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段子 - 小说解疑

小说解疑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则两个月以前的“旧闻”,山西煤田地质局宣传部任部长、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胡文亮创作了一部引起很大争议的无字天书。该小说名为《。》,全文仅有14个标点符号,没有任何文字内容,全文内容***分了五个部分,分别是①:?②:!③“‘……’”④(、)·《,》⑤;———。 该文在7月17日的《解放日报》刊登后,立即被多家媒体转载,如《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著名媒体也纷纷转载这篇无字小说,甚至传出了悬赏14万寻找小说的破译者。

小说是什么?我想我不应该提出这么一个弱智的问题,只要能够识字的人,大概都知道小说是什么。然而在不同的人那里,又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巴尔扎克就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普鲁斯特又说小说是沉默之子,韩少功把小说做成一个公园,有很多出口和入口,读者可以从任何一个门口进来,也可以从任何一个门口出去,你经历和感受了这个公园,这就够了。在创作无字天书的山西作家胡文亮那里,小说也可以是几个简单的标点符号。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小说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他也应该不能脱离语言艺术这个范畴,所以,小说也是艺术。作为艺术,就应该遵循他的规律,如果不遵循它固有的规律只为哗众取宠而去搞什么后现代、超级现实,我想这个人是不是走火入魔了?文学创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对语言的精心锤炼,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古人创作讲究炼字炼句,唐朝诗人贾岛以苦吟著名,因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叹而传为文坛佳话,又因有吟诗冲犯韩愈马头之“推敲”佳话流传。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用心血写成的,都是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人们把文学创作又叫笔耕,耕是什么?耕就是农民用犁头犁田,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劳作,文学创作和犁田一样,不同的只是在用思想用笔耕耘。

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山西的省级大作家胡文亮的大作,据他自己说,小说全文只有14个标点符号,讲述的是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内容高潮迭起,情节曲折动人。请先原谅我的愚钝,我看了半个小时这篇小说,头脑里依然是毫无头绪的,一片混乱,他所说的缠绵悱恻我不知道在哪里,他所说的爱情故事我也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爱情故事,他所说的高潮迭起我更不懂是如何一会事,至于情节的曲折动人,我就更不知所云了。学过《文学概论》的人都知道,一部作品,一本小说,如果没有读者,那它就还不是文学,而只是一个文本。文学是以一个活动的形式存在的。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自然、生活)、欣赏者四个要素组成,这四个要素构成了一个流动的过程。胡文亮的这部无字天书,我想除了他自己知道他在写什么,其他是没有人知道他在写什么的,既然他的这个文本无法与读者形成一个形成交流,即不能被读者接受,那么,最后文本还是文本,读者还是读者,两者互不相干,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这不算是文学。

胡文亮又说,这本无字小说只是物品改革中国文字的成果初步展现,有朝一日,让标点符号组合成的文字替代方块字。我认为他这是在痴人说梦吧。中国汉字,是世界的一个奇迹,从最初的甲骨文,一步步演变到今天的简化字,其间历时几千年,这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在如今世界上所有的语言体系中,汉字也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汉字作为人们生活中传递信息最有效的工具,是经过历史的证明了的,并不是他胡文亮说汉字不好就不好的。标点符号的作用是断句,只为汉字传递信息起辅助作用,它根本就不能够取代汉字。汉字的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朝着把汉字简化的发现发展,但是绝对不是用标点符号可以取代的。胡文亮声称,有朝一日,让标点符号组合成的文字替代方块字。这让我想起了在原始社会,人们用结绳记事,这多简单,连方块字都没有了,一根绳子就解决了全部的问题。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特定的含义,不同含义的汉字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传递准确的信息。而标点符号的数量有限,如果要表达一个复杂的信息,我不知道这些有限的标点需要怎么样的组合才可以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像他的这部无字天书,虽然他自己吹得天花乱坠,但是出了他自己,我们没有人能读得懂,这对信息的传递,就造成了巨大障碍。如果标点符号要取代汉字,还有就一个发音的问题,它必须要形成一个音节,才能在人们的生活中作为交流的语言工具,如果他再给每个标点赋予一个发音,那取代汉字又有什么意义?我看他不是要把文字改革带向简单的方向,而是更复杂了。所以,我认为胡文亮还不如去甲骨文,或者去推广结绳记事吧。

至于文学创作上的创新,胡文亮这个也算不得创新,或者说不应该是文学创新的方向。我想起了胡联网上当初流传得很广的一个笑话,那就是说,要想在网络上靠写作出名,那么你就写一些除了你自己能够看懂外别人都看不懂的文章,别人就会认为你这个人很有学问,很深奥。这就是没有水平的人在故作深沉,哗众取宠,跟胡文亮的这个做法是一个道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每次有了新作,首先是拿到村口念给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听,如果说老太太没听懂,他就会拿回去修改,认为那不算是好诗。胡大作家的这部小说,他说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本来我们可以用汉字把这个爱情故事写得很简单的,又不是什么深奥的学术理论,为什么偏偏要弄那么深奥呢?而且,这部小说最后还是需要用汉字来解读,而汉字又是他认为落后了的东西,他这不是在自己打自己的耳光是什么?司空图《诗品》有名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我想胡大作家可能是会错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以为写一部没有一个汉字的无字天书,就得尽了风流。用标点符号来取代文字写小说,无疑就是想用标点符号来作为一种意象文字,这算是创新吗?去看看甲骨文,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开始在用了。绘画也可以有同样的效果,根本不是什么创新。或许胡作家是受到了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影响了,想一鸣惊人。《尤利西斯》的第十八章那几十页没有标点的摩莉的独白,成为世界文坛的经典之作。胡大作家是不是想反其意而用之呢?是不是想让自己的作品像《尤利西斯》那样青史留名呢?而我,却只看到了一个哗众取宠的小丑。

《南史·江淹传》中说江淹:“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江淹是南北朝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他自小孤贫,但努力读书,文章写得非常之好,被时人所称赞。他的《恨赋》和《别赋》,被人们公认为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后来,他受到齐高帝萧道成和齐武帝萧赜的重用,官至光禄大夫。从此,江淹不愿再求上进,晚年时文章越发退步。对此人们传说:江淹梦见张景阳向他索要借给他的一匹绸子,江淹便把怀里剩下的几尺还给张景阳。又梦见郭璞向他讨还一支笔,江淹把一支五彩笔也还给了郭璞。从此,江淹的文章不如从前,诗词也没有佳句,人们传说江淹的才能用完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江郎才尽。郭璞向他讨还那支笔,也是有典故的。据传他到任依始在这座土山丘住了一夜,梦一美男子自称郭璞给他一支五彩笔,醒来发现果有一笔在兜里,从此才思泉涌,下笔如神。这就是梦笔生花来历。这位山西煤田地质局宣传部任部长,是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创作出版了散文集、小说集、报告文学集等8部作品,约300万字的胡文亮胡大作家,我不知道他以前创作那的300万字的作品有没有像江淹那样做梦得到一支神笔才写出来的,也没拜读过他那300万字的“不朽作品”,如果他那300万字真有像江淹的《恨赋》和《别赋》那样有价值,那他写的这部无字天书也如晚年再也不出佳句的江淹一样了,才尽也。但是人家江淹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写不出来了,纯粹就不写了,知道写也是写出一些垃圾东西来,所以他就封笔不写。可是我们这位胡大作家却没有这样的自知之明,总想着耍一些花样来引起别人的关注,生怕别人遗忘了自己。

我一直就说,现在的文坛是浮躁的,已经很少有真正静下心来创作的作家,像曹雪芹那样花一生的心血来创作一部小说的人,已经没有了。所以,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了大师。浮躁,急功近利,是现今文坛的真实写照,胡大作家就是一个例子。为名为利,无不用其极,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胸部写作,一个比一个“先锋前卫”,但是纵观当今的文坛,又有多少真正的精品小说呢?出版社每年也会出版很多的书,书店里也有各种花里胡哨的畅销书,其实只是一种虚假繁荣,他们是虚弱无力的,他们是资本驱动和名利驱动下产生的大量文字垃圾。一个真正的作家,在文学创作的时候,他是在用心看世界,用灵魂来感悟这个世界,他不会为名和利所诱惑,即使寂寞和清贫,他依然会坚守他自己的原则,踏实地写作。这位胡大作家居然还要用14万来悬赏小说的破译者,的确很有新闻效应,这样搞的确很容易就出名了,但这明显就是在沽名钓誉了,你还不如拿这14万去资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这样,或许还可以博取一些正面的声誉,也更有一些实际的意义。文学创作是严肃的事情,不应该成为娱乐式的新闻,一个真正的作家,应该背负起他的社会责任。如果你耐不住寂寞去码那一个个汉字,静不下心来坐那张冷板凳,你大可封笔不写,用不着整出这些乱码来让人猜谜。你这样的小说,只要上过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也写,而且他也可以说他的小说有很多含义,有很多故事,何必这样搞呢?你不是想像FRJJ那样来娱乐大众吧?希望你没有玷污作家这个神圣的名称。

如果胡大作家你还要继续做个作家的话,我希望你还是老老实实地做一个作家,脚踏实地地写作,不要像你的名字胡文亮一样,胡乱写一篇文章怎么会亮呢?要亮也只是像烟火一样亮一下就灭了。最后,我就用吴晨骏的《小说技法十一章》中的一段话送给你:“勤奋磨炼语言,这是好的小说家一辈子都在干的事情。小说创作,首要的一点是:学会把话说明白,把意思表达清楚,用舞蹈演员练功那样的毅力,去训练我们对文字的感觉。” 希望这段话能够对你以后的小说创作有点帮助,别再搞这些无字天书,无聊的乱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