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搞笑笑话 - 海因里希·海涅的主要经历

海因里希·海涅的主要经历

海因里希·海涅

海因里希·海涅(1797 13二月~ 1856二月17),男,德国抒情诗人、散文家,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最后的代表”。

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的一个犹太家庭。童年和青春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学的是金融和法律。

1795年,拿破仑的军队进军莱茵河流域,对德国的封建制度进行了一些民主改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拿破仑是“德国革命的代表,革命原则的传播者,旧封建社会的破坏者”。法军的这些改革全面提高了受歧视的犹太人的社会地位,所以海涅从小就受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

他的诗歌在1821开始出版,以游记(1826-27,1830-31)和歌曲(1827)四卷本闻名文坛。1825为了获得德国国籍而皈依基督教,却因此疏远了自己的犹太民族。他的革命思想使他无法在德国找到工作。1830革命后,自愿流亡巴黎,从诗歌创作转向政治活动,成为民族民主运动的领袖。同时,他对法国和德国文化发表了许多评论。1856年2月17日,在巴黎逝世。

诗人用平凡的词句构造出深刻、生动、优美的诗篇。德国文学中有很多既是作家又是思想家的人,但很少看到海涅把他们完美地统一起来,而没有让诗歌背负哲学的包袱。

中文名:海因里希·海涅。

海因里希·海因

别名:海涅

国籍:德国

民族:犹太人

出生地:德国杜塞尔多夫

出生日期:1797 65438+2月65438+3月。

死亡日期:1856二月17。

职业:诗人、小说家

毕业院校:波恩大学、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

代表作品:《Romanzero》、《佛罗伦萨的一夜》、《游记》、《德国》、《冬天的童话》等。

性别:男

学位:博士。

生活经验

青少年

1797 12 13出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我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1819至1824,先后在波恩大学、哥廷根大学、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从事创作工作。

学习经验

从1819到1823,海恩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他听过浪漫主义作家奥古斯特·威廉和理想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讲座。海涅早在20岁时就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他早期的诗歌,如《青春的苦恼》、《抒情插曲》、《还乡》、《北海集》等,多以个人经历和爱情苦恼为主,反映了封建专制下人格的压抑和找不到出路的苦恼。1820的冬季学期,他来到哥廷根大学,加入了一个学生组织。然而仅仅在6月1821 1,他就被迫离开了学校和这个组织。还是在哥廷根,海涅在1825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

写作经验

“和一些人一样,我在德国感受到同样的痛苦。如果我说出最难受的痛苦,我就说出我的痛苦。”这些诗歌所表达的个人情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这些诗在1827被收集出版时,被冠以诗歌行。它们表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朴实真挚的感情,以及丰富的民歌,受到读者的欢迎。其中很多都被作曲家谱了曲,在德国广为流传,是德国抒情诗的优秀作品。

从1824到1828,海涅游历了祖国的很多地方,游历了英国、意大利等国家。由于广泛接触社会,他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写了四篇散文游记。

六月革命后,法国迁至巴黎。

晚年

海涅晚年的思想矛盾和疑虑突出地体现在他对* * *产品主义的信仰和理解上。他的思想矛盾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正如列宁纪念赫尔岑所说,“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代的产物和反映,在这个时代中,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革命性正在消亡,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尚未成熟”。同时也反映了海涅自身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局限性。

1843——认识马克思,海涅的创作达到了顶峰,同时,他的作品也加入了更多的批判现实主义。

从65438到0845,麻痹开始恶化。

1848年5月,海涅最后一次出门,去了卢浮宫博物馆。断臂的维纳斯雕像激起了他的悲伤:“我在她脚下呆了很久,哭得很伤心,石头也会同情我。”女神可怜地低头看着我,却又是那么绝望,仿佛想说,你没看见我没有胳膊,帮不了你吗?这一天过后,海涅作为“床垫坟墓”在床上生活了8年,但他继续创作,在1851年完成了浪漫。

1856年2月17日,在巴黎逝世。

主要作品

作曲家弗里德里希·西尔彻创作的《罗蕾莱》广为流传。

性格评估

诗歌成了海涅的武器,他在作品中讽刺、嘲讽、攻击德国。然而,隐藏在这种仇恨之下的,却是海涅对德国真挚的爱。作为犹太人,他从小接受德国文化教育,受德国文化影响,用德语写作。他的性格是由他出生和长大的德国塑造的。正是诗人与德国爱恨交加的关系,让他在流亡期间感觉受到了惩罚:他成了一个无国可归的人。所以他以讽刺和仇恨的形式发泄对德国的热爱。在刊物的序言中,海涅写道:“别担心,我和你一样热爱我的祖国。为了这种爱,我在流放中度过了13年,也正是为了这种爱,我想回到流放中。”

作为德国最重要的散文家和记者,海涅的文化批评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批评风格:它不是基于系统客观的介绍和评价,而是基于完全主观的个人印象和感受。海涅移居巴黎后,写了大量文章向德国读者介绍法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同时,他应法国杂志的邀请,撰写文章向法国读者介绍德国的文化、文学、哲学和宗教。其中,法国女作家德·斯泰尔夫人回应德国理论而写的《论浪漫主义》尤其能代表海涅的风格。

在《论浪漫主义》中,海涅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浪漫主义文学在他眼中“是中世纪文学艺术的复活”,“是从基督的血液中萌发的苦难之花”。这是一朵奇异而耀眼的花。”他用讽刺漫画生动夸张地描述了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的特征:“诺瓦利斯作品呈现的玫瑰色,是肺结核的脸红;霍夫曼幻想小品里燃烧的紫色火焰是高烧。”所以,“评判他们的作品不是评论家的事,而是医生的事。”

这位诗人生前不仅受到了四面八方的攻击,身后也受到了批评。在德国,从19世纪到20世纪,几个建造海涅雕像的提议引起了巨大的争议。然而,海涅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切。他对德国文学史极其自信。他说,“我从不在乎自己作为诗人的名声。至于人们是赞美还是批评我的诗,我不在乎。但是,你得在我的棺材上放一把剑;因为我是人类解放战争中的忠诚战士。”(人民网评论)

轶事典故

海涅是犹太人,经常无缘无故地受到攻击。

在一次聚会上,一个旅行者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岛上没有犹太人和驴子!””他的言外之意显然是海涅是头驴,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才能弥补这个缺陷!“海涅,这个回答真精彩!他又巧妙地反击了旅行者对自己的责骂。

纪念人物

海涅奖是德国最重要的文学奖之一。它于1972年由杜塞尔多夫市建立,以9世纪伟大诗人海涅(1797-1856)的名字命名。目前每两年颁发一次。海涅奖的目的是强调基本人权,促进社会和政治进步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获奖者是德国的哈贝马斯、法国的西蒙娜·韦尔、以色列的阿莫斯·奥兹、德国的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尔和瑞士的马克斯·弗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