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能翻译下《答黄庭坚书》
我苏辙没啥本事,有啥资格求你黄庭坚和我交往?不过我哥哥子瞻和你交往蛮久的,我和你舅关系也不错,读你的文章,诵你的诗,想和你约个会也有好久了。我性情笨拙而且很懒,终究不能写个短信,给你献个殷勤,让你抢在前头写信给我,真是惭愧遗憾~~~
自从下岗以来,我有点自暴自弃,愚顽浅陋的更厉害了,见到我的人都嗤笑我,而你黄庭坚却重视关注我。看到你给我的信中表现出对我的喜欢,和我对你的爱一样一样的,但是写信总有个先后,不是你先就是我先,这个不值得遗憾~~~
据说你黄庭坚当差的空闲,一个人宅在家里,而且吃蔬菜,自己快乐得不得了。古代的君子不被重用,必定拿个东西来消遣排解。阮籍拿酒消遣排解,嵇康靠琴消遣排解。如果阮籍没酒、嵇康没了琴,就像吃草木和麋鹿成为好友了,大大的不安神。只有颜回那小子喝冷水嚼野谷,住在破巷子里,不借外物排解,而不改变快乐的心情,因为这样,孔夫子感叹他不是平常的人能够够得着的。现在你黄庭坚眼不观漂亮的MM,吃不讲求口味,这中间肯定超过平常人很多的地方了。而且还能与人交流,什么原因呀?听说你黄庭坚喜欢和和尚讨论问题,是不是借机在探讨大道的有无呀?天气渐渐冷了,今后要注意起居冷暖安康呀,只有你自己保重了~~
2. 黄庭坚传 文言文翻译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焚,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官,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同,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受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因避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柔意和他亲近。他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受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封宣布命令赢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舞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竞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予是自号为山谷道人。
3. 黄庭坚 宋史 古文翻译<;黄庭坚传>>;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
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策,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4. 答李几仲书 黄庭坚 原文昨从东来,道出清湘,八桂之间,每见壁间题字,以其枝叶,占其本根,以为是必磊落人也.问姓名于士大夫,与足下一游归者皆曰:"是少年而老气有余者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今者乃蒙赐教,称述古今,而归重不肖.又以平生得意之文章,倾倒廪,见畀而不吝.秋日楼台,万事不到胸次,吹以木末之风,照以海滨之月,而咏歌 *** 足下之句,实有以激衰而增高明也.幸甚.
庭坚少孤,窘于衣食,又有弟妹婚嫁之责.虽蚤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窃观足下天资超迈,上有亲以为之依归,旁有兄弟以为之助,春秋未三十,耳目聪明,若刻意于德义经术,所至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耳.
天难于生才,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
凡为足下道者,皆在中朝时闻天下长者之言也,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秋热虽未艾,伏惟侍奉之庆.龙水风土比湖南更热,老人多病眩,奉书草草.唯为亲为己自重
5. 苏轼《答李端叔书》的翻译在下顿首再拜。久仰大名,我曾拜读足下诗文,虽所见不多,也足以评断您之为人了。自惭平日书信往来甚少,公患病之时也未书只言片语送抵床前,倒是我弟子由先捎来先生书信,既便如此我还犯懒没有回复,实在是礼数不周,万望海涵。在下对公如此,而您却再次来信询问,待我之厚,令我无地自容啊。
愚以为:先生才高识明,不宜轻出赞许之言,莫非您觉得黄庭坚、秦观之才,真如人所盛誉的那样吗?不肖之人为人所憎,而此二人爱听溢美之辞,正所谓昌歜羊枣,陶醉其中,但二人对所得赞誉之思辨恐怕就少之又少了。
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我年少时研习文章经略,不过为应对科举罢了,而在进士及第之后,又贪得无厌,去考什么制策,制策意在选拔直言极谏之臣,故后来每每评论是非,纵论古今,在下所言都只不过是为应和这个科名而已,做人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我之所以得以为官,不过是考场得意,并无实学,而我却自以为有什么经邦纬世之才,实在可发一笑,遇不可耐啊。看看今日,竟为阶下囚,险些获罪而死,这不正应了“齐人以口舌得官”的笑话吗?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空谈国家社稷、利害得失,这正是制科人的不良习气。他们的言辞啊,都是说给自己听的一样,孤芳自赏,不切实际,如同候鸟时虫自鸣自唱,哪里提得上什么利害于社稷民福。我每怪人们对我过苛时,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获罪以来,活动范围就只局限于谪所境内了,常常穿着草鞋,驾着一叶扁舟,放浪于山水之间,与乡野的樵夫渔民一起起居,有时还会被路上碰见的醉汉推搡诟骂。虽然如此,但我心中不由自喜,此处既无人识我,也就不必担心言语有失,而遭构陷了,唉,倒也自在。平生亲友,知我遭贬外放,也不再与我联系,即便我写信予之也不见一封回复,大多还在暗自庆幸未受我连累而遭一劫。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奇树之有木瘤,怪石之有褶皱,犀角之有洞腔,本都是事物病态表征,可它们却凭此病态深得世人的欢心。
被贬以来,无事可做,终日深自反省,回首我这三十余载的“有所作为”正是这般取悦于人的病态啊。先生对我的印象恐怕都是昨日之我,并非今日之我也。这不是重相而轻本吗?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有些话一定要当面才可尽言其祥啊。
某以文章获罪,所以出狱之后,不敢再轻易提笔作文,这封回信虽算不得什么文章,但信笔写来也已不觉成篇,先生还是不要给别人看了吧。小心为上。
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不次。
6. 急求黄庭坚《答李几书》译文昨从东来,道出清湘,八桂之间,每见壁间题字,以其枝叶,占其本根,以为是必磊落人也.问姓名于士大夫,与足下一游归者皆曰:"是少年而老气有余者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昨天从东边来,路上经过清湘、八桂之间,总是见到壁上的题字,以其枝叶,占其本根(大概是说题字的内容华而不实,或者也可能是谈书法,具体不详),认为题字的人必定是一位磊落的人。
问士大夫题字人的姓名,曾经与您有过交往的人都说,“题字的人是一位少年老成的人”。这事已经过去了不止一年,没能与您谋面,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昨”和“逾年”好象矛盾哈,没办法,找到的原文就是这样,不清楚出了什么状况)今者乃蒙赐教,称述古今,而归重不肖.又以平生得意之文章,倾倒廪,见畀而不吝.秋日楼台,万事不到胸次,吹以木末之风,照以海滨之月,而咏歌 *** 足下之句,实有以激衰而增高明也.幸甚. ===最近得到您的赐教,(文章中)讲述了古今的很多事情,而旨归不与前人相同。又将您生平得意的文章,全部拿出来,毫不吝啬的给我。
(我在)秋季的楼台里,什么事情都可以不放在心上,吹着树梢的微风,照着海滨的明月,就这样吟咏着您的诗句,实在是能够激起衰飒的心情而使的的智识有所增加。真是很幸运。
庭坚少孤,窘于衣食,又有弟妹婚嫁之责.虽蚤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我幼年丧父,家里很穷,衣食不能有保障。又因为我是兄长,有交代弟妹们结婚的责任。
(因此)虽然很早就知道应当跟从先生长者,以求学问,但偏偏要事奉老母,不得已只能入仕做官。所以在小时候,有十分之五的时间能够用来学习;做官之后,就只能有十分之三了,这就是我的学问不能长进,到了现在落后于诸位的缘故。
窃观足下天资超迈,上有亲以为之依归,旁有兄弟以为之助,春秋未三十,耳目聪明,若刻意于德义经术,所至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耳. ===我私下里观察,您的天资远远超出常人,有辈份较长的亲长作为您的依归,有平辈的兄弟帮助你。年纪还不到三十岁,耳聪目明,假如能够专心于德义经术,能够取得的成就不止于现在。
我不是说你现在的成就不能够在众多贤士之中称雄,只是为着您的成就目前还不能比得上古人,所以为您过去的光阴感到惋惜罢了。天难于生才,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 ===上天要诞生一位人生,是很难的。
而有才的人,须要研习学问,才能冀望大器晚成。天资好的人如果不能有所成就,那就不能把原因归结于上天。
世上确实需要人才,但须人才未必能够得到重用,君子不会因为不能见用于世,就荒废了学问。如果自我放弃的话,那就是懒惰,不能把原因推给社会。
凡为足下道者,皆在中朝时闻天下长者之言也,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秋热虽未艾,伏惟侍奉之庆.龙水风土比湖南更热,老人多病眩,奉书草草.唯为亲为己自重===我所以说给您听的,都是在朝廷中听到的普天下的长者的言论,如果您觉得(这些)是对的,应当会在沿着这些言论的思路有实际行动。秋天的暑热还没完,我为您能事奉亲长感到庆幸。
龙水的气候比湖南热一些,老年人常会犯头晕的病。草草写上这些,盼望您能为了亲人、为了自己,自己多加保重。
7. 答李几仲书 黄庭坚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博爱平凡 黄庭坚《答李几仲书》原文及翻译原文:昨从东来,道出清湘,八桂之间,每见壁间题字,以其枝叶,占其本根,以为是必磊落人也.问姓名于士大夫,与足下一游归者皆曰:“是少年而老气有余者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今者乃蒙赐教,称述古今,而归重不肖.又以平生得意之文章,倾?锏光?见畀而不吝.秋日楼台,万事不到胸次,吹以木末之风,照以海滨之月,而咏歌 *** 足下之句,实有以激衰而增高明也.幸甚.庭坚少孤,窘于衣食,又有弟妹婚嫁之责.虽蚤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上有亲以为之依归,旁有兄弟以为之助,春秋未三十,耳目聪明,若刻意于德义经术,所至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耳.天难于生才,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凡为足下道者,皆在中朝时闻天下长者之言也,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秋热虽未艾,伏惟侍奉之庆.龙水风土比湖南更热,老人多病眩,奉书草草.唯为亲为己自重译文:以前从东面一路而来,途中经过清湘,八桂之间,常见壁间有您的题字,从您字的枝叶笔画,推测您个人本质,认为写这些字的人一定是光明磊落的人。
向士大夫们问写字人的姓名,和您有过一面之缘的都说:“这。
8. 谁有黄庭坚的《答苏大迈书》 的译文原文答 苏 大 迈① 书
黄 庭 坚
顿首:辱书勤恳千万,观所自道从学就仕,而知病所在,切②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法也。读书光阴,亦可取诸鞍乘③间耳。凡读书法,要以经为主,经术深邃,则观史易知人之贤不肖,遇事得失,易以明矣。又读书先务精而不务博,有余力乃能纵横④。以公家二父学术跨天下,公当得之多,辄复贡此,此运水以遗河伯⑤耶?盖切观公所论极入理,人才难得,故相望于后凋雪霜⑥之意耳。治行匆匆,奉书极不如礼,千万珍重。
——《山谷集》
注释:①苏大迈:苏轼长子,名迈,曾任韶州仁化令。②切:同“窃”,私下里。③鞍乘:马上、车内。④纵横:挥洒自如。⑤河伯:传说中掌管江、河的神。⑥后凋雪霜:《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寒冬方显松柏本性喻严峻考验方知君子美德。
翻译顿首阁下:很荣幸你来信写了许多(求学的感受),看你自己说的从求学到做官,便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我私下里观察到你做学问的态度很诚恳,只是自身已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了,又缺少读书的时间,但其实人一生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自由自在充裕的闲散时间呢?孔子说道:“三个在一块儿行走的人,其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这正是在州县为官的求学的方法。读书的时间,也可以取自于(外出途中的)马上、车内。大凡读书的方法,要以经学为主,经术学问深厚了的话,那么看史书就很容易分辨人是贤能还是没德才了,平时碰到一些或得或失的事情,也能很容易辨明了。再就是读书应该先务求精通而不求广博,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才能挥洒自如(扩展阅读面)。凭阁下父亲苏轼与叔父苏辙两位大人的的学问横跨天下而少有,你应该从他们那儿学到很多了,我在这儿又重复这些,这可算得上运水送给河伯了。(只因为)私下看到你的论述十分入理,是难得的人才,我就是因此希望你能像雪后松柏一样经得去严峻的考验来彰显品德这样一个意思啦。公务繁忙,回信很不尽礼,请阁下多多珍重!
引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