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用幽默的语言准确地讲述了写诗的背景。原意、深意、诗意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字数不多,概括性极强,读起来让人轻松有趣。
该书从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入手,讲解方式也别出心裁——以分门别类的方式展现诗人的影响力,用抛物线展现一个朝代的兴衰,用新奇的段子描述一个诗人的一生和诗歌的创作过程,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记忆犹新。
这本书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用手绘漫画和笑话来帮助我们理解从童年到成年的唐诗:李白高喊“安能毁眉弄眼,谁也不会吃亏被人露出一张老实人的脸”因为朝廷始终不肯让他做大官,心里很委屈;王之涣写“我要穷千里,上一层楼就想明白了”不是因为我决定参军,来边塞表白,而是因为他的家在边塞;王维的《空山上似无人,然而我想我听到一个声音》能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其豪华别墅、带薪休假有关;白居易作品风格的转变与他生活态度的转变有关。他在朝廷愤愤不平的时候,写出了揭露社会阴暗面的《卖炭翁》。在远离纷争之后,他写道自己享受着闲适的生活,“花渐欲迷人眼,浅草可无马蹄”。诗人杜甫是一个“登峰造极,一览众山小”的狂放青年在他的前半生,和一个悲伤的叔叔“虽然一个国家被分裂,山川和河流坚持和春天重新回到绿色的树木和草”在他的后半生。
淳朴的王绩三任官职都与酒有关:第一次,因为喝酒被弹劾回家;第二次出来当官,只是为了当官的福利——一天三杯;第三次,听说隔壁单位有个酿酒高手,反正他也想当同事。最后干脆回家隐居,研究酿酒,生产销售。
为了全面,这本书从古诗词的起源入手,我们不得不仔细思考。这本书的解释也令人耳目一新——通过打分来显示诗人的影响力;用一条抛物线来表现一个朝代的兴衰;用时髦的段子描述诗人的发展历程和诗歌的创作过程。让人捧腹大笑,烂熟于心。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体系中不可避免的雄伟山峰,很多名句总能张口就来,不受人群限制。但是学习唐诗并不容易。毕竟很多意境是需要反复揣测的。诗歌其实是一种直接表达感情、抒发心意的表达形式。但古人与今人的理解差距也让他们难以学习。这本书给了我们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往下看,它使人发笑——李白叫道:啊,我怎么能庄重地向那些地位高、身居要职的人卑躬屈膝呢?这些人永远不会被人看到一张诚实的脸。是因为朝廷一直不让他当大官,反而把他当吉祥物,还用他的诗泡妞,不给专利费,憋屈;王之涣写《但你开阔眼界三百里,靠上一层楼》并不是立志从军,抒发边塞情怀,而是因为家在边塞,郁闷到喊破嗓子,却不想弄个4A级景区。王维的《空山上似乎没有人》和《然而我想我听到一个声音》能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超境界,与他的豪华别墅和带薪休假有关。
书中有大量插图,讲述了唐代几位著名诗人的生活经历。包括仕途,个人理想抱负,友情,亲情,爱情。语言幽默,以讲故事的形式向读者展示诗人的真实形象,讲述诗人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和转折。诗人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思想和理想,生活经历对诗人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有重要影响。
这本书把诗人描写得同样淋漓尽致。比如三次做官的王绩,就和酒有关。第一次是喝错了酒被弹劾,第二次是因为官员福利一天三顿争酒回家,第三次听说隔壁单位有个酿酒高手,反正要和别人做同事,最后干脆自己回家学习。这么精彩,真是无语。
韩愈和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中的两位,都属于唐朝,韩愈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帮助了孟郊、贾岛、李贺等很多大诗人。韩愈早年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感叹:世上有伯乐,再有千里马。千里马多,伯乐不多。有一次,藩镇有人要造反,韩愈一个人去造反地盘!法庭官员震惊了。元稹以为韩愈这次一定会失败。没想到,韩愈到了之后,鼓励他劝说叛军归顺朝廷。纵观其一生,韩愈敢言,仕途坎坷。他提倡古文运动,唐代人喜欢写骈文,但这些文章华而不实,辞藻华丽,用典多,却又俗不可耐,实用内容少。中国人写散文篇幅长,强调文字要有文字内容。韩愈还捍卫了儒家的正统地位。苏轼评价他:八代之后文琪的衰落,道己溺于世。忠臣怒囚,胜三军帅。
扔掉复杂的笔记,扔掉公式化的欣赏,用幽默的方式讲述严肃的知识。看似都是段子,其实都是要点,让你在笑声中爱上唐诗,在倾身向前向后中体会古往今来名句背后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看完之后,笑了,知识也记住了。不得不说,这本书摒弃了乱七八糟的注解,失去了公式化的欣赏。它从唐诗的创作故事出发,真正理解了这些名句背后的喜怒哀乐,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