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龙铁臂
李小龙对前臂训练讷讷感提高他的缠斗及拳打能力是深信不疑的。“他是一个前臂训练狂”,琳达曾大笑着说,“一旦有人出台新的前臂训练方案,他都会千方百计要看到它。”
李小龙曾经委托其老友旧金山的乔治.李(George Lee)为他特制了几个“夹具”,用此来增加训练时所需的额外力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提高他自身的持久力。“李小龙过去常让我为他制作训练器具”,乔治. 李说,“我按照李小龙的设计进行制作,但我可不傻”,乔治笑着说,“我知道李小龙使用的器械一定是高效率的,所以我做了给他后,又做些留给自己用”。
鲍勃.沃尔(Bob Wall)----李小龙的另一位亲密朋友,他曾在李小龙的三部影片中担任过角色。他回忆:“李小龙非常注重对前臂的训练,它占了整个肌肉力量训练的很大比重。他所拥有的无比粗壮、均匀的前臂是我从未见到的。我的意思是指李小龙的前臂不是小块头!他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腕力、指力乃至整条手臂都是无与伦比的优秀。”
1965年李小龙出演CBS系列剧《青蜂侠》中加滕这一角色,李与该剧主角范.威廉姆斯(Van Willianms)很快成了好朋友。他们都有一双粗壮异常、发达的前臂,不同的是李的大块头前臂出自长期有针对性的健美及武术训练,而威廉姆斯的大前臂是其多年参加训牛竞赛表演及摩托车越野比赛的结果。
威廉姆斯身高约1.85米(6英尺1英寸),体重约95公斤(210磅),他是唯一为人知晓的腕力大于李小龙的人。他俩曾经有过一次腕力较量,双方两臂充分伸展,手腕相互缠绕在一起,然后同时逆时针方向用力,当然结果是威廉姆斯搬动了李小龙的手腕。“但是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即我的体重要超过李小龙近40 磅(约合18公斤),所以他仍是我前所未见的拥有大块头前臂的超级人物”,威廉姆斯不无感慨地说。
除威廉姆斯外,其他向李小龙挑战腕力者均在其手下称臣,杰克逊说,有一次李小龙开玩笑说想当腕力比赛的“世界冠军”。
“若你曾抓触过李小龙的前臂,那种感觉简直就象抓到了棒球球拍”,木村武之说。
李小龙对前臂增力训练相当着迷,以致于对其前臂的磨练每日不断。“李小龙说其前臂相当、相当地迟钝,所以不得不每日锻炼不止,才能使之更加强壮。”依诺山度说。
威廉姆斯回忆说:“在周末,李小龙经常带琳达、国豪到我家,而且也常带些用以增进身体这部分或那部分力量而设计的小玩意,他从不吸烟、狂饮,是个举止高雅,有着良好骄阳极受人欢迎的人物。大约是其去世前一个,我见了他最后一面,那时他状态看起来十分不错,肌肉象岩石般结实!”
李小龙对威廉姆斯也同样很尊重,有一个笑话就是李小龙在其车子的后窗上贴了一张写有“此车受青蜂侠保护”的张贴物。
当《青蜂侠》按部就班拍摄之时,李小龙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训练之上。改变整体健身计划,减少每次锻炼的器械数目,增加同期锻炼次数。
龙腹之肌
在李小龙锻炼发展成型的体魄上,其腹部也是较引人注目的位置。“李小龙经常认为如果腹部不够发达,那么就不要急于参加实战,”《黑带》杂志的出版商米托.乌耶哈拉(Mito Uhera)回忆说。
“李小龙对腹肌训练也很迷恋”琳达说,“他经常做能使腹肌发展的仰卧起坐、骑车、举腿、V型伸展等系列运动训练。”
查克.罗礼士回忆说,有一次他去李小龙家造访,看见他正在做健美运动中的举腿飞燕势,同时以其腹部反弹李国豪。
“李经常做大量的仰卧起坐来强壮难题那健壮发达的腹部,”赫伯.杰克逊讲,“他告诉我说仰卧起坐的正确方法,不但需要上身的起落,更须身体弯曲与伸展,就如同卷曲一张纸那样。”李小龙认为这样做对发展腹肌很有效果,当其进行该动作时,他能令其双肘在全身弯曲时与相对的膝关节接触在一起。
李小龙也曾经发明了一种被其称为“扯旗”的艰苦练习。李仰卧在长凳上,双手抓住附于凳子上的垂直把柄,以双肩做为支点,全身同时用力,背、膝、足上升,脱离长凳悬于半空。
在电影《龙争虎斗》中充任配角的伯路.杨格(Bolo Yeung)曾亲眼目睹李的扯旗之姿:他的肩胛骨支在凳子的一端,双腿及上身水平悬离凳子。“他能在半空中保持自身的水平,”伯路解释说,“他真让我信服,我想100年也不会出现一个象他这样的人物。”
据琳达讲,李小龙的腰围直接得益于其腹肌的项目锻炼,他的腰围最粗时达到28英寸(约合0.711米),最细时也有26英寸(约合0.710米)。
肌群极限----基本锻炼
李小龙身上每一平方英寸看起来都未曾有一盎司的脂肪。其中的原因是被他的训练所“限定”。然而他却又不象许多健美运动员那样用通过做大量的哑铃动作来消耗身体上的脂肪。他认识到身体较大肌群锻炼更能够提高“限定”的层次。
做为另一种结果,李小龙是心血管锻炼的热情倡导者。很久以来这种锻炼在强身方面很具有普遍性,李小龙类似的锻炼程序由15-45分钟跑6-12英里(约合10-20公里)组成。
鲍勃.沃尔说:“李小龙是个相当不错的5英里(约合8公里)跑的“运动员”,但他自己仍是一个不断向自己挑战的人。他能做逆向跑,他能风一般跑上1英里(约合1.609公里),然后走上1英里,接下来再猛跑1英里;我无论如何同李小龙一起跑步都感觉这是种困难锻炼,因为李小龙是一个全能运动者,与其***同训练绝不容易!”
曾参与过基本训练的贾巴尔说:“1970年夏天我们在一起训练时,我常个他在贝尔(Bel-Air)的Roscomare街来回跑动,那是一段多坡的路面,但李小龙却非常喜欢。我们在每次正式训练前都进行这项跑的运动。”
李小龙经常把跑的锻炼与固定自行车蹬踏做交替进行,据米托.乌耶哈拉讲,“李小龙一般在45分钟内完成10英里(约16.09公里)的蹬踏自行车锻炼,直到汗水在其下方的地面滴注成一个个的小坑。”
赫伯.杰克逊回忆李小龙进行固定自行车锻炼时说李在进行该项锻炼之时长配带一种被称之为Weider Waist的桑拿蒸汽浴腰带,这种腰带是由氯丁二烯橡胶做成的,在每次上车前,他都围上该带,来增加困难程度以此来提高其自身耐力,然后就是拼命的蹬踏,直至全身汗水四溢。他大约进行10分钟光景时,桑拿浴带就会把腰腹肌肉紧束在一起。以此来帮助脂肪的燃烧分解。这种去除脂肪的方法是否起作用还有待研究,但在李小龙身上,无论如何也不会找到任何多余的脂肪!”
据依诺山度说:“李小龙经常通过相关的肌肉杂志阅读来获取能变得“精疲”的新方法。一旦发现有关条目,他就会通读全文并做以标记,然后进行试练检验。若有发现所说并非与结果相一致时,他就会放弃这个项目,再进行其它的研究。”
李小龙另外喜欢的心血管锻炼方法就是跳绳运动,他经常做3局1分钟跳绳锻炼。
本能的联系
试验是李小龙训练所有方式方法的基础所在。他曾经说过:“寻找自己的经验,吸收有用的,剔除无用的,增加特别适合自己的东西。”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李小龙体魄已初具雏型。而在70年代初期李小龙则变成了被我们称之为“本能的锻炼者”,做为本能原理的阐述是:“每次训练都要依自己身体所需进行锻炼。”
70年代早期李小龙实际上是较为折衷发展的。依据鲍勃.沃尔说,在李小龙逝世前,我多次去其香港家中造访,“他家中每个房间都有些训练设备,无论何时他一有兴致就进行训练。喔!他的车裤没有任何车子,里面也尽是些训练器材。他所去的任何地方甚至包括他的办公室,也有哑铃、杠铃等,不夸张地讲,李小龙的训练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
沃尔说,到那时为止,李小龙的强身内容主要:“两天训练,连天休息”的举重内容是,然而我也知道李小龙也经常做些变化。一般情况下,训练内容由三部分组成,进行15个项目。同时他也做大量的跳绳运动,他通常做完一种方式再做另外的,他绝不会在单一的锻炼时段中做角度一直的两次训练,他总是努力在不同的方式上做大量的摸索训练。
黄锦铭说:“李小龙愿意尝试做各种不同方式的仰卧起坐、仰卧推举(杠铃),他在此也用到了韦德轻/重原理这样的技术。即在大运动量训练日子中做10组种组的160磅(约合72.5公斤)杠铃的仰卧推举;而在小运动量训练日子则做20~30组次的100磅(约合45.4公斤)杠铃的仰卧推举。”
黄锦铭也承认李小龙推举只在动作猛烈范畴上取得了部分实验的成功。“他喜欢这种非常剧烈的方面,”黄锦铭讲:“有时候,做推举只用到动作最后3英寸距离,同样该距离也被其用到其它立体训练中。”
非常不幸的是李小龙训练变得夜来越自发之时,他的锻炼记录也越来越少。在他生命最后几年中其训练内容给我们的只能是模糊概念!
据琳达.李讲,李小龙的体格在1971年的后半年已变得相当消瘦!“在1973年我认为他的身体很不错,只不过他的训练从1972年开始已几乎无法实施”,她在回忆中说,“我们在香港声时,他的片子一部接一部,所以他没有时间来做他曾喜欢做的训练。”
“真力”中的柔韧--伸展性
在李小龙的强身内容中柔韧性也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因素,否则他把300磅(约合136公斤)重沙袋踢向天花板时一定会折断肌腱。李小龙认为在其训练中热身与伸展内容是绝对重要的,为此他长久以来在该方面进行刻苦训练。
在1970年令人难过的是,踢腿、冲拳、跑步乃至举重对于李小龙来讲变得并非简单易行,原因是李小龙一次在早上完成135磅杠铃锻炼在通过肩部时,由于事前没有做良好的而伤及背后第四骶骨神经,其结果是他不得不在床上呆了3个月。
后来李小龙被医生告知他将不能再从事武术训练。当然李小龙是不屈服于这种结论的,并最终证明对他而言,专家的论断是错误的。但有一点却非常值得一提,既此后李小龙对于训练中的热身和伸展性内容不再轻视。
可观的遗产
罗马Seneca曾说过:“生命,你知道如何去用,那么它就相当长远了”若是如此,李小龙短暂之一生则可谓长久。而对于我们来讲能做到的则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