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起立信文言文意思
《吴起守信》 体现了吴起守信、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启发我们要为人要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
原文: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翻译: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啊,等我回来就(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
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想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能不守信用。
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通晓兵家、法家、儒家诸家思想。
扩展资料: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
吴起出生在一个“家累万金”的富有家庭。为了在政治上求得发展,曾到处奔走寻找门路,花了不少钱,弄得倾家荡产,也没得到一官半职,遭到乡人的讥笑、诽谤。吴起为此气愤不过,杀了诽谤他的三十多个人。在临逃走时,他对母亲发誓说:“不当卿相,决不回卫。”吴起先去孔门弟子曾参之子曾申门下学习儒术。
母亲去世后,吴起没有按照儒家忠孝的信条回家奔丧守孝。曾申认为他不孝,不配作儒家的门徒,跟吴起断绝了师生关系。此后,吴起弃儒学兵。
吴起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吴子兵法》。在《吴子兵法》中,吴起主张把政治和军事结合起来,对内修明文德,对外做好战备,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废。在政治、军事并重的前提下,吴起更重视政治教化, 用道、义、礼、仁治理军队和民众。
吴起还从战争起因上将战争分为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等不同性质,主张对战争要采取慎重的态度,反对穷兵黩武。
搜狗百科——吴起守信
2. 吕氏春秋里的吴起立信文言文翻译《吴起立信》译文:
从前吴起出去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住他吃饭。老友说:“好。”吴起说:“我等待您一起吃饭。”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等待他。
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他才和老朋友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担心自己不用讲信用。他这样守信,应该就是他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想要使三军信服,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吴起立信》原文:
曩(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扩展资料:
吴起一生侍奉过鲁、魏、楚三个国家,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政治及军事上都有相当高的成就。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且把《吴子》、《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吴起乃是战国时期的卫国人,与孙武齐名。
他很有治军才能,喜好用兵。起初,吴起为鲁国将领,因遭到猜忌而投奔了魏国,魏文侯任命他为西河(今陕西合阳一带)守将,兵如子以抗拒秦国与韩国。
吴起以善于用兵而闻名于诸侯,最重起成功要的是他能爱兵如子,与将士同甘***苦。他做将军时与最下层的士卒穿一样衣服,吃同样的饭菜,睡觉的时候从来不铺席子,行军的时候从来不骑马坐车。他还亲自背干粮,和士卒们***同承担劳苦的工作。
吴起治军严谨,主张严刑明赏,更善于鼓舞士兵的士气。公元前389年,秦国调集50万大军攻打河西,在要塞是另晋(今陕西华县东)布下营垒,形势危急。
吴起率领支精兵驻守在河西,当时他请魏武侯举行庆功会,提议让立了大功的将士坐前排,可以使用金、银、铜等贵重餐具;立了次等功将士坐中排,贵重餐具数量适当减少;而无功将士坐后排,不得使用贵重餐具。
宴会结束后,吴起还在营门赏赐有功者将士的父母妻儿,及战死将士的家属,也派使者慰问。此法一行,魏军立即有数万名士兵自动穿上盔甲,要求作战。而吴起挑选5万名没有立过战功的人作为步兵,由他亲自率领去反击秦军。
魏军与秦军在阴晋展开决战,结果魏军个个奋勇杀敌,以一敌十,最终将50万秦军杀得大败,取得辉煌战绩。通过吴起的数年经营,魏国牢牢控制了河西地区。
后来,吴起到楚国帮楚悼王实行政治、军事变法,也取得了很大的政绩。他将自己多年指导战争的经验,整理成为军事理论,写成(吴起》一书,流传后世。
百度百科-吴起守信
3. 吕氏春秋里的吴起立信文言文翻译《吴起立信》译文: 从前吴起出去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住他吃饭。
老友说:“好。”吴起说:“我等待您一起吃饭。”
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等待他。 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他才和老朋友一起吃饭。
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担心自己不用讲信用。他这样守信,应该就是他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
想要使三军信服,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吴起立信》原文: 曩(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扩展资料:
吴起乃是战国时期的卫国人,与孙武齐名。 他很有治军才能,喜好用兵。
起初,吴起为鲁国将领,因遭到猜忌而投奔了魏国,魏文侯任命他为西河(今陕西合阳一带)守将,兵如子以抗拒秦国与韩国。 吴起以善于用兵而闻名于诸侯,最重起成功要的是他能爱兵如子,与将士同甘***苦。
他做将军时与最下层的士卒穿一样衣服,吃同样的饭菜,睡觉的时候从来不铺席子,行军的时候从来不骑马坐车。他还亲自背干粮,和士卒们***同承担劳苦的工作。
吴起治军严谨,主张严刑明赏,更善于鼓舞士兵的士气。公元前389年,秦国调集50万大军攻打河西,在要塞是另晋(今陕西华县东)布下营垒,形势危急。
吴起率领支精兵驻守在河西,当时他请魏武侯举行庆功会,提议让立了大功的将士坐前排,可以使用金、银、铜等贵重餐具;立了次等功将士坐中排,贵重餐具数量适当减少;而无功将士坐后排,不得使用贵重餐具。 宴会结束后,吴起还在营门赏赐有功者将士的父母妻儿,及战死将士的家属,也派使者慰问。
此法一行,魏军立即有数万名士兵自动穿上盔甲,要求作战。而吴起挑选5万名没有立过战功的人作为步兵,由他亲自率领去反击秦军。
魏军与秦军在阴晋展开决战,结果魏军个个奋勇杀敌,以一敌十,最终将50万秦军杀得大败,取得辉煌战绩。通过吴起的数年经营,魏国牢牢控制了河西地区。
后来,吴起到楚国帮楚悼王实行政治、军事变法,也取得了很大的政绩。他将自己多年指导战争的经验,整理成为军事理论,写成(吴起》一书,流传后世。
百度百科-吴起守信。
4. 吕氏春秋吴起立信翻译曩(昔)(13)吴起(17)出遇故(9)人,而止(12)之食(10)。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1)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2)人求(14)故人。故人来,方(3)与之(4)食。起之不食(19)以俟(5)者,恐(6)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11)若此,宜其能服(15)三军欤?欲(18)服三军,非信(8)不可(7)也! (16)
解释
加点字词
1 暮:傍晚
2 令:派、使、让
3 方:才
4 之:代词,代“老友”
5 俟(sì):等待
6 恐:恐怕,担心
7可:行
8信:信用
9 故:旧的,原来的
10 食:吃
11 信:诚信
12 止:留住
13昔:以前
14求:寻找
15服:使------信服(使动用)
16 非信不可也信:守信,讲信用
17.吴起: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18.欤:语气词,吧
19.其:他,指吴起
20.宜:应该
21.为:坚守
译文
从前吴起出去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住他吃饭。老友说:“好。”吴起说:“我等待您一起吃饭。”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等待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他才和老朋友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担心自己不用讲信用。他这样守信,应该就是他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想要使三军信服,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5. 吴起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1)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2)故人来,方与之食( )
(3)恐其自食其言也( ) (4)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虚词“之”的用法
A.(吴)起不食待之。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
参考答案:
1。①派,使②才③害怕,担心④讲信用,守信 2 。D3.老朋友到傍晚没来,吴起不吃饭等他(暮,傍晚,天黑;食,吃饭)4.为人讲信用,或待人诚恳守信
6. 课外文言文《商鞅立信》的答案原文商鞅变法之令既⑴具⑵,未布,恐⑶民之不信己,乃⑷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⑸民有能徙⑹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⑺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⑻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译文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二百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一千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一千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注释⑴既:已经 ⑵具:完备 ⑶恐:怕 ⑷乃:于是就 ⑸募:招募 ⑹徙:迁移 (7)置:到 (8)辄:立即 (9)予:给 (10)最后 词类活用:怪(形作意动)感到奇怪 特殊句式: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介宾后置) (金:古时一金为二十两银子,十金即二百两,五十金即一千两)。
7. 吴起列传阅读答案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
曾经向曾子求学,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
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的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是猜疑残忍的。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荡尽了,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
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他和母亲决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不做卿相,绝不再回卫国。
’于是就拜曾子为师。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
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奉事鲁君。
鲁君怀疑他,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
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文侯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答说:“吴起贪恋成名而爱好女色,然而要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
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苦。
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
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
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从前三苗氏左临洞庭湖,右濒彭蠡泽,因为它不修德行,不讲信义,所以夏禹能灭掉它。
夏桀的领土,左临黄河、济水,右靠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边,羊肠坂在它的北面。因为他不施仁政,所以商汤放逐了他。
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
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武侯回答说:“讲的好。”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
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 *** 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
吴起说:“统率三军,让士兵乐意为国去死战,敌国不敢图谋魏国,您和我比,谁好?”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管理文武百官,让百姓亲附,充实府库的储备,您和我比,谁行?”田文说:“不如您。”
吴起说:“拒守西河而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服从归顺,您和我比,谁能?”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这几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呢?”田文说:“田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
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公叔的仆人说:“吴起是不难赶走的。”
公叔问:“怎么办?”那个仆人说:“吴起为人有骨气而又喜好名誉、声望。您可找机会先对武侯说:‘吴起是个贤能的人,而您的国土太小了,又和强大的秦国接壤,我私下担心吴起没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
’武侯就会说:‘那可怎么办呢?’您就趁机对武侯说:‘请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他,如果吴起有长期留在魏国的心意,就一定会答应娶公主,如果没有长期留下来的心意,就一定会推辞。用这个办法能推断他的心志。
’您找个机会请吴起一道回家,故意让公主发怒而当面鄙视您,吴起见公主这样蔑视您,那就一定不会娶公主了。”当时,吴起见到公主如此地蔑视国相,果然婉言谢绝了魏武侯。
武侯怀疑吴起,也就不再信任他。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
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他使法明确,依法办事,令出必行,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冗员,停止疏远王族的按例供给,来抚养战土。
致力于加强军事力量,揭穿往来奔走的游说之客。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
诸侯。
8. 吴起 文言文吴起是战国初期卫国人
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吴起是战国初期卫国人,较善于用兵.曾经向曾子学习。做到了西河守,取得了非常高的声望。这时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担任了国相。吴起很是不高兴,于是对田文说:“请允许我与您比一比功劳,行吗?”田文说:“可以啊。”吴起说:“统率三军,让士兵乐意为国去死战,敌对国家不敢对魏国有所图谋,您和我比,谁更一点好?”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管理文武百官,让百姓亲附,充实府库的储备,您和我比,谁行?”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拒守西河而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服从归顺,您和我比,谁能?”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这几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呢?”田文说:“田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由此可以看出,吴起是个性情率真,心胸开阔,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 ,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善于与同僚沟通的人
9. 吴起守信 文言文下面的译文仅供参考
一、
昔吴起出遇故人②,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龙门子凝道记》)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z/q656052451
子之(战国燕王哙的宰相)为燕相时,有一天坐在厅堂上假装说:“刚才走出门的是一匹白马吗?” 左右亲信都说没看见,只有一人追出门外,回来时禀报说:“确实有一匹白马。”子之借这事知道了左右对他的不诚实。 子之为燕相,应该用诚实信用来教化国人,为什么要使用诡计呢?以正道来教导(国人)尚且都有人不听从,何况用诡计呢! 这只能扰乱国人啊。凡是那些扰乱国人的,都那些喜欢耍巧弄诈玩弄智谋的人。
二、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子之为燕相,应该用诚实信用(来教化国人),为什么要使用诡计呢?以正道来教导(国人)尚且可能不听从,何况用诡计呢。何以用这个来扰乱一个国家的。那些扰乱国家的,都是机巧狡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