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90年代起,日本海自陆续以村雨级和后续的高波级,取代80年代服役的初雪级和朝雾级驱逐舰。原本海自打算建造9艘村雨级与11艘高波级,一比一全面替换初雪级与朝雾级,但由于预算有限,最后只建造了9艘村雨级与5艘高波级;而原本希望从高波级开始配备的新一代防空系统FCS-3也由于开发时程赶不及和经费紧张的关系,无法在高波级上实现。因此,日本海自需要等到再下一代的驱逐舰,才能实现FCS-3等新装备,并全面替换第一线护卫群残余的朝雾级。
最后一艘高波级的预算在平成14年度(2002年)度编列之后,海自接下来数年的装备投资重点包含两艘爱宕级驱逐舰(14DD型)、两艘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16DDH型)、为宙斯盾舰增添反弹道导弹能力等,这些年间暂时停止订购通用舰。2004年12月,日本内阁通过日本防卫省平成17年度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其中正式确认建造首批4艘新型通用驱逐舰;由于最初计划从平成18年度(2006年)编列首艘预算,因此计划称为“平成18年度通用舰”,简称18DD。
2007年9月14日,日本防卫省防卫设施本部公布了19DD的技术大要,此时基本设计已经大致底定;在同年度,防卫省也正式编列19DD的建造预算。起初防卫省要求的19DD预算为848亿日元,但由于财政压力而删减将近100亿日元(约750亿日元)。因此到定案时,19DD 舰型演变得更为保守,基本上是以高波级的舰型为基础,进一步改善舰体的雷达隐身外型,并加装FCS-3A相控阵雷达,反舰导弹发射器也改用传统的固定/半埋式。 日本在平成19年(2007年)批准建造四艘19DD型,同年2月编列首舰19DD的建造预算;原本防卫省要求的首舰19DD概算为848亿日元,实际上批准749.72亿日元(约合7.17亿美元) ,单价几乎是高波级的两倍。接下来,日本防卫省在平成20年(2008年)的预算年度通过19DD二号舰(20DD)的建造预算(编列690亿日元)。在平成21年(2009年),防卫省编列19DD三号舰与四号舰(21DD)的预算,编列1515亿日元,估计比起两舰分开订购可节省119亿日元;在2009年2月,防卫省与三菱重工长崎厂签署19DD与20DD的建造合约。
本级舰前三艘都由三菱长崎厂建造,四号舰则由三井重工玉野厂建造。19DD首舰于2009年7月17日在三菱长崎厂的船坞安放第一块龙骨,在2010年10月13日下水,命名为秋月(DD-115),2012年3月14日成军;二号舰在2010年起工,2011年9月15日下水,命名为照月号(DD-116),2013年成军;由三菱长崎厂建造的三号舰与三井玉野厂建造的四号舰则分别在2011年5月与6月起工,三号舰在2012年10月17日下水,命名为凉月(DD-117),在2014年内成军;四号舰在2012年8月22日下水,命名为冬月(DD-118),在2014年内服役。这四艘舰的服役进度都比最初的预估延后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