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原名孙阳,春秋时期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曾经写有《相马经》。伯勒相马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
但是,据说伯乐有个儿子却非常的愚钝。据传说:伯乐的儿子死读了他父亲写的《相马经》,去找骐骥良马,结果,找回来一匹劣马,根本不堪使用。还有一个传说:伯乐的《相马经》中,曾介绍良马的额头是什么样的,眼睛是什么样的,蹄子又是什么样的。他儿子把这几条都牢记在心中。一天,他和伯乐一起去郊游,在路边看见一只大蛤蟆,便高兴的对伯乐说:“爸爸,这真是一匹良马了!您瞧,它的额头、眼睛都跟您说的相仿,就是蹄子不大一样。”伯勒又气又好笑,只能幽默的说:“这‘马’好跳,无法驾驭!”
这个故事,在唐朝人张焯写的《朝野佥载》和明朝人杨慎写的《艺林伐山》中都有记述。因为死记教条,机械地按照《相马经》去找良马,结果闹出笑话来。这就是“按图索骥”这句成语的来历。
那为什么叫“按图索骥”,而不是“按经所骥”呢?传说:周穆王有八匹神奇的骏马,每一匹不仅有一个很高雅的名字,而且健壮不凡,各有特色。有名的“八骏图”就是后代画家根据传说而创作的想象图。唐朝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中这样写:“穆王八骏八天驹,后人爱之写为图。”因“骏”和“骥”都是指良马,故此有了“按图索骥”这句成语。
“按图索骥”的愿意是批评死守成规、脱离实际和不知融会变通的人和事。但是后来逐渐被用作另外的一种意思。就是:根据具体的标示,去寻找需要的东西,就可以在复杂的情况下,顺利的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