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会说是真的,但其实是一则新闻报道的扭曲夸大。
我这里有一篇文章讲这个: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巴黎宣言过“汲取孔子的智慧”吗?
1988年初,75为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发表了宣言,宣言中说道:“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2500年前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这句话被广泛转载和引用。但我很疑惑,有没有这句话?背景是什么?网络的便捷,很快得到了答案。
这句话有,是一位记者在新闻稿中说的,他说:瑞典物理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一九七0年物理学奖获得者),在其等离子物理学研究领域中的辉煌生涯将近结束时,得出了如下的结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但这不是75为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的宣言,因为“会议纪要是保密的”。我们至今查不到这个会议的宣言。而这句话又来源于《坎培拉时报》记者帕特里克·曼汉姆所写的新闻报道。
因此,当《走向世界》1989年第5期刊登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所长吴德耀所写的《古今人对孔子的评价》把这句话在国内最早披露时,就引起了质疑。
曾任周恩来外交秘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美国研究所所长李慎之先生在《读书》1997年第1期发表《诺贝尔与孔子》一文中说:“会上根本没有提到孔子。”
马为民先生以与会记者身份,在《读书》1997年第7期上发表《我可以作证》一文中说:“这一点,我可以作证。至于说二十世纪的‘诺贝尔们’把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哄抬到人类下个世纪精神导师的地位,那就纯属凭空演义了。”
马为民在《警戒自欺》又说:“作为跟踪报道过那个会议的记者,我可以负责任地说那是讹传,随后还就此在《读书》上发了篇短文。实际情况是,诺贝尔们压根儿就没有提过孔子。会议主持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伊利·韦塞尔倒是提到了老子。
还有一位中国老学者打听了我国几位国际交往多的国学学者,得到的答复往往是“有这么回事”,或者“这不会错罢”。
他又问了以宏扬儒学为己任的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答复倒很明确:“没有听说过。”
后来,他利用出国访问的机会,靠友人帮助,在图书馆彻底查了一下,结果是: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召集了一个议题为“21世纪的挑战和希望”的会议,参加者共有诺贝尔奖得主75人,但是会议并无什么最后宣言。从报道看,会上根本没有提过孔子。
大陆图书馆学者顾先生趁著到澳洲时,查阅一九八八年一月二十四日的《坎培拉时报》(Canberra Times) ,找到了“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段文字的原始出处:“诺贝尔奖得主巴黎宣言: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结论:1、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无疑是优秀的科学家,但“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句话,是汉内斯.阿尔文博士一家之言,不是所有科学家之言,也不是宣言。
2、这句话出自一片新闻报道,就现在所能检索的资料来看是孤证。真实性尚存疑。
3、马为民的“作为跟踪报道过那个会议的记者,我可以负责任地说那是讹传。”的话,可信度高。
附1:李慎之的《诺贝尔与孔夫子》
近几年来,在中国大陆、台港澳以及海外华文报刊上和中国学者的口头上常常可以看到或者听到一种说法,说的是前几年有一批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开会,结束时宣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过头去汲取二千五百年前孔子的智慧。不知为什么,我总是有些怀疑,因此打听了我国几位国际交往多的国学学者,得到的答复往往是“有这么回事”,或者“这不会错罢”。但是再一追问谁看到过原始文件,却又一个都没有。今年春夏间,趁在波士顿访问的机会,我又问了一下以宏扬儒学为己任的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他的答复倒很明确:“没有听说过。”我还是不放心,又请哈佛燕京学社的林同奇教授帮我到图书馆查了一下,几天以后答复来了,是1988年1月19-24日纽约时报几次连续报道的复印件:是有这么一个会议,由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召集的,参加者共有诺贝尔奖得主75人,会期4天,从1月18日到21日。议题也确实是“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和希望”,但是会议并无什么最后宣言,只是有些人表示本来以为是被密特朗拉来为他竞选总统造声势的,但是几天讨论下来觉得还是有些意思云云。从报道看,会上根本没有提到孔子,甚至连中国也没有人提起。
我本来以为事情已经完了,但是同奇兄是十分严谨的人,他说,提供这份资料的图书馆馆员,认为会议是在巴黎开的,纽约时报的报道未必详尽权威,一定要找法文的《世界报》查对。但是我因为要回国已经等不及了。回国不久,《世界报》报道的复印件寄到,确实要详细得多,但是请懂法文的陈乐民同志一看,回音是仍然没有人提到过孔子。
“现在的世界需要有一个孔子”,这话倒是有人说过的,但是他并不是洋人,而是我们中国的费(孝通)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