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哈义古丽:11位穷“爸爸”穷“妈妈”的好女儿
巴哈义古丽全名叫巴哈义古丽·尼合买提,塔塔尔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满城路社区的一名普通干部。
工作17年来,她照顾着多位贫困孤寡老人和困难户,认了11个不同民族的穷“爸爸”穷“妈妈”。此外,她还累计帮扶辖区各族贫困家庭50余户,资助数十位山区贫困妈妈、贫困学生,个人捐赠物资10万多元。
巴哈义古丽通过身体力行,把爱的种子播撒到更多人的心里。如今,以巴哈义古丽工作室为核心,满城路社区形成了信息员楼栋长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法律法规志愿服务队等8支志愿者队伍,有志愿者500多人,志愿服务逐步常态化、社会化,服务范围涵盖医疗、教育、卫生等多个领域。
2、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3、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情注雪域高原,爱洒藏区同胞
自2015年11月响应中华慈善总会发起的“藏区千名贫困家庭包虫病患者救助行动”以来,作为首家参与该行动的医院,三〇二医院率先承担起藏区包虫病患者大批量防治任务、全军藏区包虫病救治“样板工程”创建任务。截至目前,已为从藏区来北京的19个批次、124名患者进行了治疗,为99名重症患者实施手术,手术成功率达100%。
为了发动更多医疗资源,三〇二医院还积极探索军地联合防治包虫病的新路子。牵头举办全军藏区包虫病筛查诊断与治疗技能培训班,积极为来自解放军第一〇七医院、二五三医院以及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杂多县人民医院等24家军地医院的业务骨干传授经验;牵头举办西藏自治区包虫病外科规范化诊疗技术培训班,为来自藏区及部分解放军驻藏部队和武警部队的14家军地医院的业务骨干“传经送宝”,有效提升了当地包虫病规范化诊疗技术水平。
4、阿布拉江·穆合塔尔:徒行八千里,结亲百余家
44岁的阿布拉江·穆合塔尔,出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阿扎克乡提坚村。近年来,他喜欢上了徒步运动,并且开始热心做公益。
2016年,阿布拉江用18天时间,从乌鲁木齐走到阿图什市,引起轰动。后来,他又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从乌鲁木齐走到北京,沿途宣传大美新疆和民族团结一家亲。
经过专业的体能训练和精心准备,2017年4月8日,阿布拉江信心满满地从乌鲁木齐出发,踏上了徒步进京的梦想之旅。8月15日下午,背着行囊、风尘仆仆的阿布拉江·穆合塔尔终于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面对鲜红的国旗,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动情地说:“祖国很强大,人民很团结,中华各族人民都是一家人!只要大家更团结,祖国就会更强大!”
5、阿卜杜拉·吾拉西木:在南昌树立新疆人的品牌
2017年6月,在江西省南昌市从事餐饮业的维吾尔族商人阿卜杜拉·吾拉西木,将一封抒发民族团结情感的信寄给了远在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扎瓦乡老家的母亲。阿卜杜拉用朴实的语言向远方的母亲诉说心里话,用真挚的感情发声亮剑,向家乡人民表明自己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决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的态度,用最温暖的字句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热爱。
从15年前带着40元钱到南昌打拼,到成长为在南昌拥有11家店面和10个摊点、管理着32名员工的商人,阿卜杜拉的成功,既是个人努力的回报,也是民族团结结出的硕果。
对于未来的发展,阿卜杜拉表示,他将增开更多的店铺,店员的聘用坚持一半员工为新疆老乡,另一半则为南昌本地人,一来给南昌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工作岗位,二来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在阿卜杜拉心中,餐厅已不仅是他餐饮事业的开拓地,更是民族团结的小窗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