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小伙小郑在求职软件上找工作,却被HR嘲讽。
HR先表示小郑简历没有照片不合格,在小郑回复“呵呵”后,HR言称:这是正规的事业编招聘,你以为是招服务员端盘子呢?简历都不会做你找锤子工作……
小郑认为,HR对自己和服务行业人员不尊重。这一事件成为热点。从网友的讨论看,“各打五十大板”的居多。
事件本身没有太多争议的地方,但这不代表不应引起更深层的思考。
找工作,求职者最先接触的就是HR。HR展现给求职者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其素质、水平可以说是代表着单位。此次事件的背后,其实是公众内心对HR素质落差的一种反映。
笔者之所以认为要引起更深层思考,也与此有关。当下,各地在优化营商环境,投入真金白银引人才、留人才。而招聘环节可以说是一道重要关口,做得好了可以起到吸引人才的作用。做得不好,人才可能会主动放弃入职该单位,甚至影响其对这个城市人文环境的印象。
宏观上看,一次招聘,不仅是求职者与求职单位的双向选择,也是求职者与一个城市的双向选择。不好的求职体验,会成为求职者吐槽的焦点,借助互联网传播会被更多的求职者所看到,进而影响人才对该区域的选择。这对希望人才涌入的地方来说,恐怕是不愿意看到的。
“千金买马骨”的故事为我们所熟知,其所传递的就是一种尊重。当前就业压力大,各单位与区域人才需求缺口也不小,每个求职者应得到招聘单位的尊重,也应让其通过HR感受到单位的温度与素养。
招聘,做好了,是营商环境,做不好是硬伤。日常工作中,笔者留意到,一些地方,甚至一些国企会把招聘的初始环节外包给第三方平台。而因为有的第三方缺乏应有监管,导致求职者求职过程感受不佳。虽然可以解释是承包的平台公司的人员素质不高,但求职者或许不关心这些,“锅”往往还是由招聘单位甚至一个区域来背。
眼下正是找工作“金三银四”的关键阶段,也是单位和区域抢人才的窗口期。面对“事业单位HR嘲讽求职者简历”的事件,我们不应有看笑话的心态,而应自省,看看自己单位招聘环节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况,是否所委托的第三方平台很好地履行了责任,是否做好了对招聘环节的监管、对求职者反馈的再反馈。
只有这样,招聘才能既起到宣传自身,又起到吸引人才的双重作用,企事业单位乃至一个区域对人才的吸引力才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