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话“唆泡”,是吹牛、夸海口、说大话、耍嘴皮子、且带忽悠性质的意思。“唆”本身就是一个南昌方言用字,意义很复杂,不仅有“唆使”的含义,又和“梭”的意义相近,比喻“说话很快”。
此外,在南昌话中,“唆”还表示“嘟起嘴巴用力吸并吸出声音”的意思,如“汤满了,你先唆一口汤”,在这个意义上,和“泡”结合在一起,就有“吹泡”的意思了。
在南昌,各行各业、三教九流,会有各种版本的“唆泡”排行榜。唆泡特别厉害的男人叫“泡王”,特别厉害的女士则是“泡后”。
我所在公司有个很会唆泡的人,姓牛,绰号“唆泡牛”。酒量大、嗓门大,脑子得转,唆得一手好泡,雄霸全公司“唆泡”排行榜的榜首很多年。
据说他当年上门相亲,穷小子一个,长相寒碜。但准岳父被他高超的唆泡技艺所折服,说:“唆泡唆得好,日子差不了”。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和女儿的婚事。
北京总部领导每年会到我们南昌分公司来检查、调研两个礼拜。每次他都会点名要“唆泡牛”参与调研。
紧凑的调研间隙,“唆泡牛”来上几小段,大家捧腹大笑,是很好的调剂和放松。
有一年,我们公司在某偏远地区拓展业务,小年轻们酗酒、打架、赌博事件频出,好几个人被当地派出所拘留。
北京总公司派人前来调研,年轻人为什么频频喝酒、打架?晚上作梳理、分析时,“唆泡牛”一句话就说透了:“白天没屌事,晚上屌没事!”
会场人员爆笑,但觉得话糙理不糙,说来说去还真是这么回事儿。于是,迅速建起了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和健身房、游泳馆等等,伙食也花大力气改善了许多。此后,酗酒、打架事件果然基本杜绝。
后来,唆泡牛的岗位也做了调整:由原先搞质量检测改为销售总监。他大刀阔斧,引进一批年轻的泡王、泡后,风风火火去推销,把销售搞得风生水起。
南昌作家程维,认识一个姓周的“泡王”,搞书画艺术的。前些年出国去了纽约,常以“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主席的身份现身南昌。南昌相关部门好吃好住好玩地款待,有头有脸的人物接见合影,还以“国际艺术家”的身份回母校演讲,被列入校史英才录。
有一次,程维在一个文化活动场合见过他。轮到他发言,他就说马上赶航班返回纽约,便匆匆说几句自己在美国如何风光如何忙的话,时不时还夹杂几句蹩脚的英文。然后急匆匆离场,仿佛纽约那头有大事、要事,等着他回去搞定。
第二天,朋友组饭局,程维又在酒桌上与周泡王不期而遇,这才知道他根本没回纽约。而酒桌上,他又口吐莲花,展示他在美国与前总统和众多名人的合影,以及他的书画作品。
有一次,程维看香港凤凰卫视拍的“唐人街”,反映漂泊在美国的华人的艰难生存状况,却赫然看到了周泡王的身影。
天将黑的纽约街头,他背着画板正四处溜达,好不容易逮着个肯坐下来画像的。周泡王面露喜色,忙不迭将画板展开,全力为顾客画像。
后来才知道,周泡王移民纽约后穷困潦倒,在街头为人画像谋生。某天生意清淡,躺在椅子上睡着了,被街警送到难民收养所,与两位墨西哥流浪画家同居一室。
三个难兄难弟一拍即合,当即成立“国际美术家协会”,周泡王做主席,另两人分别做了副主席。
回到南昌后,他用电脑合成的各种“合影”忽悠家乡人,混吃混喝、收费赚钱;回到美国后,他把在南昌的各种礼遇照片拿出来忽悠美国人。
就这样,周泡王在两边轮番唆泡,居然混得风生水起。
当然,周泡王后来的“泡”越吹越大,终于破裂。他从此很少回南昌,一心一意在纽约街头画像谋生。
唆泡的“泡”——空且飘忽的,如气球、肥皂泡等,随时会吹破。唆泡如果只是为了逗逗乐子、逗逗闷子,为烦闷的生活增加一点佐料或润滑剂,倒也无伤大雅,但如果像周泡王这样用来混吃混喝、骗名骗利,就没意思了!
说来说去,任你唆泡的本事再高,吹得再怎么天花乱坠,“泡”总是要破灭的。
脚踏实地才是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