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故事 - 如何撰写电视专题片策划

如何撰写电视专题片策划

在媒体进入融合时代、电视节目品牌化的今天,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综艺,如何在观众日益挑剔的眼光中提升自己,是当下电视媒体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结合多年的专题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目前,电视界和学术界对电视专题片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专题片不是纯粹的新闻,不要求时效性,而是追求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它兼容了一些新闻的特性,但在本体论上与新闻不同。它的重要功能是“高度尊重和揭示事实、真实自然的人和人性”。因此,它既不会取代其他电视艺术,也不会被其他电视艺术取代,具有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回顾中国电视专题片的创作历程,我们不难在她身上看到时代的烙印。如今的电视专题片已经开始拒绝平淡的叙事和长镜头,追求“可视性”、“节奏感”、“故事性”。这就需要对电视话题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策划和包装。

专题策划首先要精心选材。

专题片可以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会议话题、历史题材、民生报道等等。选题的关键在于其内涵价值。我们拍过的电影,如《李克诚》、《孙秀英和她的剪纸人生》、《临近七月三十一日》等,因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备受关注,给观众一个心理切口,让他们主动介入影片,产生情感声音,实现心灵互动,然后带着思考离开。

其次,规划要从生产观念上进行调整。

真实性是故事片自始至终的追求。通过纪录片手法的运用和表现,让人们感受到人物的真实再现,这是大众意识的一种表现,其平视性和客观性的特点赋予了电视专题片以感染力和生命力。所以在拍电影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主观说教,从观众心理的角度给故事片定位,以彰显其平民意识。

事实上,在地方台,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我们经常会不自觉地携带某个主题去“执行”,结果往往不是主题,而是我们自己,也就是不经意地把主题当成了自己的思想载体。这和我们的创作初衷大相径庭。

需要明确的是,我们制作专题片的初衷并不是要把一个现成的或者主观的结论强加给观众,而是要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和介入。虽然每个人的欣赏和思考方式不同,但结论都是观众在平等、动态、投入的状态下得到的。没有强求的迹象。就像一个贫困生的专题片《伸出你的手》一样,我们提出主题不开场,而是尽力展现这个贫困生的家庭、生活状况、学习成绩。最后,人们不禁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学习成绩优秀,背景不好的孩子,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所以在创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理念上找准定位。

故事片的策划包装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创作方式上寻求突破。

马克思曾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没有策划和包装的专题片,阴暗无色,原料平淡无奇。电视电影拒绝人为虚构但不否定创作者的艺术表达,这就需要剪辑人员深入挖掘电视表达的潜力,整合才艺和音画资源,全方位包装。

电视策划首先是智力投入,策划的前提是积累。“电视策划不只是一两个创意,而是很多点的集合。就像一条贯穿程序的智慧线,在程序中起到思维引擎的作用。电视策划是理论对实践的支撑。没有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不了解电视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是很难胜任的。这就要求专题片的制作人应该是通才,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艺术审美能力,并擅长计算机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在节目的定位、创意和制作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其次,访谈现场是一个挖掘大量素材的地方,声画同步让电视专题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要尽量记录原生态的现场资源,以凸显真实感。比如一场火灾现场,嘈杂的人声,噼里啪啦的爆炸声,撕心裂肺的呼救声,比任何手段都更能扣紧观众的心弦。

而且音乐是高度形象化的情感符号,音乐语言的运用是直接表达艺术思想的有效手段。一个生动的主题用淋漓尽致的文字表达出来后,如果再配上音乐的托付,就更锦上添花了。比在“李克诚”,一个真正的代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抗日怒火高涨之时,伴随着著名的主题音乐《松花江上》,把人们带到了那个难忘的悲剧时代,主题思想被渲染到了极致。

史料和空拍的运用也是真实再现专题节目的一种方式。比如在采访历史人物的后期制作中,可以通过画中画等手法将人投入到历史影片中,缩短了时间差,让观众仿佛回到了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在表达差生的理想追求时,只安排他读书会显得平淡,但如果用大雁来寻求一种写意的境界,既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又深化升华了主题,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

此外,电视制作软件强大的功能支持也为电影制作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比如蒙太奇的巧妙运用,各种特技、滤镜、漫画、图表、照片、字幕的恰当运用,使影片剪辑精细,美轮美奂。

总之,电视剧的策划包装是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经过精心策划和包装,专题片如同一座完美的雕塑,立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但也要注意,电视策划包装拒绝人为虚构但不否认创作者的艺术表现力。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强调真实自然,追求华丽,但不提倡奇诡;要求容量和深刻,但拒绝繁琐和积累。它不同于电影、电视剧、文学,却像一面镜子一样折射出真实的人性和环境。

以上是我们多年来在电视专题片录制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愿与新闻界同仁交流。但无论电视专题如何策划包装,都离不开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较强知名度的作品,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