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冷笑话大全 - 有关差一点的作文题材:我在杜甫的引导下600字

有关差一点的作文题材:我在杜甫的引导下600字

杜甫在艺术上取得具有开创性的巨大成就,为了更好地说明杜诗的艺术成就,我们把杜诗大致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类来讲.

一、杜甫的叙事诗

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晚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

》说:“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

.故当时号为‘诗史’”.《新唐书·文艺传·杜甫传赞》说:“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他用诗记叙了安史之乱中发生的许多重要事件,反映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种种苦难,而且能以生动、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正如杨义所说:“杜诗的一大本事

,就是把敏锐深刻的诗性直觉,投入历史事件和社会情境之中,把事件和情境点化为审美意象,从中体验着民族的生存境遇和天道运行的法则.”(《李杜诗学》下编).

杜甫的诗描写了具体的情景,包括当时的氛围和人的感情,比单纯的提供历史事件的史料,更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如前面提到的《

哀江头》、《北征》、“三吏”、“三别”、《洗兵马》等.这些诗不但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而且比历史事件更为具体生动、感人.杜甫的诗,因为具有“诗史”的特质,所以在叙事诗创作中的成就最值得注意.为了适应内容的要求,杜甫的叙事诗多用伸缩性较大的五七言古体.

1.善于铺陈,高度概括.

元稹谈到杜甫诗的艺术时说杜甫善于“铺陈始终,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杜甫诗中用赋法之处很多,但杜甫的“铺陈”,很注意对现实生活作艺术的概括,善于把丰富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浓缩在一些场面中或个别人物形象上.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十个字,揭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洗兵马》中:“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羌村三首》中:“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描写兵荒马乱中,家人相逢的场面,虽然写的只是杜甫一家的遭遇,却反映了广大百姓的悲惨命运.《兵车行》,写的是“道旁过者”和行人的对话,但众多行人的不幸也显示无余.《新婚别》中写的是一个征人妻的痛苦,却集中了安史之乱中无数青年夫妻生离死别的遭遇.

2、精心刻画细节,于细微处见真实.

《北征》是杜甫的名作,他在诗中回忆自己由凤翔到鄜州省家一路上所见所感,诗中写到家的情景: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幽咽.平生所娇儿,

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

这一段描写相当细腻,通过妻子的“衣百结”,儿女的“垢腻脚不袜”“补绽才过膝”以及补丁上颠倒错乱的图案这些细节,形象地反映了战乱中民不卿生、穷困潦倒之象.

《丹青引》写曹霸的才高运蹇,为了表现曹霸绘画的高超本领,杜甫选择了曹霸为功臣画像的细节:“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精到的细节描写,淡化的是故事性,加强的是真实性.

3、抒情色彩浓郁.

杜甫的许多叙事诗,他是当作抒情诗来写的.杜甫是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他无法不把自己的爱、恨、同情、怜悯倾注在所描写的事件,所刻划的人物形象上.如《丹青引》中:“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对曹霸的怀奇才而不为世所用,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在《羌村三首》中,写道自己回到家里后,父老们来慰问,说起世道的艰难,生活的艰辛,“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肺腑之语,句句动人,写尽了动乱年代中诗人对普通老农的体贴又无能为力的心情.

《无家别》是一首优秀的叙事诗,也是一首扣人心弦的抒情诗.诗中以一个当兵的农民的口吻自叙道:“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养,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当他回到思念已久的家中时,才知道老母早已病死,当他再一次被征召入伍时,竟然没有一个可以告别的人!因此他悲愤地说,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呢?读到这样的诗句,谁能不为之动容!

二、杜甫的抒情诗

杜甫抒情诗的数量比叙事诗多,在形式上,有五七言古体,但更多的是近体.杜甫抒情诗的艺术特点,主要有:

1.情景交融.

被人推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流寓夔州后的作品.夔州在长江边,诗中写到的风急、猿啸、鸟飞、木落、江水流逝,都是眼前之景,但是在这些景物之中

,深深地溶进了作者的时局之叹、身世之感.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在“落木”前面冠以“无边”,在“长江”前面加上“不尽”,又用“萧萧”、“滚滚”两个象声词分别形容落叶声、流水声,这就使登高所见的秋景,十分寥廓、声色俱现,而在景物中,显然寄寓着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自己一生事功的失望、对漂泊四方、寄食于人而又年迈体弱处境的无奈.所以,诗的颈联用十四个字,高度概括了他此时感受到的“八可悲”:“万里,地之远也

;悲秋,时之惨淡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鹤林玉露》)尾联“艰难苦恨”四字,无限沉痛.此诗人称“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他滞留夔州期间,还写下了著名的组诗《秋兴八首》,以下是第一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人看到的是江峡秋色,引起的是故园之思.他正因眼前开放的丛菊,想起不得不滞留夔州两载的辛酸,耳边传来暮砧之声,又给异乡游子带来更浓郁的乡思.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景物的描写中,处处有诗人跳动的激情.

2、抒情、议论、叙事熔于一体.

杜甫叙事诗的抒情色彩很浓郁,这一点已见前述.而在他的抒情诗中,也往往情事结合,如《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述怀》、《

秦州杂诗》、《八哀诗》等,因为叙事和抒情的结合,突出了作品的时代色彩.在杜甫的抒情诗中,抒情还往往和议论相结合,特别是在近体诗中.沈德潜说:“读(杜甫)《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不废议论,不弃藻绘,笼盖宇宙,铿戛韶钧;而横纵出没中,复含酝藉微远之致;目为大成,非虚语也.”(《说诗晬语》上)杜甫的议论“带情韵而行”,如《诸将》中:“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讽刺了诸将的只能坐享太平,不能为国分忧;《登楼》中:“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上句对社稷稳固充满了信心,下句警告入侵的吐蕃军队,你们必败无疑.《

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既高度评价了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又寄万分感慨于笔端.

3、抒情曲折委婉,跌宕反复.

杜甫的抒情诗真切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喜悦种种复杂的感情.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梓州时,突然听到叛将史朝义自缢,其部下归降唐军的消息时,惊喜欲狂,冲口而出的,情绪虽非常热烈,但起伏跌宕有致.先写自己初闻时涕泪挥洒,继而看到***患难的妻子也扫去了愁云,于是更加欣喜若狂,要高歌、要酣饮,接着马上作起了回家乡的打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用“即”、“便”、“从”、“穿”、“下”“向”几个副词、介词、动词连接起来,表达了作者似箭的归心.这首诗一气流注,惊喜溢于字外,人称老杜“生平第一快诗”(《读杜心解》),但是又转宕自如,以曲取势,曲折如意.

《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一首长篇抒情诗.在诗的第一段,诗人自述平生的理想是“窃比稷与契”,感叹岁月蹉跎:“居然成濩落

,白首甘契阔”,但纵使命运对自己这样不公,还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并不是没想过要远离尘俗,过“萧洒送日月”的日子

,只是“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无法改变自己的初衷啊!仅仅这第一段,就回旋往复,百转千折,使人感受到杜甫那种仁者的情怀

.

三、杜甫的艺术造诣

杜甫诗在语言艺术上的造诣很高,在叙事诗中,他注意语言的个性化,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身份,运用不同的语言,刻划人物的形象.如著名的“三吏”“三别”,多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来揭示诗歌的主旨、塑造人物的形象,其中《潼关吏》中的对话: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这一段对话,双方神情毕现.诗中的“我”,对潼关的安危极其关心,“修关还备胡”?透露了心情之急切.而关吏的答话表现出他对所筑工事充满了信心,他兴致勃勃地邀“我”四处查看,边看边指点关隘的险要,反映了守关将士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关吏的这八句话,浦起龙评为“神情声口俱活”(《读杜心解》).而“我”的嘱咐,则表现了诗人思虑的精深.

杜甫诗中大量地引用俗语,造成亲切感、真实感,有助于突出人物的性格.如《兵车行》中:“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前出塞》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新婚别》中“免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都很附合普通百姓的身份和口吻.元稹《酬李甫见赠》诗云:“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高度评价了杜甫诗运用口语、俗语、使诗歌更接近生活的表现手法.但杜甫又十分注意诗句的锤炼,他善于选择富有表现力的字、词用到恰当的地方.如《夏日李公见访》中:“墙头过浊醪”的“过”字,写出了杜甫和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写出了因贫困而陋屋低矮的情景.他不但善于用动词使诗句活泼起来,还善于用副词使诗富于转折变化,如“自”字的用法;“归来始自怜”、“

孤云无自心”、“暗飞萤自照”、“立国自有疆”等,增加了句子的表现力.杜甫重视炼字,他说:“新诗改罢自长吟”,“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正是这种自觉地追求,使他在诗歌语言艺术上达到巨大的成功.所以皮日休说杜诗“纵为三十车,一字不可捐”(《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因成一千言》)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是多样的,正如唐人元稹所说:“上薄风雅

,下该沈宋,言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也如宋人王安石所言:“至于子美,则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绮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

,有淡泊简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蕴藉若贵介公子者……此子美所以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杜诗镜铨》附录三)

杜甫转益多师、集众人之所长而成一家之独特风格,风格既统一

,又表现出丰富性.杜甫诗的总体风格,就是他自己在《进

》中曾说过的一段话:“则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企可及也.”杜甫的“沉郁顿挫”虽然指的是他的辞赋,但用来指他的诗歌艺术风格,也是非常准确的.杜甫忧生念乱,仁民爱物,既有济世之志,又遭贫病流离之苦.这里的“沉郁”“顿挫”指作者的诗篇中,有时写得“沉着痛快”;有时写得“沉挚深入”;有时“积健为雄”;有时沉厚纡曲,根底盘深;有时波翻浪卷、起落跌宕,音节上表现着抑扬缓急.

杜甫生活在万方多难,满目疮痍的时代,个人的命运和国家一样不幸,作为一个仁厚深沉的诗人,他的诗中流露出深广的忧患意识,各种感情奔突、作用于他的心中,千回百转,欲扬又抑,正是在这种深沉低回、欲说还休中,体现出杜诗的美学特征.

杜甫在以沉郁顿挫为主要风格之外,还具有萧散自然的特色.这一类风格一般表现在写景、抒情诗中,是生活较为安定时期的作品,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境界安宁幽静,表现了潇洒散淡、闲适愉悦的情趣.他如“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江亭》),“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漫成二首》其二)等,都写出了自在闲适,无心疏懒的心境和神态.

至于对后世的影响,我想主要是对宋代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的影响吧!

不知能不能为你帮些忙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