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富豪榜”的设立在全国范围内引发热议。
27岁的吴怀尧辍学,成就了传奇人生。
自2006年以来,由吴怀尧创建的中国作家富豪榜已成为中国最受关注的文化事件。
2011 11 2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由华西报独家发布。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吴怀尧在推出中国作家富豪榜的同时,同步推出了外国作家富豪榜和漫画作家富豪榜。三大榜单和年度特刊揭示,经典文学作品更容易成为超级畅销书,中国原创漫画正在复苏,青少年仍是主要读者,官场文学异军突起。作为中国作家富豪榜的创始人,吴怀尧再一次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惊喜。
高二的时候选择退学。
去了北京,当了一名图书编辑。
从外表上看,身材苗条的吴怀瑶还是像个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其实27岁的他早在17就告别了校园生活。
高二下学期期末,吴怀尧主动退学,原因是他贴了一张“大字报”。
那是2003年6月。那一年,吴怀尧是湖北省红安县某高中二年级文科班的一名中学生。一天早上早操的时候,校长居然当着所有师生的面打了一个学生。吴怀尧被校长的行为震惊了。爱读书写字的吴怀尧当天在校园公告栏上贴了一张“大字报”,质问校长:“你既然有当众打学生的决心,就应该有当众向学生道歉的勇气和责任。”
结果校长没道歉,吴怀尧却突然成了“眼中钉”,被老师嘲讽。这让吴怀尧对学校很失望。他早就对填鸭式的校园生活不满,于是想到了逃离。
吴怀尧的父亲听说儿子要退学,非常惊讶,但并没有强迫儿子回学校。而是一遍又一遍地跟吴怀尧讲道理,希望他“迷路”。父子僵持了十多天,父亲急了,于是和吴怀尧立下“军令状”:“今年暑假,你小子可以不上补课了。如果你能在没有家人帮助的情况下找到工作养活自己,我以后就不干涉你的生活了,好吗?”
第二天,吴怀尧一个人去了武汉。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在武汉的第三天,他找到了一份销售推广的工作,他的很多同事都是武汉高校的大学生。一个半月后,吴怀尧带着他的“第一桶金”回到了红安。当他拿出近1000元时,父亲兑现了承诺,但附加了一个“附加条件”:“你可以先出去,如果找不到出路,再回来继续上学!”
2003年9月初,吴怀尧再次来到武汉,住在姐姐家,成为一名“职业作家”,写诗、写小说、写评论,剩下的时间都在书店度过。校园外的生活让他感到新鲜和自由。
65438+那年2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吴怀尧在姐姐家楼下的小书摊前,遇到了正在武汉修改小说《亲爱的苦难》的作家沙漠之舟。长谈之后,沙漠之舟看了吴怀尧近20万字的作品,对这个“有独到见解”的小家伙赞赏有加,当即鼓励他去北京历练。吴怀尧动了心。
2004年农历正月初八,刚满18岁的吴怀尧,带着一股“人间任我行”的冲动,哼着周杰伦的歌,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到北京后,吴怀尧先在表哥家和沙漠之舟家住了几天,然后带着自己的文学作品去应聘一家文化公司的工作。因为没有学历,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吴怀尧刚进公司的时候完全没有概念。没想到,粗略看了一下吴怀尧的文章,所谓的采访变成了朋友般的交谈,主编赶紧微笑着伸出手,欢迎吴怀尧成为公司最年轻的主编。
一个连高中都没读完的少年,一进门就能当图书编辑吗?面对一些人的质疑目光,吴怀尧知道如何证明自己。吴怀尧的公司,当时是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合作伙伴,联合出版了百花散文丛书,100多册。吴怀尧每天都沉浸在书海中,古今中外最优秀的经典都伴随着他成长。在公司的第二年,吴怀尧成为了“主编”,敲响了人生的第一声锣。
我一天没去新闻业了。
而是成为一个有文章的记者。
2006年暑假,吴怀尧想写一篇全面反映中国学生现状的中国学生调查报告。题目顺利通过后,他又赶回老家,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乡村、乡镇、城市,到大学、中小学校园,对学生的思想和真实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掌握了大量生动的第一手资料。
采访回来后,吴怀尧很快写了20多万字,说他发现自己无法把那些鲜活生动的素材变成“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北京一位作家看着吴怀尧苦苦思索这个问题,建议他去当记者,学写调查报道。2006年8月底,没上过一天新闻学的吴怀尧,以实习生的名义,走进了著名财经媒体《金融时报》的大门。相对于社会上那些讲究论资排辈的单位,媒体似乎更看重实际工作能力。吴怀尧把目光盯在了同行中的新贵商人身上,做足了伏案的准备。我以前从来没有写过关于新闻调查的东西。第一次写稿前,吴怀尧买了一份《南方周末》。“我认真读了第一版,知道这种调查文章该怎么写。”
在报社实习不到半个月,吴怀耀交上了一篇5200字的新闻处女作,题目主要是《80后新富开始创业》,内容是调查80后新富的财富状况。“没想到主编基本一个字都没改,就当封面文章推了出来”。文章发表后轰动一时,奇迹般地引起130多个网站疯狂转载。
这是吴怀尧的第一篇新闻作品,发表于2006年9月16日。它就像一块沉甸甸的敲门砖,让没有文凭、学历、资历的吴怀耀轻松成为英国《金融时报》最年轻的正式记者,也让其他20多位名牌大学毕业的实习生目瞪口呆。
打造“中国作家富豪榜”
吸引全国读者讨论作家群。
2006年秋,先锋作家红枫的街头乞讨被媒体报道,报纸上有人跟吴怀尧开玩笑说:“吴怀尧,写作没有前途,趁早放弃吧!”《洪峰乞讨》和同事们善意的玩笑,深深地刺痛了吴怀尧年轻而敏感的心:曾经高高在上的作家,如今被拉下了神坛,有的甚至成了市场嘲笑和鄙视的对象。这是社会评价标准的进步还是下降?
吴怀尧想到的是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的整个作家群体。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如何?在创造精神财富的同时,他们不能同时变得物质丰富吗?带着这个问题,他开始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各种平面和网络媒体几乎没有对中国作家生存状态的深度报道。一番嗟叹之后,吴怀尧萌生了一个非常强烈的想法。他想用一篇文章的力量,扭转大众对作家“穷”的固有印象,吸引全国读者关注作家和本土原创!
课题确定后,吴怀尧开始进行无数次细致的调查,包括在出版社仓库调查销售数据,跑书店收集第一手数据,蹲点采访不同年龄段的读者,与出版商面对面交流,与作家彻夜长谈...调查之初,吴怀尧认为此事涉及出版社的商业秘密和作家的隐私,调查可能会遇到阻力。他深入了解后才发现,书店和出版社都很支持,只是因为他“做了一个开创性的工作”。比如作家出版社甚至打开了仓库里的电脑,让他浏览图书馆的书籍。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由吴怀尧独立制作的“2006中国作家富豪榜”终于敲定,苦心调查的中国25位最富有作家的财富排名即将掀起一波全国热议。2006年6月5438+2月65438+5月,《金融时报》头版刊登了“中国作家富豪榜”。那天,全国几乎所有的网站都在首页显著位置推荐了中国作家富豪榜。第二天,全国各地的报纸都充斥着热炒和转载。第三天,央视和港澳台媒体开始跟进报道。后来连海外知名媒体都对此进行了讨论。一时间,“中国作家富豪榜”几乎遍地都是,自古以来“文人过穷日子”的观点被它改写。作家的生活场景成为最热门的新闻话题,被评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事件。
推出“吴怀尧访谈”
荣获中国新媒体贡献奖
“中国作家富豪榜”的推出,不仅让作家第一次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也让吴怀尧一夜成名。2006年底,也就是中国作家富豪榜推出三个月后,吴怀尧成为该报的封面记者,开始深度报道各大话题,撰写该报封面文章。此时,吴怀尧有了新的想法:是否可以打造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采访,以独立记者的身份,与文化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进行深度对话,全方位呈现文化大师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对于年轻读者来说,这样的采访可以给他们更多有益的启示。
著名文化批评家何三婆,是《怀瑶访谈录》开头的对话人物。因为视角新颖独特,访谈一经推出就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吴怀尧与朱、李银河、陈丹青、于坚、阎连科等13位文化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进行了交谈。有读者看后评论说:“这是在其他媒体上看不到的采访。光看文字采访就能让人落泪。如果面对面听,不知道心里有多澎湃!”
2008年6月17日,《吴怀尧访谈录》获得“中国新媒体贡献奖”。2009年6月5438+10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吴怀尧访谈录》,投稿人标题:怀尧访谈录。
糟蹋出版界
致力于发现不知名的天才作家
2009年2月,吴怀尧决定与出版《怀尧访谈录》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联手,出版一本专门面向大学生的杂志,并邀请《怀尧访谈录》采访过的著名作家开设专栏。朱、陈丹青、何三婆等人知道吴怀尧的想法后,都给予了全力支持。
得益于吴怀尧在文化界积累的人脉,创刊号的起草和编辑工作进展顺利,出版社甚至在当年五四运动前后就曾标榜要“强力推出”,后又因故“流产”。
因为有收集出版《怀瑶访谈录》和整理杂志的经历,以及连续几年作家富豪榜的调查,吴怀瑶对出版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于是投身游戏,开始挖掘那些“被埋没的好书”,推荐那些“默默无闻却才华横溢的作家”
2011下半年,一本名为《卑鄙的贤者:曹操》的历史新书诞生,29天内紧急加印6次,成为今年最抢眼的历史畅销书。这本书的作者王晓磊也成为了热门畅销书。打开这本超级畅销书,感兴趣的读者一定会找到吴怀尧的名字。作为“特约编辑”,吴怀尧又成功做了一次“幕后推手”。据悉,这是吴怀尧在烛光下阅读后,从65438+3000多部原创作品中发现的原创佳作...
从17岁到27岁,十年时间,吴怀瑶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这也给那些怀揣硕士博士学位却找不到工作的人带来了一些启发,给那些没能考上大学,对未来感到无望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励志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