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次的书城文化茶馆已成为上海著名的文化景观,常客有王安忆、孙甘露、陈村、陈子善、徐继林、鲁浩等著名作家、学者和文化出版家。6月,茶馆的主讲嘉宾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系的竹正千野教授。他向你介绍的是近年来日本青年文学中的转型现象。动漫的流行,文学作为精神生活领域的演变,以及这种文学变奏中深刻的社会心理分析。他奇怪地问大家:“文学去哪了?”他的观点在在场的人中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日本动画有多发达?
Takuma Chino简单介绍了日本部分动漫产业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日本确立了动画产业的发展路线。20世纪70年代,涌现出一大批成熟的漫画家,包括宫崎骏其人、安彦良和等漫画家,他们创作了经典的动画作品。最有影响力的有《流浪者》、《机动战士高达》、《机器猫》等。,而漫画热潮和人气至今不减。80年代初,一大批佳作涌现:《时空堡垒》、《足球少年》、《复兴少年》,以及后来出现的《圣斗士星矢·圣斗士龙珠》,都是当时吸引人的亮点,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佳作。这些动画产品在商业上也获得了成功,OVA(原创视频动画)的多元化制作,使得适合各个层次观众的市场日渐成熟。我的女神、蜡笔小新、篮球飞人、美少女战士、樱桃小丸子、名侦探柯南等知名作品层出不穷。《名侦探柯南》是一部推理题材的漫画,后来被改编成动画,成为日本最受欢迎的动画之一。
对于日本社会之外的孩子来说,他们心目中日本的概念只能是动漫灌输的概念。他们会为收集到一套完整的“奥特曼”卡片而兴奋,会为柯南的女朋友选择而奋斗,会给小狗取名“中基”。
进入新世纪,日本更有热门作品:最游记、樱卡少女、封神演义、猎人X猎人等。漫画改编的影视剧和动画形成了推波助澜的互动。例如,永的《铁道员》风格成熟,情节感人。这部根据漫画改编的同名电影由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和广末凉子主演。在漫画大获成功后,《野田如歌》开始在影视剧中流行,产生了很多模仿,成为动画界的一大奇观。
文学取决于环境或心境。
千叶拓正从全球化开始涉及文学。通常人们认为全球化是一种经济现象。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全球化会是什么?跟文学有什么关系?随着全球化的进步,尤其是1990以来,大家都认为文学被边缘化了。还涉及到青少年逐渐脱离文学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日本和中国,所有东亚城市都有。但是,青少年并没有抛弃文学,至少不是广义上的文学。村上春树和“轻小说”在日本的大量发行就很能说明问题。然而,消费生活和流行文化改变了青少年接受文学的方式。
Keno Takuma认为,这类原本处于文学边缘,现在却占据主流地位的作品,是日本年轻人在现实面前碰壁后藏在内心的反映。正是这种“无聊、孤独、孤立”的心理状态,使得文学向动漫和“轻小说”进化。他说村上春树本人就是一个有“自闭倾向”的作家。虽然大家都有些自闭,但是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村上说他“直到结婚后才习惯和别人住在一起。”“文学是治愈自闭症的良药”,村上春树相信文学的力量。
但王安忆不同意这个结论。她提出,如果说封闭的生活环境导致了文学风格的改变,年轻人沉迷于漫画中的人物,那么时间可以追溯到200年前,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和勃朗特姐妹的生活环境足够封闭,他们多年能遇到的人都是固定的,为什么文学能在他们身上发光?
王安忆的提问一下子活跃了讨论的气氛,千叶拓正也没想到王安忆会有这个问题。他想了一下,回答说,因为在那个时代,文学是帮助人们开拓眼界的,而当代文学却失去了这个功能。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雷启立认为,现代科技的发展给年轻人带来了内心的满足,因此对文学的精神需求下降。
动漫和“轻小说”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们更能契合年轻人的心态。对此,王安忆也表示不解:“我总觉得文学和现实总需要一点点的隔膜感。我们这一代人更喜欢读与自己生活无关的东西。”言下之意,文学应该与心境而非环境相关。
九九学者董事长黄玉海认为,青少年阅读的常态应该是他们也喜欢漫画,也经常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