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陌生人社会”的背景下,城市邻里关系的分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信用卡层层加码的电梯给本已脆弱的邻里关系增加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理论上讲,只要物业公司和业主达成协议,居民楼安装分层刷卡系统无可厚非。但我们不能否认,电梯安装分层刷卡系统,不仅疏远了邻里关系,更重要的是呈现了一种“除非是自己,否则不要进入”的态度,表达了一种对邻里交往的拒绝。
这种把土地画成监狱的做法,不仅抛弃了传统的邻里关系,也让家庭隔绝了邻里交往带来的快感。现实中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甚至危及生命安全。2017重庆某小区有人因为坐电梯不刷卡被困半小时,最后求助警察脱困。
许多人都熟悉“远亲不如近邻”这句古老的格言。邻里关系曾经是中国人民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宗族,血缘关系,日常劳作在一起,过去的农村自然是见证这句老话的地方。即使是在城市,在工作单位大家一起生活的时代,很多人下班后都是同事邻居一起上班。因为年龄和经历的趋同——一起入职、上班、结婚、生子,邻里关系往往伴随着生活。
文艺影视作品里,北京胡同的树上抓鸟的男孩,上海胡同的洋气小乖乖...邻里关系往往是故事的基础。有了柴米油盐,性格鲜明的人物在人生的不同季节上演。
相对于其他关系,邻里关系其实更接地气,人与人之间更容易坦诚相待,因为在家里放下了身份、地位和名气。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大城市。虽然它在地理上只有几步之遥,但许多人可能甚至不知道他们的邻居长什么样,更不用说有任何联系。对于很多人来说,尤其是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的人,邻里关系早就从他们的人际网络中消失了。
德国社会学家卢曼将信任关系分为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当人际关系因为缺乏沟通的时间、空间和内容而难以建立人际信任时,制度信任只能通过契约关系来建立。长此以往,社会难免会失去一点温暖。
前段时间,芬兰漫画家卡罗里娜?科尔霍宁的作品《芬兰人的噩梦》在网上走红。“我怕在楼道里碰到邻居,所以应该选择楼道里没人的时候出去。”漫画中表现的内向的芬兰人对待邻居的态度和行为引起了很多人的声音。
古人云,君子行必选智者,住必选邻居。让我们从安装几部楼层刷卡电梯开始,从开门大方打招呼开始,让邻里关系回归到应有的样子。
至少杜绝熊海子乱按电梯!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