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段子 - 反语的故事

反语的故事

在人际交往中,应有“第三风耳朵”捕捉弦外之音,尤其是反话,才能免于被动。正话反说的“荒谬放大镜”有些话绝对不允许你说出来,为了避免尴尬,不妨从其反面说起。须知真理再向前一步就可能变成谬误,反面的话稍加引申,就可能走到反面的反面。楚庄王的一匹爱马死了,他非常伤心,下令以上等棺木,行大夫礼节厚葬。文臣武将纷纷劝阻也无济于事,最后楚庄王还下决心说:“谁敢再劝阻,一定要杀死他。”很明显,不论怎样改头换面,只要一说“不”,必是自取其辱。优孟知道了,直入宫门,仰天大哭,倒把庄王弄得异常纳闷,迫不及待地问是怎么回事。优孟说:“那马是大王最喜欢的,却要以大夫的礼节安葬它,太寒酸了,请用君王的礼节吧!”庄王越发想知道理由了,优孟继续说:“请以美玉雕成棺材,让各国使节共同举哀,以最高的礼仪祭祀它。让各国诸侯听到后,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啊。”至此庄王恍然大悟,赶紧请教优孟如何弥补自己的过失。终于将马付于庖厨,烹而食之。以优孟地位之微,如果直陈利弊,凛然赴义,固然令人肃然起敬。然而他正话反说,力挽狂澜,所作所言岂更不令人击节吗?

反语是更为极端的迂回术

正话反说便是以彻底的委婉,欲擒故纵,取得合适的发话角度,达到比直言陈说更为有效的说服效果。齐国有一个人得罪了齐景公,齐景公大怒,命人将这个胆大包天的人绑在了殿下,要召集左右武士来肢解这个人。为了防止别人干预他这次杀人举动,他甚至下令:“有敢于劝谏者,也定斩不误。”文武百官见国王发了这么大的火,谁还敢上前自讨杀头之冤。晏子见武士们要对那人杀头肢解,急忙上前说:“让我先试第一刀。”众人都觉得十分奇怪:晏相国平时是从不亲手杀的,今天怎么啦?只见晏子左手抓着那个人的头,右手磨着刀,突然仰面向坐在一旁的齐景公问道:“古代贤明的君主要肢解人,你知道是从哪里开始下刀吗?”齐景公赶忙离开坐席,一边摇手一边说:“别动手,别动手”把这人放了吧,过错在寡人。“那个人早已吓得半死,等他从惊悸中恢复过来,真不敢相信头还在自己肩上,连忙向晏子磕了三个大响头,死里逃生般地走了。晏子在齐景公身边,经常通过这种正话反说的方法,迫使齐景公改变一些荒谬的决定。比如,有一个马夫有一次杀掉了齐景公曾经骑过的老马,原来是那匹马生了病,久治不愈,马夫害怕它也把疾病传染给马群,就把这匹马给宰杀了。齐景公知道后,心疼死了,就斥责那个马夫,一气之下竟亲自操戈要杀死这个马夫。马夫没想到国君为了一匹老病马竟会杀了自己,吓得早已面如土色。晏子在一旁看见了,就急忙抓住齐景公手中的戈,对景公说:“你这样急着杀死他,使他连自己的罪过都不知道就死了。我请求为你历数他的罪过,然后再杀也不迟。”齐景公说:“好吧,我就让你处置这个混蛋。”晏子举着戈走近马夫,对他说:“你为我们的国君养马,却把马给杀掉了,此罪当死。你使我们的国君因为马被杀而不得不杀掉养马的人,此罪又当死。你使我们的国君因为马被杀而杀掉了养马人的事,传遍四邻诸侯,使得人人皆知我们的国君爱马不爱人,得一不仁不义之名,此罪又当死。鉴于此,非杀了你不可。”晏子还要再说什么,齐景公连忙说:“夫子放了他吧,免得让我落个不仁的恶名,让天下人笑话。”就这样,那个马夫也被晏子巧妙地救了下来。我们发现:正话反说可以放大荒谬,让人更为明白地见到了荒谬的真面目,从而达到了更好的幼谏效果。

东方朔用反语巧救汉武帝刘彻的乳母

汉武帝刘彻的乳母曾经在宫外犯了罪,武帝知道后,想依法处置她。乳母想起了能言善辩的东方朔,请他搭救。东方朔对她说:“这不是唇舌之争,你如果想获得解救,就在将抓走你的时候,只是不断地回头注视武帝,但千万不要说一句话,这样做,也许有一线希望。”当传讯这位乳母时,这位乳母有意走到武帝面前,要向他辞行。当时东方朔正在旁边侍坐。只见乳母面带愁容地不停地看着汉武帝。于是,东方朔就对乳母说:“你也太痴了,皇帝现在已经长大了,哪里还会靠你的乳汁养活呢?”武帝听出东方朔是话中有话,面部顿时露出凄然难堪之色,当即赦免了乳母的罪过。总之,说反话的效果源于它的“显微镜”作用,荒谬之上再加上更荒谬,则荒谬就无处躲藏,显而易见了。

应用

因为反语为谶有吉有凶,故古时为人物、年号命名时,常常有意寻找吉祥的反语,而极力避讳在反语上有凶灾的名字。

《梁书》载梁武帝建寺名同泰寺,接着又改年号为“大通”,又在寺前建了一个“大通门”。“大通”是“同泰”的反语,故取之以求吉利也。

《南史》载宋明帝多忌讳,大臣袁愍,反语为“陨门”,明帝认为不祥,乃令他改为袁湛。大臣刘忱,反语为“临仇”,乃令他改为刘悛。

《旧唐书》载唐高宗改年号,本定为“通乾”,因为反语不祥(天穷),即下令停用。

《朝野签载》上说唐人郝象贤,友人送他字“宠之”。其父专门宴请送给他字的友人,席上声泪俱下地乞请友人们不要再侮辱自己的儿子。众问其故,其父说“宠之”的反语是“痴种”。

《金楼子·杂记篇》说,诗人何僧智曾在任昉家作诗,任昉看了他的诗,说:”卿诗可谓高厚”。何僧智多心了,不禁勃然大怒道:你为什么说我的诗是‘狗号’?很明显,他也想到反语上去了。

正因为如此,故过去写诗,需特别小心在反语上犯忌讳。

《文镜秘府论·西卷·文二十八种病》,第十八种病为“翻语病”,“翻语”即“反语”。其论云:“翻语病者,正言是佳词,翻语则深累是也。如鲍明远诗:鸡鸣关吏起,伐鼓早通辰。”伐鼓,反语为“腐骨”,是很不吉利的话,所以为“病”。

《水经注》中提到莆坂那地方出产一种酒,因为是深秋桑落时酿制,所以叫桑落酒,然人们传久了,则音转为“索郎”,“自王公庶友,牵拂相招者,每云索郎有顾,思同旅语。”而索郎,就是桑落的反语。段成式《怯酒赠周繇》:“诗中反语终回避,尤怯花前唤索郎”,即咏此也。

滦河以西的人管“立刻”、“马上”叫“疾溜”,而河东的人叫“就立”。就立,也是疾溜的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