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文|公子逸
先生家里的一个嫂子把老人接到城里养老了。
他们家里因为养老人这件事,吵了一个月,终于落下了“完美”的帷幕。家里的老人都感叹,他们家真是娶了一个“通情达理”的好媳妇。可想想另外两个,又觉得莫名的寒心。
老人家里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住高楼,三个儿子夜夜愁。老人为了养大这三个孩子,给他们盖房子娶媳妇,真的是做了一辈子的活,没有一天放松过。
大儿子结婚早,先有了孩子。大孙子抱到了奶奶家里,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二儿子结婚后,家里太穷,没钱买新房子,大儿子就把自己住了一年的新房让了出来,跟妻子搬到了老宅里。因为这份委屈,大儿媳妇记恨了一辈子老人,直接导致,到了最后给老人养老的时候,大儿媳妇说什么都不愿接到自己家里养。
大儿子生了一个儿子,二儿子生了三个儿子,老人还有一个小儿子要上学没结婚。老人便提出,先不看孙子了,先把小儿子的任务完成了。
二儿媳妇因此给老人记了仇,大孙子看了几年,到了我生孩子的时候,就一个也不看了,太偏心眼了,太欺负人了。于是,到了老人养老的时候,二儿媳妇觉得老人没有 给她 看过孩子,也不想养老人。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三儿子上了大学,结婚晚。到了三儿子结婚的时候,彩礼也涨了起来。娶三儿媳妇的时候,没给彩礼。老人心里一直愧疚,也觉得三儿子的任务完成了,没什么压力了。于是,三儿媳妇生了孩子之后,老人给三儿媳妇看了三年孩子。
因为给三儿媳妇看了这三年的孩子,两个大点的媳妇对老人意见很大,跟老人吵了很多次。
老人说:“你们都给了彩礼了,小儿媳妇没给,我 给她 看几年孩子应该。”
两个大的儿媳妇不服气,跟老人的关系更差了。
三年后,小儿子在城市里买了房子带着老婆孩子走了。老人也因此闲了下来。
小儿子一家走后,两个大点的儿媳妇都把孩子送到了老人家,让老人负责接送,理由很简单:“给小的看,就得给我们看。他们一家都走了,以后养老,还得指着在家里的这两个大的。”
于是,老人每天给他们接送孩子,一直把最小的那一个都接送到了初中毕业。
老人的老伴去世了,就剩下了她一个老太婆,顾不住自己了,三个孩子就开始商量养老的事。
老人的意见是:“不想去城里跟着小儿子,谁都不认识,要在家里。”
两个大儿子也同意,小儿子表示自己会每个月给钱。两个大点的儿媳妇不愿意了。
大儿媳妇说:“在你们家我受尽了委屈,你父母的钱,都填补了老二家,觉得他们家孩子多。你父母最偏心老三。到了养老的时候,老三只出钱不出力了。父母偏心谁,就该让谁养。我反正是不照顾她。”
二儿媳妇也不愿意给老人养老:“我们家三个孩子,日子都过不下去,还要养一个老人。我们没钱怎么养,让老人喝西北风吗?她不是给老三看了三年孩子,老三有钱,让老三家养。”
两个大儿子家开始吵架。小儿子只好让妻子带着孩子回来,一起商量给老人养老的事。
三儿媳妇回来后,两个嫂子都说:“就该你们养,父母最喜欢你们,还给你们看了三年孩子。你们也有条件,我们这些年在村里没少照顾老人,也该你们出钱出力了。”
老三媳妇沉默了一会儿,对婆婆说:“妈,您跟我们走吧。您给我们看了孩子了,咱们也有情分,我愿意把你接到城市里养。”
老人不愿意,两个大儿媳说:“人家接你走,你还不走,让谁养你,你不知道你两儿子过得艰难啊。跟着小儿子去享福,有什么不好。”
老人坚持了一个月,两个大儿子家就打了一个月。他们谁把母亲接到家里了,媳妇就开始吵架。
她们觉得老人不体谅他们,明明三儿媳都说了养,他们也有能力,老人凭什么不跟他们走,就是向着他们,怕给小的添麻烦,不怕给大的添麻烦。
一个月老人天天受气,最后给小儿子打电话,让小儿子接走了。他们家给老人养老这件事,也彻底落下了帷幕。
老大家觉得委屈,婆婆走后,只大儿子去看过几次,给了点钱,大儿媳一次也没去过。二儿子觉得自己压力大,老人走后,也去看过几次,手里真没钱,只买了点东西,老二媳妇也一次都没去过。
村里的人说: “哪个没给看孩子。大儿子的看了好几年。二儿子的小时候没看,不给小儿子看了,就只忙活老二家这三个孩子了。”
三个兄弟是亲的,依旧没什么矛盾,他们的想法是: “谁有能力谁养,反正都是亲兄弟,没有人会计较那些零零碎碎的。”
两个大儿媳心里也愿意了: “老人偏心了谁,谁该养。”
小儿媳妇也愿意: “给我们看了孩子了,我们应该接来养。”
那天,我婆婆给老人打电话,老人说: “谁都管了,有良心你管了,人家记得。没有良心的,你对她再好,她也不会养你。”
养老这件事,看的是孝心,看的是情分,看的更是良心。
老人真的偏心吗?有些老人偏心是事实,但有些老人的偏心是跟子女的行为有很大关系的。婆媳关系,从来不是一方的付出,而是双方的付出。 婆婆给予儿媳妇温暖,儿媳妇给予婆婆感恩,婆媳关系才能很好地进行。这两方,不管哪一方缺失,婆媳矛盾都会成为问题。
所以,请老人善待儿媳妇,也请儿媳妇能懂得感恩。
我们做不到以德报怨,但至少做到以德报德。?