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赢。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这是陶渊明脍炙人口的咏荆柯,也树立了荆柯成为中国千古第一侠客的地位。
但真实的荆柯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看完《史记》的刺客列传中关于荆柯的描述,不由得我不产生怀疑。难道荆柯只是一个高明的骗子?让我们从以下几个问题开始分析吧。
首先定义一下,所谓骗子,是指自己没有什么东西,却对别人说自己有这个东西,以此得到某些好处。这个定义未必全面,但基本上应该是大家认可的吧。
太子丹当时基于“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於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的理由要找一个刺客来劫持或刺杀秦王嬴政。
而荆柯本人“好读书击剑”,又经常找当时的闻名剑客论剑,史记中记载了二件他主动找人论剑的事:“以术说卫元君”;“与盖聂论剑”,
所以可以说荆柯之所以被太子丹重用的原因是因为荆柯说自己剑术高明,可以实现太子丹的目标。
那么,要证明荆柯是否是个骗子只要看看荆柯的武功就知道了。若荆柯根本就没有什么武功的话,他就是一个骗子了;若他真是武功高强的话自然就不是一个骗子了。
但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在几次需要荆柯出手的时候荆柯都没有出手,难道他真的像鲁句践知道他刺秦失败后说的“嗟乎,惜哉其不讲於刺剑之术也!”是个没有什么武功的人,还是像田光说的:“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脉勇之人,怒而面青;武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知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是个神勇之人,在面对盖聂和鲁句践的挑衅时不屑于出手?
好在无论是否不屑于于出手,刺秦之时也必须出手了。看看荆柯出手时的表现就有了判断荆柯武功的标准。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秦王无论如何都不能算作武林高手吧,面对惊惶失措的秦王,荆柯不但刺不中秦王,还让秦王跑掉了,看来荆柯的剑术真的不怎么样。
接下来,秦王因为剑长拔不出来,只能围着柱子跑,这时司马迁还特意交代了一下,当时并没有人来干扰荆柯,但荆柯依然追不上秦王,可见荆柯的轻功也不怎么样啊。
再下来,“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打中了荆柯,给了秦王拔出宝剑的机会,天啊,侍医夏无且总不会是个发暗器的武林高手吧,他随随便便扔出的药箱却砸中了荆柯,而荆柯死前奋力扔出去的匕首却刺不中秦王,这个荆柯收发暗器的功夫也太差了吧,哪有一丝武林人士的样子?
最后,秦王终于拔出了剑,和荆柯比划起来, “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 ,谁知秦王只一剑就砍断了荆柯的左腿,把荆柯废掉了。荆柯的武功和秦王想必差了不是一点啊,在秦王这样的人面前都不堪一击,何谈剑术高明?
看了司马迁对整个刺秦的详细描写,只能得出荆柯根本不会武功的结论。那么,荆柯就只能是骗子,通过欺骗太子丹说自己是个武林高手而得到太子丹的无比恩宠,太子丹对荆柯的恩宠达到什么地步下面再说。
值得一提的是,荆柯在临死前还说了他人身的最后一句谎言,也许正是这句谎言蒙骗了后来的大多数人。骗子做到死后还能骗人,真是个极高的境界啊。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原来荆柯在临时前说他本来想要劫持秦王而不是杀死秦王,所以才会失败。
不错,太子丹的意思是最好能挟持秦王,但是我们看看荆柯为了所谓“生劫之”都做过些什么: “於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焠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他先找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匕首,再焠上经过验证确实能达到见血封喉效果的毒药,天下有拿着这样的武器去劫持人的吗?他就不怕那把匕首不小心碰到被劫持的对象身上,将被劫持的对象误杀?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一上来抓住秦王衣服后的动作是“揕之”,揕就是刺或者击,拿着这把见血封喉的,锋利无比的匕首上来就刺是要挟持人的举动吗?
也许你会说有没有武功其实都差不多,本来就没有什么武林高手,那就让我们看看聂政刺韩相的过程,看看同时期真正的武林高手是如何行刺的吧,“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直接冲入大厅,不但将侠累刺死,还杀了保护侠累的几十人,最后还有空闲将自己的脸皮剥掉,注意是剥脸皮而不是胡乱在脸上划几刀,最后切腹自尽,这才是真正的武林高手啊。
所以,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荆柯是个骗子的结论了,但是问题又出来了,荆柯既然只是个骗子,他内心一定明白自己有多少斤两,他为何还要去刺秦王?为何不逃跑?
本着骗子骗人就是要获得利益的原则来看史记中的记载,荆柯在刺秦之前是不会逃跑的,为何这样说呢?
索隐燕丹子曰“轲与太子游东宫池,轲拾瓦投,太子捧金丸进之。又***乘千里马,轲曰‘千里马肝美’,即杀马进肝。太子与樊将军置酒於华阳台,出美人能鼓琴,轲曰‘好手也’,断以玉盘盛之。轲曰‘太子遇轲甚厚’”是也。
看过这一段描述,你就知道太子丹是如何对待荆柯的了,荆柯若是个骗子,他的目的不正是要骗这些东西吗?他怎么可能舍得走?于是他采取了推延的方法,“久之,荆轲未有行意。”太子丹只好找到荆柯,要求他动身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此时的荆柯就提出了一个条件:“微太子言,臣原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难道割让领土还不能接近秦王吗?为何提出必须要樊於期将军的人头才能去行刺?对比一下聂政,说明此时的荆柯显得多么的心虚啊。
各位想想这时一个多么苛刻的要求啊,你若知道有人想要你的人头你会如何?樊於期不就是因为秦王要他的人头才跑到燕国来的吗?更绝的是,在太子丹还没有向樊於期采取任何行动之前,他亲自找到了樊於期提出这个要求,我想他的本意是想通风报信好让樊於期逃跑,那么太子丹不是就没有理由要他出发了?谁知道樊於期居然爽快的答应了他的要求,将头给了他,不由荆柯不傻眼。
也许你会说我在以小人之心推测荆柯,但是不要急,看看后面发生的情况你就知道我推测的较史记的说法“荆轲知太子不忍”绝对更接近事实,因为此时荆柯还是不肯动身,“顷之,未发”,以至于太子丹对荆柯产生了怀疑,居然直接说道:“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意思是我已不能再等了,要不干脆我让秦舞阳去得了。
也许你会说,荆柯既然是骗子,现在不是刚好可以不去吗?呵呵,真是笑话,现在若是荆柯敢说半个不字,他的脑袋不立刻搬家才有鬼。
于是荆柯只能假装发怒,说“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这句话同样有很多问题,他说他不出发的原因是“待吾客与俱”,不知他指的客是谁?真的这么重要?为何他在太子丹以前催促他时不早告诉太子丹?既然他一定要见到那个“客”才走的话为何不事前和那个客说一声,至少在找樊於期要人头的时候通知一声不行吗?可见他根本就没有想到樊於期会这么痛快的把人头给他,又证明了我上面关于他找樊於期的本意是让樊於期闻讯逃跑的观点。
可见,荆柯对于刺秦之事是一拖再拖,以至于太子丹产生了怀疑甚至出言逼迫,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才被迫动身的,这不正是一个骗子行为的经典表现吗?
荆柯若是个骗子,他在太子丹的控制下无法逃跑,但当他离开了太子丹的控制范围,在到秦国的路上为何不跑?
想一想荆柯是以什么身份前去秦国的,他是一个受燕国委派,前往秦国割地献图的重要使节,他决不可能孤身上路的,一定是有包括秦舞阳在内的大批随从跟着。问题是既然太子丹已经怀疑他了,肯定会要求荆柯的随从担当监视他的任务,若是如此,荆柯从离开燕国直到走上秦始皇的宫殿前都不可能有机会逃跑的,而到了秦王宫殿前就更不可能掉头逃跑了。
所以说,在刺秦之事确定之前,荆柯根本不想跑;当太子丹对其怀疑以后,这时荆柯若是想跑,根本没有任何机会。
最后的疑问就是若荆柯是一个骗子的话,他为何在秦舞阳都吓得浑身发抖时还敢挺身刺秦?其实我虽然认定荆柯是一个骗子,但对荆柯的胆识还是十分敬佩的,荆柯不是一个普通的骗子,是一个大骗子,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大骗子,若非如此,也骗不来“中国千古第一侠客”的美名。要知道太子丹是燕国的实权人物,要想取荆柯的人头绝对不会难过秦王,他既然有骗太子丹的勇气,就应该有面对秦王最后奋勇一击的勇气。
不过我还有一个疑问,既然从史记中不难看出荆柯是个骗子,那为何像陶渊明这样的大学者也会认为荆柯是个百夫良,而没有人提及荆柯是个骗子?难道说因为荆柯完成了他们心目中的“刺秦”伟业,就刻意掩饰荆柯是一个骗子的事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