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高考考了550分,满分750分,在一个高考大省排名几十万,但在班里算是不错的成绩了。按照这个分数,我可以去贫困省,但是我不想,我不想留在省里。至于原因,我很惭愧,这其实是我身边人的意愿。他们说,出省,去外省看看。其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大概只是觉得北京是国家首都,是个特别好的地方。我还没有深入思考过北京的真实面貌,北京有哪些大学,我的真实实力,我的真实喜好。一切都只是在倾听身边的人,就像一张空空的人皮,用别人的思想、想法、观点填充我的内心,甚至指引我的人生方向。这不是很可怕吗?但后来我像个傻子一样,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到——我遇到了她。
因为对第一次高考分数的不满意和对中国以外世界的向往,我决定回去复读。即使我爸妈不那么愿意复读,说高四压力大,复读后发现有人考的不好我也很犹豫,但最后还是忍住了想出省的欲望。所以,我选择了复读,坚定,无怨无悔。
我放弃了志愿,回到了高中。
我县有三所高中,复读前的高中是我们县最好的,排名第一。每年都有几个学生考上清华北大,所以很多县外的学生来这里选择在我们学校读书,复读生也不例外,她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临县人,花了好多钱来我们学校。因为复读生太多,我们高中和县里的第三高级中学联手建了东校区。其实说白了就是我们高中在另一个高中租了个地方然后提供给复读生。那是我和她相识相知的地方。
巧合的是,复读生开学那天,我们被分到同一个班,同一个宿舍。但其实在前半学期,我们并不是很熟,因为我是一个反应迟钝不主动的人。在真正交心之前,我们都有自己的圈子。虽然我们偶尔有联系,但仅限于普通朋友。当时我对她的印象是,她是一个很可爱,很微笑,很有个性的人。她的脸圆圆的,笑起来下巴中间会有一个小小的凹弧,像一颗倒立的心,眼睛又黑又亮。
寒假之后我才真正了解她。因为寒假期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把开学时间推迟到了4月。开学后,学校改变了班级和宿舍的分配。因为当时一个班100多人,一个宿舍8个人,这样密集的人数对疫情防控不利。所以学校把一个班分成A、B两个班,一个宿舍分成两个宿舍。很巧妙的,我们被分到了同一个班,同一个宿舍。相比宿舍另外两个不熟的同学,我们以前住在同一个宿舍,自然有亲近感。我们经常一起散步,一起去餐厅,一起上厕所,下课后一起去楼道里醒来...
?真的很感谢学校的这些安排,或者说是“缘分安排”,让我有机会更好的了解她。她和我是完全不同的人,但她和我有共同之处。不像我,她是那种太注重成绩的人。除了在学校学习,她的生活还包括书籍、写作、鲜花和烹饪。
?她喜欢读书,尤其是散文,比如林清玄的《清欢》。我也喜欢名著,比如《红楼梦》。我最喜欢的作者大概是三毛吧。她经常看书,看得津津有味,废寝忘食,甚至几节课(自习课)就看完了。这极大地触动了我,因为老师通常向我们输出的观念是:学生的职责是学习,重点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点。学校也排除我们看一些课外书,有时候发现了会没收。所以,每当我在自习课上看课外书的时候,总会有一种负罪感,觉得自己做得太过分了。自习课怎么看课外书?这些时间应该花在学习和巩固知识点上。是她的“叛逆”解放了我的思想,告诉我在自习班读书不是什么大问题。那些课上的知识点不会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如何热爱生活,生活也不可能被那些所谓的知识点束缚。她喜欢的书的类型也深深影响了我:散文引导我们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记录生活,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反思自己,寻找其中的本我;经典小说引导我了解历史,探索不同人的不同性格,拓展我的思想深度;三毛是个很奇怪的女人。她不是一个好女孩。她叛逆、古怪、固执、独立。看她的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现在的状态——一种和别人一样的无知状态。
她喜欢写作,她的文章有着散文特有的特质:流畅、优美,读起来像春风一样让人感觉很舒服。仅仅通过言语,我们就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很温柔的人,当然,这也是事实。
她喜欢花。她说,在她的家里,有十几种花:月季、桔梗、勿忘我、向日葵等等。很多都是她自己种的。她告诉我,种花是一种享受,可以得到心灵的洗礼。因为她,每当我看到路边或者别人家门口的一些花,我都会忍不住想起她,想起她温柔的笑脸和声音。
她也喜欢做饭。她经常告诉我怎么做一些食物,还经常自豪地告诉我她在家做了什么新菜。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充满羡慕,因为我不会做菜,也没有尝试过研究新菜。因为她,我对厨房和烹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了这些,她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对我的影响也很大。她是一个温柔幽默的人,她能很敏感的发现你的小情绪,会很体贴的照顾你;她似乎脑子里有很多奇思妙想。和她说话,你永远不会觉得无聊,也不用担心无话可说,因为她总会用一些奇怪有趣的比喻逗你笑,然后打开新的话题。她也是一个善良有礼貌的人,能保护自己。她会主动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她会郑重的感谢每一个帮助过她的人,她会不辞辛苦。但是对于那些伤害她的人和事,她敢于站出来主动说出来。她的善良和礼貌锋芒毕露。一个人做到这种程度是很难得的,因为普通人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太善良,要么太锋芒毕露。我很佩服她,了解她的经历后更佩服她。
在被调走之前,她总是因为太优秀而被人盯上——她非常擅长演讲和表演,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班里的女生总是联合起来孤立她。那段时间,她总是晚上偷偷溜到床上哭,甚至觉得生不如死。但就是这样一个经历过校园暴力的女孩,她依然保持着热爱生活,与人为善的性格,我觉得真的很难能可贵。她让我想起一句话:即使我已经看到了黑暗,我仍然渴望光明。
?这就是她,一个奇怪又有趣的女孩。她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甚至可以和我父母相提并论。她是我的“贵人”,是我的人生导师。我会永远珍惜和尊重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