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段子 - 如果你厌倦了惯性生活,应该想想怎样打破未知的恐惧?

如果你厌倦了惯性生活,应该想想怎样打破未知的恐惧?

(文字来源于原创网络播客节目《亦谈亦唱》,版权归属济南新卓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及作者本人。如有引用,请联系作者。)

有个朋友,最近为孩子转学的事闹心呢。为什么呢?因为转学手续办好之后,孩子迟迟不愿意去新学校报到。我这个朋友就小心翼翼的试探,语重心长的谈心,就像问问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去新学校啊?是觉得环境不好啊,还是怕自己不适应啊?这问来问去,问来问去,孩子终于说了,不是不愿意去新学校,是因为在原来那个学校里交了不少好朋友,这一转学,好朋友就不能经常在一起了,新学校里的同学老师,自己都不认识,去了自己就是个孤立无援的小朋友,心里怪害怕的。

你看,这还真是个挺恋旧的孩子哈,要我说,孩子大了,一定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仗义,够朋友。

可那是后话,也是玩笑话。孩子不愿意接触新环境,不一定都是因为他还是个孩子,对未知的恐惧是人性,每个人都有。

比如,老板今天找你说,小王啊,公司业务需要,你得去分公司帮忙啊,下个月就去,一年以后再回来。

再比如说,咱们爹妈的老房子要拆迁了,老头老太太们得收拾东西住到新房子了,跟老邻居、老院子、老街坊、老胡同告别,几天之后就看不到这些东西了。等等等等。

过去越是美好,现状越是和谐,那一个未知将来的对我们的吸引力我们就越是不强烈,我们就越是不愿意从旧环境里离开。就算我们明知,那些新鲜的、热闹的、广阔的、甚至更加不可思议的生活就在另外一个地方,可是真的想要离开,仍然很难。

除非,你痛恨、埋怨、厌恶、恶心现在这个生存的环境,或是不满于自己终日沉浸在一个熟悉又安全,但也毫无生机、没有活力,一眼就看能看穿一生的地方。

那种对未知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引发的恐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真正选择放弃现在的环境,去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也并不代表着就有多么勇敢,只是那种对新生活的渴望远远胜过了对旧有环境的厌倦而已。

想要一辈子都待在安乐窝里,由着自己的惯性过日子,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终究得面对那些十字路口的选择,向左或是向右,留下继续或是重新开始。

所不同的是,如果现在的生活惯性太大,那即使是不得不做出一个新的选择,也几乎不容易快乐起来。这就好比打麻将,在2、5、8里挑一张打出去,怎么都觉得舍不得,还生怕点了别人的炮。可要是打个西风白板的,就没那么纠结和痛苦了。

所以,最先奔向新生活的,通常都不是一个时代的统治者,也不是那些既得利益者,而常常是那些游离在生活边缘、交织在各种各样的边界,对现状不怎么满意对未来仍抱有渴望和幻想的人。

互联网时代已经让这样一批人最先出现了。当然,他们的生存概率并不是很高,但是我们仍不可否认,即使未知的事物和环境充满了不可把握的恐惧,那种不可预知性也不一定就是希望和曙光,也可能是暂时看不见的断崖。可是,战胜恐惧去迎接新的、未知的生活,本来就是生命本质的一部分,是我们活着的相当一部分意义,也是一切可能发生的美好的开始。就为了这几条,难道我们不应该试一试吗?

留在安全而熟悉的环境里,似乎是人的本性。这就好比,我从来都不认为吃苦耐劳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一样,因为没人愿意吃一辈子的苦,游手好闲和不劳而获似乎更接近人的本质。

但是熟悉而又安全的环境本身就是最危险的,因为它在压抑和酝酿着欲望,同时又在麻醉着那些无知而又懦弱的灵魂,直到让他们失去幻想、甚至失去幻想的力气。

很小的时候,我就听一个长辈说过,常换班的孩子将来以后一定有了不起的地方,因为全学校就数他认识的人最多了。这话要放到现在来说,就会变成另外一个特时髦的说法,叫广泛发生连接啊。

好几年前,有个朋友问我,说我要是离了婚、辞了职,去北京发展怎么样?我说,恩,你要是离婚、辞职,那起码具备了破釜沉舟的客观条件,要是北京有朋友再给你抛个橄榄枝,这基本上就万事俱备了。所以我只提醒你一条,就一句话: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得先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

这个朋友,后来终于没能去北京发展,还是留在了自己待的这个地方,离婚了再结,辞职了再找,日子也过的和别人一样,波澜不惊,冷暖自知。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说了这句话,而影响了他的决定,或者,他根本就没想好是不是走出去试一试。但是那都不要紧,因为即使是不离开现在的环境,他也要面临新的选择,哪怕是重新换一个人跟自己一块过日子呢,也得慢慢从不了解到适应和习惯。

但是你要是因为害怕自己不能适应和习惯,就不去开始新的选择了,那才是最大的失败。

其实,我不是什么心理学家,我也经常不知道如何面对选择、怎样战胜恐惧,我只知道人的大部分恐惧基本都来自于对未知事物的不可控制,比如陌生人、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工作等等。如果实在要分享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大概也只有这么三条了。

第一,选择永远都在,不要以为不去做任何选择就是最安全的方式。有时候我们不选择机会,机会就选择我们,没有一处地方是永远不会变化的。

第二,无论怎么选择,先把事情做起来,不必急着追求细节,不必纠结于某一种场景再也不会出现了,比如节目一开始我说的那个小朋友的例子,就算不会和过去要好的同学一起上学、放学、做游戏,也终于会有新的小伙伴出现,继续那些上学放学和游戏。习惯就是这样形成的,唯一不同的只是从一种习惯变成另外一种习惯而已。

第三,恐惧和害怕是最大的敌人。很多事其实本来就没有那么可怕,做着做着就喜欢上了。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这是老祖宗教的道理。再说了,世界本来就应该叫人充满了想象,如果有新鲜的、没尝试过的生活可以让我们选择,试一试又能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