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演员:大兵、奇志
甲:过来过来过来,叫什么名字啊?
乙:嘿嘿嘿……嘿嘿嘿嘿……我叫记不住
甲:考考你啊,这是几呀?(伸出一个指头)
乙:油条。
甲:这是几呀?(伸出二个指头)
乙:两根油条。
甲:这是几呀?(伸出五个指头)
乙:一把油条。
甲:你就认识个油条,认真读书。会不会念百家姓啊?
乙:百家姓?什么是百家姓?
甲:一看你就是不知道,跟我念:赵钱孙李。
乙:赵钱孙李。 (慢慢说中……)
甲:赵钱孙李。
乙:赵钱孙李,老师,我脑袋晕。(慢慢说中……摇头晃脑中……)
甲:你换一个方向转。下面是周吴郑王。
乙:周吴郑王。(慢慢说中……)
甲:周吴郑王。
乙:周吴郑王。老师,我眼睛发黑…… (慢慢说中……把黑圆圈放在眼睛前中……)
甲:别打岔,上面是什么啊?
乙:上面?上面是房顶啊。 (抬头中……)
甲:连房顶都出来了。
甲:赵钱孙李。
甲:下面呢?
乙:哦对,赵钱孙李。(慢慢说中……)
甲:赵钱孙李。(生气)
乙:哦对,赵孙李。 (慢慢说中……)
甲:钱呢?
乙:钱?都花了。
甲:我是赵老师!(再次生气)
乙:哦,就是大老虎吧?
甲:随你怎么说。明白了吧?
乙:明白了。
甲:能讲么?
乙:讲是能讲,(迟疑3秒左右中……)老师我不能顺着讲,我只能到过来讲。
甲:那你倒过来讲。
乙:到过来就是:大老虎,不正经,无法无天皮蛋粥。小孙子,不讲理。骗钱的是赵老师。嘿嘿嘿嘿……(最后一句指着甲说中……)
扩展资料:
相声一词,古作象声,原指模拟别人,又称隔壁相声。华北民间说唱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发展,并以口音发音等押韵技术形成。 人们普遍认为它是在清咸丰和同治年间形成的。 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讲笑话或有趣的问答来引起观众的笑声。
相比之下,评书(及其它一些曲艺)演员不仅将事情的因果关系解释得清清楚楚,而且还通过得胜头回预先明确故事的主题和结局,听众只需被动接受。
在相声表演中,演员不再享有评书演员那种“说书先生”的地位,演员与演员、演员与观众都是以一种平等的对话者的身份出现。他们可以对事物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这种来自多方面的不同意见,既构成了相声形式上的特点,又是相声中喜剧性矛盾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