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段子 - 年轻人应韬光养晦的例子

年轻人应韬光养晦的例子

1、掩人耳目的楚庄王?

楚庄王即位时十分年轻,不明世事,朝中诸事尚不明白,也不知如何处置,况且人心复杂,尤其是若敖氏专权,他不明所以,更不敢轻举妄动。无奈之中,想出了这么一个自污以掩人耳目的方法,静观其变。

在这三年中,他默默地考察了群臣的忠奸贤愚,也测试了人心。他颁布劝谏者死的命令,也是为 了鉴别哪些是甘冒杀身之险而正直敢言的耿介之士,哪些是只会阿谀奉承、只图升官发财的小人。

如今,三年过去,他年龄已长,经历已丰,才干已成,人心已明,他也就露出庐山真面目了。第二天,他召集百官,任命了苏从、伍参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大臣,公布了一系列的法令,还采取了削弱若敖氏的措施,并杀了一批罪大 恶极的犯人以安定人心。

2、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

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薪(柴草),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使越国强大起来,并最终找准时机,灭掉了吴国。

3、墨池

有一天,在父亲的枕头里发现一本名叫《笔谈》的书,里面讲的都是有关写字的方法,他高兴得如获至宝,偷偷地阅读起来。

正当读得起劲的时候,父亲来了,问道:“为什么偷我枕中秘书?”羲之笑而不答。母亲想给他打圆场,从旁插了一句:“你是在揣摩用笔的方法吗?”父亲认为他年纪太小,未必能够读懂,就把书收了回去,对他说:“等你长大了再教你读。”

王羲之不高兴地说:“如果等高兴地说:“如果等我长大了才讲究笔法,那我这几年的时光不就白白浪费了吗?还是让我现在就学吧,免得不懂方法瞎摸索。”父亲听他说得有理,就把书给了他。

于是,王羲之按照书中所讲方法天天苦练起来,不久,他的书法有了显著进步。

但是,王羲之并不满足已有的进步。有一次,他看见东汉书法家张芝的书迹,爱不释手,自叹不如。张芝的草书写得好,人们称他为“草圣”。

王羲之不仅爱慕他的字,更钦佩他“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苦练书法的顽强精神。在给朋友的一封信里,王羲之写道:“张芝就着池塘的水练书法,连池水都变黑了,如果人们也下这么深的工夫去练习,未必会赶不上张芝。”

从此,王羲之每天挥笔疾书,写完字后就到家门口的水池去涮笔。久而久之,池水都染黑了,人们把这个水池称作“墨池”。

4、沉默不语的李忱

少时候,李忱话不多,宫里的人都认为他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李忱目睹残酷的政治斗争,长大之后更加寡言。他历经两朝,两位皇帝都喜欢故意在宴会上逼他说话,看他笑话。

李忱一登基,就像变了一个人。说话思路清晰,做事干脆利落。又一次,李忱赏赐给马元贽一根“通天犀带”,没想到马元贽转手把他送给了宰相马值。

过了几天,李忱认出那根宝带。第二天,李忱就把马值免了,意在避免宦官和朝廷大臣交往过密。马元贽是扶持李忱登基的“功臣”,但是李忱并没有成为其傀儡,表面上无比荣耀,实际上权力不大。

5、李东阳的隐忍

明武宗当政,大太监刘瑾只手遮天,很多大臣觉得玩不过,就多次提出退休。皇帝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唯独不同意李东阳。李东阳很担心,但是皇帝反而任命他为内阁首辅。

李东阳不得已,祭出“韬光养晦”这招,说了不少违心话,做了不少违心事。很多人认为他投靠了刘瑾。

其实李东阳也是暗中使力的,他曾经救了不少刘瑾的政敌,例如户部尚书韩文、刘健、谢迁;御史姚祥、主事张伟、三边总制、右都御史杨一清、御史方奎等等等等。

机会终于来了。公元1520年,另一场“靖难之变”开始了,安化王朱寘鐇打着反对刘瑾的旗号造反,刘瑾急忙找李东阳商量。李东阳给刘瑾挖了个坑,起用杨一清和张永平叛。刘瑾同意了。

李东阳私下带信给杨一清,要他说服张永一起诛杀刘瑾,并说朝廷也有很多人支持,大事必成。张永借回朝之际说服了皇帝。同时李东阳及时配合,动员很多官员同时上书弹劾刘瑾,***19条罪名。皇帝下令抄家,果然铁证如山。于是刘瑾被凌迟处死。

在李东阳受尽委屈、千夫所指多年之后,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除掉了刘瑾。在清算刘瑾遗毒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认为他是刘瑾的同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