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冷笑话大全 - 漫闽慢品?▏南溪书院,方塘犹在,朱子何寻

漫闽慢品?▏南溪书院,方塘犹在,朱子何寻

行者无疆tj 文/摄影

(尤溪,南溪书院)

南溪书院 ,尤溪县城南,原为邑人郑义斋馆舍,北宋宣和五年(1123),朱熹父朱松任尤溪县尉,去官后寓居尤溪。南宋建炎四年(1130),朱熹生于此地。朱熹去世后,县令李修于嘉熙元年(1237)捐资于原址建文公祠、韦斋祠、半亩方塘和尊道堂等建筑,祀朱家父子。宝佑元年(1253年),宋理宗赐额“南溪书院”。

(南溪书院前朱熹塑像)

从桂峰村复返尤溪,天时过午,快餐小面一碗,步行去“南溪书院”。仍是细雨绵绵,微风拂面,只觉得不那么寒凉。书院坐落城南,已经规模成景区,一尊高大雄伟的朱熹雕像屹立中枢,提醒你进入了“闽中尼山”的理学圣地。 望见那两株朱熹手植的“沈郎樟”,在郁郁葱葱的后面就是“南溪书院”。

(朱熹画像)

朱熹童年有七载生活在这里 ,后曾多次回归,关心桑梓,扶持书院,留有许多文章诗作,及逸闻掌故。

(南溪书院,朱熹手植“沈郎樟”)

书院内外有“一塘两樟”蔚为景观。

书院左侧的两株古樟据传为朱熹手植,人称“沈郎樟”(朱熹乳名沈郎),树高30米,需三四人合抱,历800余年而参天叶茂,庇荫着这方理学圣地。 雨中的树有些寂寞,游人寥寥,甚至躲雨的人都没有,枝叶在微风中沙沙地响着,呢喃中夹杂着一丝空望。 我用镜头去致意,远远地打量,才能欣赏它的全貌。

(南溪书院,半亩方塘)

那“半亩方塘”鉴开庭院,一座石桥分为两下,因朱熹的《观书有感》诗意浚成。 水借雨丝而粼粼,鱼游天光而乱影,角上一通“半亩方塘”的石碑字迹苍苍。遥想当年,尤溪城南毓秀峰下的这间别院,会有一方寒塘凝波,正应了环山抱水的吉象,有花柳扶风,鸭鹅游弋,那坡岸应是黄土瘦石,缦着茵茵细草,淡淡出乡舍的自然味道,不似眼下的水泥方塘瘆着冰冷。儿时朱熹的许多传说都发生在这里,如“半亩方塘二度桃”、“小沈郎坐沙画卦”、“六龄孩童胜棋王”等,那童年自是快乐的。

(半亩方塘)

三十六年后,42岁的朱熹因舅氏祝峤的丧事而南下尤溪,又回到出生地郑氏馆舍。他看到父亲朱松题在墙上的《蝶恋花?醉宿郑氏阁》, “清晓方塘开一镜,落絮飞花,肯向春风定。” 睹物思人,忆起馆前的方塘旧梦,写下脍炙人口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借池塘水清是因活水注入,来比喻要除弊求新的思想,以景说理,成为传世名篇。塘边有高考后的学子在拍照,似是祈求“活水”带来好运。

(瓷瓶上的朱熹故事)

南溪书院阅尽春夏秋冬,那樟树繁叶笼荫,那方塘清光鉴月,莘莘学子于枝影下说今道古,在雕栏间尊圣诵经,缱绻而氤氲着一怀的秀色与文气,不知会是怎样一种浸淫与享受。

(南溪书院内景)

中国四大书院:应天、岳麓、白鹿、嵩阳,我四者访其三, 对书院葆有一种崇敬之心。 说点题外话,参加工作之初,恰逢评法批儒,我误入理论组,小学五年级的学历,哪有理论可言,甚至分不清“诸子”与“朱子”的区别,闹出笑话。经人指点才知道,一个是先秦学派的总称,一个是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的尊称,更深了解已经是大学以后的事了。

(巨笔如椽)

在书院的韦斋祠、观书第、毓秀坊、毓秀亭间拜访,真切感到,朱熹是位儒家理学之集大成者,是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著述126部、700多卷,为“古今著述第一人”。他亲手创办书院27所,培养了真德秀(宰相)等362位名重朝野的各类人才。 他学识渊博,人格高尚,是继孔子之后,在人类思想史上贡献颇丰的文化圣哲。

(《朱子家训》图解)

但似乎朱熹早已不怎么提起了,孔子尚且“实用”,后贤更是默默,只是在家乡,在典庆,在申遗,尚可借作神灵。还好,在传统文化的复归中,朱熹的“重农务本、兴文重教、清廉造福、循理守礼、忠孝爱亲”的思想在课堂上还有提及;耳熟能详的“源头活水”典故,《朱子家训》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箴言,都或多或少地规范着家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心。由此看来, 传承不是高调的虚倡,不是故居的豪施精建,甚至不是夸祖耀宗的说辞,而是,期望内心洗练的需求,仰慕高雅时的虔敬,以及恬淡和宁静下神志的归属。

南溪书院,是你在告诉我吗?我仿佛听到,方塘活水在涓涓,古樟绿叶也谆谆。

(朱熹诞生地碑)

(文公祠)

(半亩方塘碑)

(朱熹手迹)

(南溪书院外景)

(朱松课子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