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很少,绝大多数父母都是无证上岗的。实际上,当父母有很大的学问,鲁迅的杂文,好像是《我们如何当父亲》。有些人自己都不像人,如何当父母呢?
无论是否从事相关的职业,在闲暇之余可以多学习一些学前教育以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从学前教育开始奠定人生的基础。
说起养孩子,很多父母都头疼不已——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碎钞机”,生下来要买奶粉、磨牙棒……长大了要学游泳、舞蹈、击剑……各项技能,一个也不能少,上学后如果成绩不好,可能还需要上个辅导班……网上曾经有统计数据表明,养一个孩子相当于消灭一个百万富翁,不少家庭的 育儿 支出已经占到了家庭平均收入的50%。养孩子只是比较浪费钱吗?并不是。除了这些物质上的花费,养孩子还要承受数不清的心理压力。
孩子半夜醒了哭闹不止,好不容易睡着了,我们也该起床上班了,第二天班上都无精打采;辅导作业,抠抠这个,玩玩那个,课本知识学不会,旁门左道倒是无师自通。有的家长为了控制自己教孩子写作业时不发脾气,甚至主动用绳子绑住了自己的手。不少家长纷纷表示:孩子还没长大,自己先迈入了抑郁的门槛。
我们可以拼了命赚钱去满足孩子们的物质生活,但孩子的成长并不是打一巴掌就能飞速提升的事情。孩子虽小,但也懂得讲道理。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和孩子换位思考一下,了解孩子的内心,就能够解决很多问题。懂一些心理学的家长和不懂心理学的家长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作为没有心理学基础的父母,懂得哪些心理学知识能让我们带娃变得轻松些呢?
知道一点心理学的家长有什么不一样?
有人可能想知道学过心理学的父母有什么独特的教育方式?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心理学书籍。其实,在我看来,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的家长没有太多独特之处,但因为他们有一些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储备,从而能够更理解孩子的内心和情绪,在孩子的教育中也显得更为理性。那么,这种 育儿 上的理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第一,学一点心理学就少一点焦虑。现在很多家长都喜欢看 育儿 号,据我观察,市面上很多 育儿 号为了吸引眼球往往发布一些不合实际的言论,经过大肆宣传推广后,就变成了家长 育儿 过程中要交的智商税。比如,我们常听到看到类似的文章《错过这些黄金时期,孩子就会变笨》《吃了这三种食物,补齐孩子一年的钙》……。这种文章往往紧紧抓住家长“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理,用一些“语言黄金期”、“大脑发育黄金期”等专业词汇,促使家长们购买自己的产品。
但这些产品真的有效吗?孩子在某个阶段没有进行某种训练、没有学会某项技能,难道就意味着孩子大脑不发育了?一些家长往往爱子心切,不经过仔细分析后就匆匆忙忙为孩子报了各种辅导机构,购买了各种产品。最后,钱没少花,东西也没少买,孩子反而没看到有什么过人之处。
相较于一般家长, 学过心理学的家长就显得更为理性,能够较为清楚地了解在每一个心理学理论中,所谓的样本也仅仅是一个平均数的统计。明白实验结果很多时候也是小概率事件,大多数孩子的发展还是基因和外部环境相结合的结果。心理学家在样本采集时大多是选择某个阶段的孩子,并不能覆盖全部儿童。因此,在鱼目混杂的 育儿 市场中,只要明白这些道理,家长就能够过滤掉很多无用的信息,不会陷入无用的焦虑之中。
第二,学一点心理学就少一点着急。了解一点心理学的家长往往可以理解孩子每个阶段正常发展的特点,所以可以用更加平和的心态来接纳孩子成长中的小问题。拿长牙这件事情来说,一般小孩儿7个月就开始长牙,1岁左右就会长齐。我家孩子出第一颗牙的时间正常,但是之后其余的牙齿并没有如期长出来,家里老人很是着急。按照人正常的成长规律来说,牙齿迟早是会长齐的,只是早晚的问题,所以我当时并没有很在意。之后,孩子的牙齿也都 健康 长出来了。所以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遇到一些孩子成长之外我们没能预料到的事情时,我们作为家长会更加心平气和一些。
第三,在孩子的教育中能够少犯错。有妈妈给我分享 育儿 经验,她说假装告诉孩子“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她家孩子就会变得很乖。其实,这种威胁式止哭手法其实犯了大错特错。对于家长来说的玩笑话,四五岁的孩子会当真,并会感到恐惧和害怕,随着次数的增多,孩子的心理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最后和家长渐行渐远,逐渐疏离。
我们常说“要学会夸奖孩子,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勇敢试错,学会坚强”,又或者像很多 育儿 专家所说的“父母和孩子要经常换位思考”等,这些耳熟能详的 育儿 道理其实都蕴含着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其实,在早期教育问题上,最最应该摆平心态的是父母自己:孩子的智力可以不超常(实际上,超常儿童在所有儿童中占的比例很小),日后也可以不出人头地、成龙成凤,但孩子必须身心 健康
这个问题可能是大多为人父母们的一大失败
在中国基本等于0
其实是非常少的,我在讲课的这么多年中,家长都愿意听讲座,听方法,很少课后去买书,读书,真正用心去读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