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任何事物都逃不过“盛衰”二字。随着好莱坞电影IP在中国的强势崛起,如漫威漫画的《复仇者联盟》和环球影业的《《侏罗纪世界》》,《变形金刚》似乎也很弱,最后在2017年被《速度与激情》系列夺走。
虽然朝代更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变形金刚系列的变质和背后的派拉蒙影业有很大关系。
可变形机器人的崛起
20世纪80年代,日本玩具公司TAKARA提出了“可变形机器人”的概念,由其创造的可变形机器人玩具销售大获成功。此时,美国玩具制造商孩之宝与TAKARA达成协议,将可变形机器人进一步拟人化,同时推出一系列动画和漫画来保证玩具的销量,于是传统的“变形金刚”诞生了。
时间已经来到了21世纪,电影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孩之宝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于是它将《变形金刚》的版权授予了好莱坞六大电影制造商之一的派拉蒙影业,派拉蒙聘请导演迈克尔·贝执导这部电影,于是这些机器人开始了自己的银幕之旅。
不出所料,2007年,巨大的可变形机器人可以说是惊艳了观众的眼睛。电影《变形金刚》一经上映,就获得了观众非常好的反响,最终票房成绩高达7.09亿美元。作为一个系列的开山之作,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然而,很多影评人对这部电影并不感兴趣,认为他们过于关注机器人的特效,而忽视了剧情和人物塑造的完整性。在国外网络著名影评平台烂番茄上,《变形金刚》的评分只有57%。
注重特效和大场面,剧情相对薄弱,也开始作为变形金刚系列的特色传递到后续作品中。
低口碑高票房,好特效杀四方
因为第一部变形金刚反响不错,续集很快就提上了日程。
两年后,《变形金刚金刚2:堕落者的复仇》如期上映。这部续作继承了前作的优点,场面更加宏大。变形金刚的各种形态变化可以说赚足了眼球。但是除了优点,前作的缺点也是继承的,就是进一步弱化剧情。
《变形金刚2》全球票房8.3亿美元,在北美甚至超过了4亿美元(在北美,4亿美元在2009年是很高的水平),在当时是相当优秀的。
虽然影评人的口碑越来越差,但票房是真金白银,《变形金刚3》很快就获批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导演迈克尔·贝告诉派拉蒙,他想执导另一部电影,希望派拉蒙给予投资。此时,派拉蒙向迈克尔·贝承诺,将为他拍摄另一部变形金刚电影提供资金支持。
其实在拍摄《变2》的时候,迈克尔·贝就已经表示要退出该系列,不再执导《变3》去拍自己的电影,甚至在媒体上也说过。
要找到一个愿意投资他想拍的项目片的厂商并不容易。经过深思熟虑,迈克尔·贝最终决定出演《变形金刚3》。
然而不久,麻烦又来了。前两部电影中,女主角梅根·福克斯和迈克尔·贝发生了冲突。本来就满腔怒火的迈克尔·贝自然不会给梅根任何好脸色看,最终导致了《变形金刚3》中女主角的更换,迈克尔·贝还在电影中狠狠黑了梅根的前女主角。
迈克尔·贝在《变形金刚3》中再次发挥了自己的长处,通过增加场景的爆炸和打斗,在视觉效果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顶级表现,但在剧情上只保留了最低的及格线。
这一年,中国电影市场开始发展,《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在内地一举斩获11亿人民币的高票房,成为2011的内地顶级进口片。作为市场崛起后的经典好莱坞大片,加上《变3》中的特效场面着实震撼,《变形金刚》系列也逐渐被内地观众所熟知,成为好莱坞大片的典型代表。
虽然影评人的口碑进一步崩塌,但《变3》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11亿美元的高票房,位列201电影史上票房榜第四,也是全系列的巅峰。迈克尔·贝也认为自己已经自由了,并在媒体上表示不会再执导《变4》了。
但看到《变3》取得了如此强劲的票房,派拉蒙自然不会闲着。经过游说,迈克尔·贝通过“合同捆绑法”再次被绑上了《变形金刚》的战车——要想拍出自己想要的电影,就必须执导《变形金刚4》。
迈克尔·贝这次没那么傻,但他坚持派拉蒙必须先给他钱拍他想要的电影,否则他就不干了。最终得到了派拉蒙的投资支持,执导了自己的另一部电影《付出与收获》。
变形机器人的末日
很快,《变形金刚4》开始制作,但显然,被束缚的迈克尔·贝早已对这个系列失去了热情。
派拉蒙不知道这个吗?作为好莱坞六强之一,他们当然知道。从长远来看,驱使一个已经失去热情的导演继续拍续集并不是一件好事,商人却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显然,派拉蒙高层的眼光不够长远,这也是派拉蒙在好莱坞六大公司中一直垫底的原因之一。
2014年,《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上映,迈克尔·贝再次发扬了他传统的“爆炸特质”。场景和特效还是时代顶尖,加入了机械恐龙等新元素,但剧情明显跌破及格线。
一般来说,观众对商业巨作的剧情要求不是很高,只要不太离谱就可以接受。《变4》的剧情虽然弱于前三部,但不会对影片产生明显影响。
最讽刺的是《变4》植入的广告还真不少,而且是那种“生硬”的强行植入。其实电影中植入广告很正常,只是广告的编排如此敷衍。也可以看出迈克尔贝的心思完全不在变形金刚系列上。
《变4》的拍摄可以说是“套路”了。
但Gai 4在国内却取得了654.38美元+0.97亿的高票房。从此奠定了Gai 4系列在内地的影响力,在其他国家的票房也很不错。最终全球票房已达654.38美元+0.1亿。
然而,尽管《变4》票房火爆,但已经对这个系列完全失去热情的迈克尔·贝(michael bay)仍然向媒体声称,他将不再执导《变形金刚5》。
然而,你这么想,派拉蒙却不这么想。
鉴于迈克尔·贝之前和派拉蒙签了好几部电影合同,派拉蒙又做了同样的事情——如果你想拍自己的电影,就必须执导《变形金刚5》。结果迈克尔·贝拿到了投资,拍摄了自己的电影《危机13小时》,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变5》的拍摄。
至此,迈克尔·贝声称再也不拍《改变》续集了,但他的自嘲行为也每一次都被传为笑柄,派拉蒙的高管们也乐得继续数钱,但他们可能不会想到,迈克尔·贝心里早已拿定了主意。
2017年,《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登陆影院,观众第一眼就傻眼了:这还是变形金刚吗?哦不,这还是电影吗?
如果说变1-变3的剧情弱,变4的剧情勉强可以接受,那么变5的剧情就莫名其妙了。作为一部不需要太多剧情的商业片,闻喜能走到这一步是前所未有的。
不仅剧情等于没有,迈克尔贝在《变5》中还特意加入了很多不必要的人类场景,大大压缩了变形金刚的出场时间。之前系列爆款的视觉效果基本没有了。
凭借前作的影响力和积累的粉丝,《变5》在国内依然获得了654.38+0.5亿的高票房,但也是在这一年,《速度与激情8》获得了进口片票房冠军。至此,票房20亿的两部《速激》系列正式取代《变》成为内地好莱坞最火IP。
《变5》不仅口碑不好,而且投资高达2.2亿+宣传费用。但全球票房只有6亿,不仅是系列最低,连书都没追回来。前四部电影虽然不太叫座,但至少还能赚钱,电影《变5》彻底泡汤了。
《变5》全球票房仅6亿,北美仅6543.8+亿,海外4亿多,为系列最低。
事实上,从电影《变5》中,我们可以看到迈克尔·贝基在用一种“发泄”的方式进行拍摄。他真的想离开这个系列,不再和变形金刚绑定。
风格转变“大黄蜂”
《变5》惨败后,迈克尔·贝终于在《变形金刚》系列中得偿所愿,派拉蒙也重新调整了策略,决定开发《变形金刚之外传》,以人气爆棚的大黄蜂为主角。
鉴于真人真事系列大多只注重场景的轰炸和特效,剧情相当薄弱,派拉蒙这次打算弥补这一弱点。电影《大黄蜂》不再是轰炸,更偏向于文艺剧和剧情塑造。而且风格也走了复古,汽车机器人的造型偏向经典动画的简约风格而不是迈克尔贝的碎片化风格。
今年,《大黄蜂》上映后在国外获得一致好评,无论是影评人还是观众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派拉蒙母公司的CEO也声称该片“盈利”。
但同时,由于《大黄蜂》本身的剧情还不够完善,加上之前一系列的《变》给人的固定印象是一部带有特效的商业大片,所以《大黄蜂》的缩小格局和战斗场面的减少让相当一部分观众不满。
虽然《大黄蜂》的票房比不上真人真事系列,但最终说明派拉蒙在努力拯救变形金刚这个IP。从《大黄蜂》目前的表现来看,作为口碑惨败后的第一部变形金刚电影,首要目标自然是稳住阵脚,不求大爆炸,而这一点显然已经达到了。
变形金刚:重生之路
其实这部《大黄蜂》就表明了派拉蒙的选择。
过去经典的商业爆米花大片《变形金刚》让很多观众给这个系列贴上了标签,这种转变显然会流失一大批有爱好的粉丝。
从派拉蒙此前宣称建立“变形金刚电影宇宙”来看,如果低口碑高票房的路线长期化,显然不是最佳选择。看看目前最成功的漫威电影。宇宙每部电影的口碑基本稳定,票房同样稳定。时不时可以有大片。显然派拉蒙也希望走上这条路。其实借鉴对手的成功并为己所用是非常正确的,但能否真正再造别人的成功,取决于派拉蒙自己的掌控力。《大黄蜂》有起有落,变形金刚复出之路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