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认识教师家长应该懂得,幼儿和成年人一样,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态度。与快乐产生、满足的积极情绪一样,幼儿当然也会产生种种诸如烦恼、愤怒等不良情绪。要想孩子成为情绪的主人,我们就该接受孩子的各种情绪。心理学家汉.金诺认为,孩子的情绪不会因为成人的一句“不要这样想”或者“你的感觉不应该有”而消失。只有尊重、同情孩子,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有了正确的认识,我们在孩子闹情绪的时候,才不会惊慌,也不会急躁,更不会凭主观意识强行阻止、压制。须知,如果聚集的愤怒不能释放出来,就会引起生理或心理疾病。
二、做出榜样有的教师、家长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与权威,在孩子面前不苟言笑,还有的家长在家里动辄摔盘子、摔碗,或相互指责、攻击对方、迁怒对方,完全不考虑别人,只图自己疏泄的痛快,这是尤为不可的。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从孩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教师的烙印。为此,正确的作法应该是自由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又不迁怒于人、于物。如和磨歌多年未见的好又见面了,很高兴,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妈妈(爸爸)今天很高兴”;工作遇到挫折了,也可以在家庭成员之间诉说,然后唱唱歌,说说笑话……总之,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明白,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都可以表达情感的宣泄情绪。
三、有效引导虽然,孩子的感受和所有的期望是可以理解的,但并非其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接受的。一个人不能一不顺心就骂人,也不能一破坏行为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以合理的方法疏导宣泄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