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是多方面、细致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散文体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因为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和主宰,所以小说反映社会生活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细致地、多方面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因为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不同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有着不同的个性品质,与此同时,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气质与个性也不同,所以小说特别重视环境的描写;因为人的个性只有在具体的矛盾冲突中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所以小说着力地描写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
小说是认识社会的窗口。阅读和欣赏小说,可以提高我们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写人叙事能力。下面谈谈小说的基本特点及阅读与欣赏的要点等问题。
一、小说的基本特点
小说是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写进小说中的人、事和环境都是经过典型化了的。什么是典型化?先举个例子来说吧。这里现在有一大筐西红柿,其中有大有小,有好有坏。卖西红柿的向顾客推销西红柿时总是挑最大的、颜色最好的拿到手里向顾客推介:“你看这西红柿,个大肉厚,色泽饱满,熟得多好,味道肯定差不了。”典型化的道理与此相似。
小说创造过程的典型化包括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在大的社会生活背景下裁取最能反映社会生活本来面貌的局部生活场景,这是环境的典型化;二是选取能够充分展现人物精神世界的生活故事,这是情节的典型化;三是将一类人性格方面的共同点浓缩在一个人的身上,这是人物形象塑造的典型化。小说创作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的典型化决定了它主体的基本特点:
(一) 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和主宰。文学要反映社会生活,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就不能不以各种各样的人物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小说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为了让读者从人物身上看到其所处时代的精神面貌,作者总是想方设法地把人物写活,同时展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多方面地刻画人物形象成为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最大的特点。
在小说里,只要是表现主题和人物性格刻画的需要,既可以写人物过去的活动,也可以写人物现在的生活。如《断魂枪》中写沙子龙性格的变化:“这条枪与这套枪,二十年的工夫,在西北一带,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现在,这条枪与这套枪不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是摸摸这凉、滑、硬而发颤的杆子,使他心中少难过一些而已”;既可以写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世界。如《风波》中关于七斤嫂心理活动的描写:“七斤嫂记得,两年前七斤喝醉了酒,曾经骂过赵七爷是‘贱胎’,所以这时便立刻直觉到七斤的危险,心坎里突突地发起跳来。”
除了直接描写以外,小说还可以凭借叙述人的语言,对人物进行多方面的描述。如小说《陪衬人》对主人公杜朗多性格的刻画。
既然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是小说的最大特点,那么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它可以不受真人真事的局限,允许充分的想象和虚构。如小说《陪衬人》为了成功塑造奸商杜朗多的形象,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和虚构。
(二) 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
人的个性常常在具体的矛盾冲突中才能表现出来。小说要多方面、细致深入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必须借助于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越激烈,人物的个性才表现得越充分,因此,优秀的小说作品有着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并借此来多侧面、深入细致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麦琪的礼物》这篇小说,设置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上展现德拉的纯洁与善良,暗线上展现杰姆的真诚与痴情,故事情节比较完整,明、暗两线交织,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得十分清晰。
(三) 具体、生动的环境描写
小说既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就必须要有具体的环境描写。因为人物总是在一定的环境里活动,受一定环境的影响;事件也总是起因于一定的环境,在一定的环境里发生发展。所以,在小说里,只有具体地描绘环境,才能具体、真实和深刻地表现出人物和事件的特征,才能揭示出人物的活动和矛盾冲突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背景。可见,环境是小说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而具体地描绘环境是小说又一重要的特点。如鲁迅先生的《风波》这篇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水乡农村。倘使在城里,赵七爷貌似强大的淫威将无处可施,九斤老太的“一代不如一代”也没人会理会。
由于小说具有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生动的环境描写这样一些基本特点,因而它就成为了一种容量最大,最适宜表现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学样式。
二、小说的分类
小说一般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说四种。它们在取材、人物刻画、情节安排、环境描写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各有特点。现分述如下:
(一)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容量大,包含繁多复杂的内容,容纳众多的人物。要着重写出人物长期生活的历程,描写人物之间纵横交错的各种社会阶级关系。作品中往往有几组不同类型的人物,几个主人公,其中有正面人物、有反面人物,人物有主次之分。内容广、人物多、故事情节线索复杂,在一条主线之外,还常常有几条副线。它要通过对各种人物的塑造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的描写,揭示出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各种现象,要反映出一定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历史面貌。
长篇小说往往在主要线索贯穿下,展开系列的矛盾冲突,因此它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就更广阔,更深厚。
(二) 中篇小说
介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中间,它描写的社会生活和斗争历史不如长篇小说广泛、复杂,也不像长篇小说那样有众多的正面人物,复杂多重的线索,但比短篇小说反映社会生活要宽广,情节和人物也比短篇小说复杂,不像短篇小说只着重刻画一个人物的形象,集中反映社会阶级斗争生活的一个方面。
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并无十分明显的界限,篇幅较长、容量较大的,则近似长篇;篇幅较短、容量小的,则近似短篇。
(三) 短篇小说
篇幅短小,要求人物少,情节单纯,场景集中,它的特点是:
1、突出、细致地刻画主要人物,一般要集中刻画一个人物,其他人物则力求简要,紧紧围绕主题,为突出主要人物服务,其他人物则作为陪衬。
对于主要人物,不能写他的一生,而选取其经历、性格品质中最突出的部分作题材,对主要人物的历史,往往采取插叙的方法介绍或补叙出来。
2、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但不能写得十分复杂,一般以一件事或一种事物作为贯穿全篇的情节线索,牵引着若干个小的情节,构成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来表现人物,突出主题。
3、要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背景的描写,但不能描写更多场景,一般都在较为集中的一两个或几个场景中展开故事、刻画人物。
(四)小小说
小小说,又叫微型小说、袖珍小说。它较之短篇小说,篇幅更短、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它只描写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以一人一事为主;写人物只勾勒轮廓。写法很像速写。它反映生活及时,形式易于掌握,很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三、小说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一)概括的具体介绍
概括的具体介绍,就是具体描写人物的一件或数件事情,以概括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思想、品质、作风、习惯等。这种概括描写一般都是安排在人物出场的前后。请看《三国演义》第一回,在曹操出场后,是这样来介绍曹操的:
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曹操之父)。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
作者通过曹操假装中风欺骗叔父、后又花言巧语欺骗父亲一事的具体描写,概括介绍了曹操奸诈的思想性格。这种概括的具体介绍方法,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只要行为、事件选择得准确、典型,就能够把人物的思想性格突现出来。
(二)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外形的描写,其中包括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和衣饰等描写。肖像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一个人的出身、地位、经历、环境、性格、思想、作风,都可能在人物的外形上留下痕迹。所以肖像描写得好,往往可以由表及里,把人物的生活经历、思想性格、内心世界清清楚楚地展现出来。著名作家都很重视人物肖像的描写。托尔斯泰对《复活》主人公玛丝洛娃第一次出场的肖像,先后作了二十次修改:
她是瘦削而丑陋的黑发女人,她所以丑陋,是因为她那个扁塌的鼻子。(纪录影片《托尔斯泰手稿》译文)
高高的个子,带有凝神和病态的样子。(同上)
一个矮个子的黑发女人,与其说她是胖,还不如说她是瘦的。她的脸本来并不漂亮,而在脸上又带着堕落的痕迹。(同上)
这是头几稿的描写。这里只强调玛丝洛娃的丑陋和堕落,显然是不准确的。如果她真的这样丑陋的话,那么她怎么会吸引风流的聂赫留朵夫呢?如果她并不能吸引聂赫留朵夫,没有受聂赫留朵夫的欺骗,那么后来她怎么会堕落呢?托尔斯泰不满意,于是又进行修改:
美丽的前额,卷曲的头发,匀正的鼻子,在两条平直的眉毛下面,有一双秀丽的黑眼睛。(同上)
这一稿把玛丝洛娃写得很美。如果说这是少女时代的天真无邪的玛丝洛娃的话,那也许写对了。可是,站在读者面前的并不是作为少女的玛丝洛娃,而是一个已经堕落了的站在法庭受审的女“罪犯”,作家把她写得那么美,连一点堕落的痕迹也看不到,这显然不真实。托尔斯泰当然注意到这一点,于是又反复进行修改,直到第二十稿才把玛丝洛娃的肖像定下来:
一个小小的、胸脯丰满的女人,贴身穿着一套白色布衣布裙,外面套一件灰色的囚大衣……,她头上扎着头巾,明明故意的让一两绺头发从头巾里面溜出来,披在额上。这女人的面色显出长久受监禁的人的那种苍白,叫人联想到地窖里储藏着的白番薯所发的芽……两只眼睛又黑又亮,虽然浮肿,却仍旧发光(其中有一只眼睛稍稍有点斜睨),跟她那惨白的脸儿恰好成了有力的对照。
这最后一稿不但写得十分具体、生动,而且写得非常准确、鲜明。在这里,托尔斯泰巧妙地把玛丝洛娃肖像的两种不同的特征,对照起来描写。她的眼睛是美丽的:“又黑又亮”、“仍旧发光”。可又是病态的:“浮肿”,并“有一只眼睛稍稍有点斜睨。”她的身体是健康的:“胸脯丰满”。可又是受摧残的:脸色因长期受监禁而显得“苍白”。她穿着囚衣,明明是一个痛苦的囚徒,可她还有心思轻佻地打扮自己的头发。这就告诉读者,玛丝洛娃曾经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劳动妇女,但她遭到了沙皇专制制度和贵族阶级的压迫和侮辱,已经变成了一个身心都受到摧残和毒害的女犯人了。这样,作者仅仅通过一幅肖像画,就把人物的生活命运和思想性格准确地反映出来了。
描写人物的肖像,以描写人物的眼睛最为重要。因为眼睛最富于表情,最能传达一个人内心的秘密,所以,描写人物的眼睛,就最能抓住人物的特点。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是经验之谈。
(三)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具体行动(包括大的行动和小的动作),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这是最重要的人物描写方法之一。因为人物的行动,能最充分有力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如《儒林外史》第五回,是这样描写严监生临死时的行动的:
……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别人都说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了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头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在这里,小说具体描写了严监生在断气之前 “伸着两个指头”和摇头、点头的动作。这几个动作很简单,却极其典型。严监生临终前没有丝毫对亲人的眷念,倒是为床头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而不肯断气,这就入木三分地揭示了他的悭吝和爱钱如命的思想性格,也可以说是对这位地主乡绅为人一生的典型概括。
(四) 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指人物的独白、对话或几个人物谈话的具体描写。古语说:“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极易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因此语言描写也是重要的人物描写方法之一。如《断魂枪》中对王三胜的语言描写:
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抹了一鼻子茶叶末色的鼻烟,他抡了几下竹节钢鞭,把场子打大一些。放下鞭,没向四围作揖,叉着腰念了两句:“脚踢天下好汉,拳打五路英雄!”向四围扫了一眼:“乡亲们,王三胜不是卖艺的;玩艺儿会几套,西北路上走过镖,会过绿林中的朋友。现在闲着没事,拉个场子陪诸位玩玩。有爱练的尽管下来,王三胜以武会友,有赏脸的,我陪着。神枪沙子龙是我的师傅;玩艺地道!诸位,有愿下来的没有?”他看着,准知道没人敢下来,他的话硬,可是那条钢鞭更硬,十八斤重。
这段语言描写突出地表现了王三胜那种粗旷、豪爽而又浅薄的个性。
语言描写,要求高度个性化,能“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鲁迅:《花边文学?看书琐记》)。我们知道,人物语言的特点是由他(她)的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由于没有完全相同的生活条件,所以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物语言。每个人都以他自己独有的习惯、方式、腔调、词语讲着话。因此,要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必须以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为必要条件。
(五)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通过人物内心状态的描写,以揭示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方法。这种描写方法,可以细致入微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也是一种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是这样描写阿Q临刑前夕的心理活动的:
阿Q正羞愧自己画得不圆,那人却不计较,早已掣了纸笔去,许多人又将他第二次抓进栅栏门。
他第二次进了栅栏,倒也并不十分懊恼。他以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有时要在纸上画圆圈的,惟有圈而不圆,却是他“行状”上的一个污点。但不多时也就释然了,他想:孙子才画很圆的圆圈呢。于是他睡着了。
这是一段很深刻的心理描写。阿Q在死刑罪状上画了圆圈,眼看就要被砍头,但他仍旧不觉悟、不愤怒、不抗争,倒在想自己的圆圈画得不圆,有失面子,是“行状”上的污点。但后来连这一点不痛快的感情也消失了,因为他又想到孙子才画得很圆,他自己倒象一个爷爷了,他又在幻想中取得了精神胜利。这段心理描写,可以说入木三分,突出地表现了阿Q麻木不仁和愚昧无知的精神状态。
(六) 景物描写
是指通过周围景物的描写,以衬托人物情绪和人物性格的方法。我们知道,环境和人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环境可以影响人物的思想性格,而具有一定思想性格的人物,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周围的环境。这样,通过人物在景物上所留印记的描写,或是通过景物色调和人物心情关系的描写,也可以间接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情绪。
例如俄国作家冈察洛夫的小说《奥勃洛摩夫》这样写主人公的寝室(又是书斋和会客室):
挂在墙壁上的画框,旁边有上灰的蛛网,如同齿形的装饰,粘着。镜子与其说供照映,毋宁说是代木板用的;满面积着灰尘,准可以写下什么备忘录。绒毯沾满了污点。沙发上抛着忘却收拾的面布。桌上每早大概总留着前一晚上的食器、盐盂和啜剩的残骨。还放着小片面包之类。
要是没有这项食器,没有放在被上供抽烟的烟袋,或者没有那吊着烟袋的主人,那么谁都可以为这屋子是没有人住的。什么东西,全都蒙上灰尘,全部褪了色。全没有那人住的生气的痕迹。尤其是书架,二三册书本,尽那么开着页子,抛着。放着报纸。写字桌上摆着墨水瓶和钢笔。打开着的书页为尘埃所染,变成黄色——仿佛是好久以前给抛在这里的。报纸的日子是去年的。要是把钢笔插进墨水瓶去,其中的苍蝇就会吃惊地嗡地飞起。
作者在这里并没有直接写奥勃洛摩夫的性格,只是写他住的住房和住房里的各种东西,就生动地衬托出他慵懒的性格特点。仿佛这屋子里的每一件东西都在说:“我也是一个奥勃洛摩夫。”
上面我们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这里必须说明:小说家在运用人物描写方法的时候,一般都不是单独使用一种方法,而往往是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多种多样的描写,把人物的思想性格多方面地生动具体地展示出来。至于小说的其他艺术表现手法,因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谈了。
四、小说阅读与欣赏的要点
小说既然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那么,阅读和欣赏小说,可以增强我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分析和评价事物的能力,提高我们写人叙事的能力。小说的阅读与欣赏,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 分析人物形象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的,其思想上总会烙上时代的印记。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是把握小说主题的关键。小说塑造典型人物的基本方法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使人物具有独特性,又能集中其一类型的特征。分析典型人物,既要分析典型人物与其所代表的一类人的共性,又要分析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个性。具体的分析方法是:注意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和心理描写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性格,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作者在人物身上所寄寓的感情与思想。如《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其思想是腐朽的,性格是顽固的,只要她这一类人活着,封建思想的根就还在。小说末尾写“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作者借此要表现的思想是:封建残余思想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毒害着年轻的一代,六斤的裹脚就是例证。
(二) 分析故事情节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事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一般由一系列矛盾冲突所构成。分析情节,有这么几个要点:一是看情节对展示人物性格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和斗争,人物处在矛盾斗争中时,怎样对待矛盾,怎样解决矛盾,都是由他们的性格决定的。因此,从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的表现可以把握人物的性格;二是注意矛盾斗争的尖锐性。好的小说,不管是写什么题材的,不论情节多么曲折,都要把矛盾的尖锐性体现出来。故事中矛盾冲突的尖锐性,正表明了作者对生活认识的深刻性;三是看故事情节的真实性、合理性,小说中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矛盾,必须是生活中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是真实的矛盾,它完全符合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规律,切合人物性格发展的轨迹;四是看情节的生动性。生动的情节往往曲折多姿、复沓回旋,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使主题表现得更鲜明,人物形象更突出。
分析故事情节,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理清结构,二是寻找线索,三是抓住场面描写。
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生、发展的体现,分析情节时要注意抓主要的矛盾冲突。与此同时,要明确情节分析是把握人物性格、理解小说主题的一种手段。因而,在分析故事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理解、体会它对人物性格形成和揭示主题的作用。
(三) 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人的生长环境不同,其个性各异。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基础,是情节发展的依托。自然环境的描写常常是为制造气氛、衬托人物的心境、表现人物之情趣而安排的,一般带有作者的感情倾向;社会环境的描写是为展示人物间的相互关系和展示人物的性格服务的。
分析典型环境,首先要把人物同典型环境联系起来,因为人物性格的形成、变化始终离不开环境;其次,要看到人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人总是在努力地改变着自己的生存环境,人们的努力常常使环境发生变化。优秀的环境描写,并不是静止地为人们的活动提供场所和制造气氛,而是与人物与情节水乳交融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刻画人物性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 把握小说的主题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描写典型环境,都是为了表现一定的主题的。人物形象身上、环境描写之中,都寄寓着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分析人物、分析情节和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把握小说的主题上面。只有把握了小说的主题,才能认识到这篇小说的社会价值和作用——是启发人思考的,还是鼓舞人奋进的;是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的,还是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