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扶不起的阿斗”
提起阿斗,熟悉三国的朋友一定都对他不陌生。他就是三国中蜀国领导人刘备的儿子,名字叫刘禅,阿斗是他的小名。说起刘备,从桃园三结义到煮酒论英雄,再到三顾茅庐,以至于后来建立蜀国,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绝对是个人才,而且是个不得不佩服的人才。一个能把哭都当成政治工具以此控制人的人,你不佩服都不行。就是这么一个让人五体投地的人,又生了一个让人更加五体投地愚笨无能的儿子。读三国,看到父子两人巨大的差异,有时候我都觉得现代的遗传学、基因学简直成了忽悠人的东西,并非什么科学了。
说到阿斗刘禅愚笨无能有两个典型事例:一是蜀国被灭后,他被封为安乐公,住在魏国都城许昌。有一次,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主人公在宴会上问他还想不想回蜀国家乡去,可爱的刘禅说:这里有歌有舞有美酒,我怎么舍得回去啊!成语乐不思蜀典故就由此而来。二是在他回答完司马昭后,他旁边的一个随从叫郃正的,认为如此回答不妥当,并告诉他,如果司马昭再问起同样的问题,就边流泪边哭诉,天天都梦想回去。没成想我们的阿斗却怎么都装不出悲伤的样子,更别说流泪了。当司马昭指出他的话是郤正教的时,竟然用一种吃惊的眼神望着司马昭说:“对,对,正是郃正教我的。引得堂下大笑。 刘禅出了名后,“扶不起的阿斗”就成了他懦弱无能的代名词。 正是由于阿斗的无能,诸葛亮先生只能事无巨细的亲力亲为,最终落得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办法,谁让刘备托付给他这个重任呢。他不成器,诸先生又不能体罚,毕竟人家是皇帝,有“法律”保护着呢。能做的也就是隔三差五上个书,旁征博引,苦口婆心提醒罢了。不能用激烈的言辞,那样是对阿斗人格的侮辱,不能老讲,没完没了是很招人烦的!可是,自己毕竟担负着辅佐的重任,又不能撒手不管,哎,诸先生不得不决定牺牲自己的健康、自己的生命来辅佐这个永远都“扶不起的阿斗”。 姜维是诸葛亮的衣钵传人,在三国中也是响当当的人物,然而,师徒二人面对阿斗,只能是惨败而归啊。后来有聪明人说了,那是因为诸先生和姜先生的教育方法不对。你看,那个后来陪伴在刘禅身边的叫黄皓的宦官,不是把阿斗哄得团团转,一切言听计从嘛!他成功的秘诀不就是满足阿斗的欲望和需求吗,刘禅对什么有兴趣,他就来什么,把阿斗哄高兴了,再提点自己的要求,那阿斗不是立马就兑现了吗。孩子嘛,心理成长是有规律的,诸先生和姜先生要是按规律办事,别老是用他们的那套东西教育阿斗,凭他们的才华,何至于最后一个累死、一个被杀、一个被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