个有生命有个性的人。而这种“简单朴素”、“平和快乐”的生活,正是作者所向往的。
“你是我的安息之地,你是我的归宿。”从这里我读到了作者对五岁多的元元堂的深厚感情。在这个简朴的院落里,春天有祥和与幸福,夏天有欢乐与无忧,秋天有闲适与舒适,冬天有温馨与舒适,还有阵阵书声、欢声笑语...这些都是作者不断回忆的回忆。
但是,当日军侵略进攻杭州和上海时,作者在这些文章中多次写到石门湾也受到了攻击。他和家人被迫离开元元堂,逃往外地保命。可是,他是那么舍不得元元堂。“与其死在野外,不如和你(指元元堂)一起死,于是我们都站住了。幸好炸弹没有落在你身上。”他那么爱元元堂,却没想到,这匆匆的告别,其实是他对元元堂的永远告别。
他认为,元元堂被炸后,它的灵魂还在天上。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认为圆源堂如果被敌机炸了会很不甘心,但如果被我们的大炮烧了会很心甘情愿。而且作者愿意用元元堂换取我军的胜利。作者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勇气深深打动了我。
读完《元元堂随笔》,作者讲述的故事,如慢泉水般深邃,如香茶般清爽,如和风细雨般温暖。我理解母爱的伟大,我尊重作者的爱国之心,我欣赏作者单纯平和的心。我也希望能像元元堂一样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花园。
初中的时候我渐渐喜欢上了文学。引导我走上散文、杂文创作之路的第一位老师,对我的写作风格影响最大的,是《缘缘堂杂文》这本书。都说一开始看缘元堂的散文真的有点缘分。有一天,语文老师让我去他办公室。老师书桌的玻璃柜台上放着一本《元元堂随笔》。当时我还小,觉得这本书很奇怪,就选了这么一个让人看不懂的书名。语文老师见我对《元元堂随笔》感兴趣,就说:“拿去看看,再谈谈你的心得和收获。”
我是看了《圆缘堂随笔》才认识丰子恺先生的。我感觉他的文笔虽然朴实自然,但却深刻隽永,文章写得那么好看,那么耐看。尤其是那些漫画插画,信手拈来,虽然为数不多,但却极其生动,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后来看了很多冯先生的其他作品和漫画,才知道冯先生多才多艺,知识渊博。他一生涉足艺术、文学、音乐、书法、翻译等领域,以其卓越的艺术修养和作品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冯先生的作品体现了“雅俗共赏”的思想,常常“以小见大,弦外有音”,被誉为“中国近代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只是可惜余生太晚,没有福气看到冯先生的潇洒风韵。
很多年了,文革的时候,我在南京东路外滩的墙上看到一张海报,上面是艺术界的造反派批判上海美协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丰子恺。我匆匆赶到画院的批判会场,寻找丰子恺,也是我梦里想见的人。有人悄悄告诉我,那个穿深色衣服留长胡子的瘦子是。远远望去,我看到冯先生的精神很疲惫,很憔悴,但他明亮的眼睛还是和我在照片上看到的一样,瘦弱的身体笔直,依然挺拔。我默默对老公说,冯先生,你要挺住,乌云背后是蓝天。可惜王先生最终没有等到蓝天的到来,在9月1975离开了人世。
人生命中注定,即使不相识,也总会相知。1988买了冯先生的小女儿冯一隐先生新编辑的《圆缘堂随笔》,看到一隐先生在报刊上发表的关于丰子恺的文章。最近经漫画家戴介绍,我拜访了冯亦吟先生。我和伊尹老师一见如故,真是缘分。她笑着说:“爱丰子恺作品的人都是好人。”
伊尹先生知道我很想去桐乡石门看看丰子恺先生的故居——圆源堂,但是我有一个愿望,想去瞻仰一下丰子恺先生。她人很好,邀请我去过一次石门。于是我们就在周六见了面,伊尹老师专程陪我和我老婆去了石门元元堂。圆源堂是由丰子恺先生亲自设计建造的亮黑瓦白墙的中式住宅。建于1933,丰子恺先生在圆源堂度过了5年悠闲创作的黄金时代,圆源堂后来在抗日战争中被侵华日军摧毁。丰子恺先生为此大声疾呼“还我元元堂”。1985由新加坡广洽大师出资,桐乡市人民政府在原址重建。
在元元堂的小院里,我看到了“樱桃红芭蕉绿”,在堂前,我看到了燕子呢喃。二楼老式写字台前,我仿佛看到丰子恺先生在画“阿宝两脚,凳子四脚”。在“丰子恺精品书画展室”里,可以看到冯先生的大量作品、手稿和遗物,所有展品都蕴含着大师的道德风范和艺术意趣。其中一个横幅上有个明显的洞,我就问了尹老师。她笑着告诉我:“这张图是我从父亲那里抄来的。有人认为这是丰子恺的原作。我偷的时候不小心弄坏了,原件被锁在仓库里。”伊尹先生的漫画能和丰子恺先生的画混为一谈,可见她的绘画技巧和功力。
离开圆源堂,走上石门桥。我想,丰子恺先生的艺术生命,一定会像他家乡石门湾运河流过的水一样,在中国大地上流淌,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看着身边的伊尹先生,虽然又老又瘦,但他机警、机智、头脑清醒、坚定。真心希望她在延续父亲事业的道路上永远年轻。
有两个,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记得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