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妹子阿藜回去农村两天,又不想上班只想回村养老了。
吃杀猪饭的那段时间简直就是小时候一年中除了春节最开心的时候了。村子大、人多的,可以连续吃上半个多月。吃杀猪饭当天,饭桌上的菜丝毫不逊色于年夜饭。
主人家要提前几天奔走相告,告诉亲戚朋友几号来吃杀猪饭。还要请几个力气大的男人来一起杀猪,女人来洗菜、蒸饭,然后掌勺。
我们那个村子就是超大,有好多户人家。小时候我记得有一天有 8家人同一天请吃杀猪饭,可是我家也就四口人。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得去赶两个场子。即便没去吃饭,也要晚上去那家里坐一下。
村里杀猪一般几家人共用两个露天的灶台烧水。那两个灶台平日里是没有大铁锅在上面安着的,只有两个合适的洞。也只是杀猪那天需要把锅架上去用,所以就有了共享的性质。
杀猪前一两个小时,要先把锅架好。背一背篓砍好的干木柴放旁边。生火,架锅,烧滚烫的水。烧水的功夫,主人家里已经陆续来了杀猪的几个男人。抱着烟筒吸根烟,等主人家拿了捆绳子,人到齐了,便去猪圈。
把猪赶到场上,杀之前,听说其中会有人念叨的。也就是念念,让猪好上路。在村里,人和猪是很有感情的。比如,农闲时节,猪食是需要用大锅煮熟,再加上猪面,搅拌均匀再挑去喂食。煮猪食满满的一大铁锅,差不多需要一个小时。有时候会把一盆洋芋剁碎,连着绿色的猪草一起煮。大多时候是砍白菜、青菜然后用猪食切割机切碎后同碾碎的土豆一起煮。还有泔水桶里每天剩下的饭菜!煮猪食耗费的干柴也比煮饭多得多。再说说冬天的时候,女主人觉得猪圈太冷了,会去山上摞松毛(干了后的松树的叶子),满满的一大背篓,也就够猪滚两天,两三天又得一换。
喂食也是一门学问,我在老家的十多年,也就喂过一两次。原因是我居然怕我的小伙伴。家里人无一不嘲笑我的!你自己属猪的,你还怕猪,猪是你小伙伴呀。尽管如此,我还是不敢喂。越害怕越被猪拱。我仅喂过的一两次,都是不进猪圈,直接站外面,从高高的地方把猪食倒下去。
要是家里爸妈去街上了,中午赶不回来喂猪食,我都是叫我奶奶或者我舅妈来帮我喂一下。我简直是猪里最怂的了。
杀猪最有趣的就是捡猪毛。男人们一人一把菜刀,在烫了猪后就开始刮猪毛,这时候主人家的孩子就端着簸箕去捡猪毛。猪毛可以晒干了卖钱。村子里快到一月的时候就会有人来收猪毛,几十块一公斤(晒干的猪毛)!小学时,学校里每个班都搞勤工俭学,要不就是叫学生拎废铁去,要不就是让拎猪毛去。然后学校操场上就堆着满满的猪毛,可谓一大奇景。
男人们处理完猪,把猪分部分拿回去主人家楼上放着。这时候女人们煮饭也就开始了。当天必须要吃水煮白肉和粉肠、各种炖排骨、粉蒸肉、粉蒸排骨、粉蒸洋芋、酸菜猪血汤、葱姜炒猪肝、小炒鲜肉……
四点半左右就有客人陆续来了。我小时候去吃杀猪饭,大家一般是拿两包糖果、饼干,一瓶高粱酒、两瓶饮料。那时候么物价和工资水平也不高。所以我记得可能也就30块以内全部。
我这次回去吃杀猪饭,抱了一箱椰子汁,买了两箱牛奶,还有平时可以吃的面包、鲜橙、还有些核桃粉、藕粉……好多年不回去了,而且干饭也不好意思空手去。
杀猪饭很热闹,不过吃不下多少。我一直忙着去添菜!比起城里办客事,我们村里的才是大方。添菜都是好多次。还没见底就添肉添菜,舍舍得得的吃!
昨天还闹了笑话。我和表哥,两个天天在城里吃住的,把藕刷洗白净后,表哥已经切了两根,姨妈她们说“哎呦,藕皮都没削就切了,不行不行。”然后其他几个女人也七嘴八舌说得削皮,不然煮出来的汤颜色重。还有就是洗葱的时候,我平时会用葱叶炒菜,所以没把葱叶扭断,然后又被阿姨们说这个葱叶不用吃的,丢掉丢掉!还调侃我们这些城里的还没他们讲究。嘻嘻哈哈间,我感到现在确实村子里日子越来越好了,各种菜品一年四季自给自足,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杀猪饭最后的礼仪就是送猪肉。也不是都送。像城里来的亲戚、好友,自家没有养猪的,就会切猪肉、猪排骨让他们拎回去。姨妈家杀了两头猪,可是我感觉一头猪是看不见的,送送亲家,两个儿子拿走,大儿子再拿些送朋友,也就差不多没了。
临走前,姨妈去砍了大白菜,拔了葱和蒜,把肉都分好,给我们拎了回来。去菜地的时候,突然我就觉得哇塞,不用买菜真好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