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冷笑话大全 - 海南话与普通话的特点和区别

海南话与普通话的特点和区别

楼主您好,下面是对海南话的主要特点做了描述,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与普通话的区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另外如需补充可追问,谢谢! 海南话的发音特点 - 省气省力

海南话全部是平舌音,说话时,舌头等发音器官变化幅度小,说起来比普通话和英语都省力。笔者年轻时曾经有机会做过试验,用普通话、海南话和英语各上一节内容相同的课。结果发现,授课的疲劳程度是这样的:普通话最累,其次是英语,最轻松的是海南话。细心考察这三种话就可以明白个中原因,海南话除了没有翘舌音外,还没有送气音。普通话和英语中的大量送气音显然会消耗说话人的部分力气。海南话只用平舌音和不送气音,不用翘舌音和送气音,这样使说话人既省力又省气。因此说惯了海南话的人会觉得说普通话的人说话时口型夸张,像想生气的样子;也觉得说英语的人口型不大方而发音内敛,似乎藏着什么秘密。

海南话的入声 - 继承中古汉语的特色

入声通常带有辅音韵尾,发音短促,普通话没有入声(见《现代汉语词典》“入声”条),但海南话有入声。像“十”“出”“绿”等在海南话里就是入声字,入声字可以使发音更加丰富多彩。海南话入声字“十”念 “dap”,由于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因此重复的发音很多,造成许多字都读成相同的音;真是太恐怖了),说普通话的人学海南话“十”的发音时常常念成“da”(哒)。这就漏掉了“p”这个入声字中的一个韵尾而不自觉,而海南话中“dap”和“da”是两个明显不同的读音(意义)。

海南话的入声字韵尾主要有这几个:“t”“k”“p”。这些韵尾是不需要发出声音来的,只是点到为止,就像英语中的不完全爆破音一样。外地人都觉得这种音很难学,除非他们学英语的时候就学会了英语的不完全爆破音。

海南话的收气音(r) - 标志性特点

普通话中有送气音,也有不送气音,正像社会上有送礼的人,也有不送礼的人;海南话中有不送气音,但没有送气音;不仅没有送气音,反而有收气音。这也像我们的同胞,有人不仅不送礼,反而要收礼。所谓收气音,就是海南话里经常出现的发音时不吐气而略微吸气的一种特别的声母的发音(r)。

让我们来研究这个收气音。首先,我们熟悉的普通话声母“t”是送气音,而普通话或者海南话声母“d”的发音口型跟“t”是一样的,只是不送气。海南话声母“r”是个收气音,它发音的口型跟“d”是相同的,特别之处是“r”发音时稍稍吸进一点气。例如,“ra”(踏)、“ri”(弟)、“ro”(丈)。这三个例字的海南话声母都发收气音,如果把它们念成不送气音而且保留韵母不变的话,我们便得到另外的读音和意义:“da”(杂)“di”(是)、“do”(助)。

可见,收气音和不送气音是有区别的,正像不送气音和送气音有区别一样。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普通话里,“t”是送气音,发音时吐气很明显;“d”是不送气音,发音时吐气微弱;而在海南话里,“r”发的是收气音,发音时几乎不吐气,甚至会吸入一点气。这种收气音发音非常奇特,在中国大陆不容易听到。所以从小说惯普通话的人,不花三个月的时间是学不了这个发音的。许多大陆同胞在海南使用海南话哪怕超过十年时间,仍然无法正确发好“r”这个声母,常常用“d”来替代。于是有时会闹出笑话或者引起误会,例如,把“有电”(u rin)说成“有信”(u din),把“得”(rit)说成“失”(dit) ,把“德育”(rik zok)说成“色欲”(dik zok) 等。

海南话的表达 - 保留文言文的遗风

海南话的表达常常令外地人感到莫名其妙,现在随便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当然,如果你的文化水平较高的话,理解起来也并不是很困难,甚至觉得很有趣。

海南话不说吃饭,而说“食糜”。查《现代汉语词典》得知,“糜”读作mei(和“梅”同音),指糜子(也称穄子):

1. 一年生草本植物,形状跟黍子相似,但子实不黏;

2. 这种植物的子实。

显而易见,海南人“食糜”就是吃糜子的子实(估计煮熟的),不可能是吃糜子的叶子;就像我们说吃葡萄,那肯定是吃葡萄的果实,而决不是吃连根拔起的葡萄藤。可是,现在的海南人说“食糜”也不再是真的吃糜子了,而是吃大米饭(包括鱼、肉、蔬菜等)。他们说“食糜”,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祖先真的吃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