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段子 -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新课程而言尤其显得必要和重要。针对目前学生重理轻文,不大喜欢政治课的现状,我认为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最终将会影响到学生最后的政治高考成绩。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是搞好政治教学的关键。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提高课堂效率应做好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针对目前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实际,教师政治课教学时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鸣,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激发兴趣的方法:

1.1 艺术作品中的笑话、漫画、格言、警句等。这些笑话、漫画、格言、警句无不妙趣横生。教师信手拿来,便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如讲述教条主义的危害时,跟学生讲个笑话:粮店的职工对经理说:“经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经理问:“你把它捞出来了吗?”职工回答:“没有,我把猫放下去了。”学生在笑声中认识了教条主义的危害。从而产生了学习政治的兴趣。

1.2 生活中的轶闻趣事和出现的形象比喻、俏皮话、顺口溜、打油诗等。对于这些活的幽默素材,教师应独具慧眼、善于发现,精心运用。如在讲述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时可以运用一句顺口溜:“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又比如在讲述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状况时,把农民形象地比喻为“1007部队”,“1”是一条扁担,“00”是两只水桶,农民种地就是拿一把锄头,刨一个坑,撒上种子,然后挑水浇地。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出我国几亿农民搞饭吃的落后生产状况。这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实验中的原理。如在讲述“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时,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实验:在放满水的透明玻璃杯中放一根竹筷,让学生观察竹筷是直的还是曲的,学生观察到此时的竹筷是曲的。老师从杯中取出竹筷,让学生再观察,原来竹筷是直的,然后老师结合学生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哲学观点,同时使学生对学哲学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1.4 寓言、典故。思想政治课的许多观点深奥抽象,而寓言典故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剖析观点时,适当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例如:用“拔苗助长”的寓言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说明普遍联系的原理;用“荆人袭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五十步笑百步”、“愚人吃饼”说明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等等,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1.5 有趣的故事。一位姓陈的老大爷与一儿媳、一孙子同住,由于儿媳不孝,致使老人衣不暖身、食不饱腹。一年腊月临近春节,老人饥寒交迫。一个同村人深感同情,写了中堂:“隔窗望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我喂儿来儿饿我,当心你儿饿我儿。”把祖孙三代关系描写得淋漓尽致。诗贴出去后同村人议论纷纷,儿媳感到内疚,终于到老人面前赔礼。这个故事生动有趣,使学生不知不觉中懂得社会舆论对于道德的维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6 形象比喻。就是在教学中运用某些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抽象费解的内容,使所说明的道理具有趣味性、感染力和说服力。如在讲到资本家由于采用新技术使资本家在获得了更多剩余价值时,有的学生提出“新的机器设备能创造剩余价值”的观点。对这一观点的理论说明较抽象,也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剩余价值概念,明白剩余价值来源之后,反问了一句“如果张××用棍棒打死了一只鸡,你认为打死鸡的是棍棒吗?”许多同学心领神会,不禁大笑。这一比喻既新奇又恰当,幽默风趣,揭示了问题的实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政治教师角色的转化

在新一轮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政治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角色定位的束缚中走出来,在新课程的环境下重新理解和塑造自己的职业角色。

2.1 政治教师应从拥有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新课程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转变自身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我们政治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尤其要善于提出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得出学习的结论。政治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关注学生主体、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指导,思想政治教师要真正做到精心设计每一堂思想政治课,让学生成为政治课堂的主人。

2.2 政治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由以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和引导、发现的教学。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政治教师的角色也必然发生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改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让学生去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包括综合活动题目的选择、综合活动开展的计划、具体研究活动的进行、对活动结果的处理等。政治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引导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政治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发展极为重要。

2.3 政治教师应从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程必须与思想政治教学相互整合,政治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政治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政治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政治教师不再仅仅作为课程的消极接受者,而是要作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这与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是一致的,这也是对政治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参与课程开发,政治教师可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促进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

3.勇于进行课堂创新

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靠创新型教师来承担、完成。如果没有创新型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政治教师要想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就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

3.1 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悬念。悬念的设计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唤起学生兴趣,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否则就会使得学生觉得你的课堂一如既往,毫无兴趣。例如学到:“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时,可以这样设问:“为什么当年日本侵略我国有8年之久,而且又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现在我国为什么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呢?”这样的设问,容易使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与此同时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很想知道答案吧,但我不能马上告诉你们,你们不妨同桌之间先议论一下。”这到底是为什么?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高潮。

3.2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真情感染”。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心灵深处、感情高处着手,用自己真实的、强烈的感情,设法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感情体验。从而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升华的境界!这有利于我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比如在教“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时,可以引导学生观看2008年我国四川汶川地震我们“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录像。再现当时的感人镜头,让学生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坚强的、大无畏的、勇往直前的民族。坚强的中国人民在中国***产党的领导下,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不离不弃的、大公无私的精神。这样就能使得学生知道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这种精神是不能生存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另外还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最后,让全班的学生合唱“中华人民***和国国歌”,这样的教学设计就使得单纯的课堂教学延伸到现实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升华了情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3.3 运用音乐。在教学中适当的使用音乐能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课程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讲“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时播放音乐《山不转水转》:“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在转……”这样讲解能借助于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也使枯燥乏味的哲学原理变得形象生动。

3.4 巧妙举例。在政治课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趣味例子,就会一扫课堂的沉闷气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新课的讲解定下基调。如在讲“联系”这个概念时,先播放哲学寓言故事“唇亡齿寒”的录音。说明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如唇齿相依,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即“联系”。那么,什么是“联系”呢?同学们就会抱着极大的兴趣去阅读、去探讨。它不仅可培养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而且可让学生在不断参与互动中既扩大知识面,又培养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5 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有声音、有动感,教学直观,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收到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